馬術圖

馬術圖

《馬術圖》是清代郎世寧等人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描繪乾隆皇帝弘曆在承德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厄魯特蒙古族杜爾伯特部首領,並同觀馬術的情景。這幅作品,以乾隆年間厄魯特蒙古族杜爾伯特部人民反對準噶爾部反動貴族噶爾丹之流發動分裂祖國的叛亂,整個部落內徙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反映厄魯特蒙古族人民對維護國家統一做出的貢獻,是一曲用畫筆譜寫的歌頌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讚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術圖
  • 作者:郎世寧等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絹本
  • 規格:縱223.4厘米,橫426.2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人物形象,技法,名家點評,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馬術圖
馬術圖
畫作描繪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蒙古族首領輝特部阿睦爾撒納、和碩特部班珠爾和杜爾伯特部納默庫等人的情景。圖中乾隆皇帝正率文武官員及來歸的蒙古族首領觀看八旗官兵的騎術表演,場面宏大,人物眾多。
本幅右下署款“乾隆廿年七月臣郎世寧奉勃恭繪”。

創作背景

17世紀70年代康熙執政時,中國西北邊境地區的厄魯特蒙古族準噶爾部,少數上層貴族在沙皇俄國的煽動和支持下,搞分裂活動,叛亂延續了80餘年,清朝中央政府多次出兵平叛,至乾隆二十年才徹底平息了這場戰火。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準噶爾部叛亂尚未平息之時,厄魯特蒙古族的杜爾伯特部在首領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孟克的帶領下,反對分裂,要求內徙。此舉得到清廷同意和讚揚。乾隆十九年五月,弘曆親自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杜爾伯特部的“三車凌”等,並分別封“三車凌”等15名上層人物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的稱號和爵位,還賞賜許多物品。連續十天在避暑山莊宴請他們,一起觀看馬術表演和焰火。同年九月,弘曆令供奉宮廷的外國畫家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赴承德,為繪製這一歷史事件作準備。乾隆二十年(1755年),畫家們完成了《馬術圖》。
《馬術圖》本幅左下角款署“乾隆廿年七月臣郎世寧奉勃恭繪”。但從整幅作品來看,筆法和風格並不一致,它的某些部分明顯地帶有關槐、錢維城、丁觀鵬等人的筆法特點,作者當不止郎世寧一人。除去主要人物、馬匹為郎氏手筆外,次要人物、馬匹及樹石屋宇,均為其他宮廷畫家所繪。

藝術鑑賞

主題

《馬術圖》展現了滿、蒙、漢各族三百餘人:有士兵,也有高、中級與下層官吏,直至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有表演馬術的騎射者,也有垂手肅立的衛戍人員。有人身著樸素的民族服裝,也有人穿著不同品級的清廷官服。人數雖多,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都被畫家們比較充分地刻劃出來。畫家精心選擇清廷皇帝率領滿、蒙、漢族高級官員前來檢閱馬術表演這一特定時刻,將杜爾伯特部人員安排在中間;清廷中央官員被置於右邊,恰當地表現了兄弟民族對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救出貢獻的主題。
《馬術圖》著色絢麗莊嚴,多彩而和諧。畫家們把歐洲油畫描繪人物準確的技巧,與中國傳統的山水、人物畫的不同筆法特點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巨幅完整的畫面,較好地表現了封建國家集中統一這一主題。

人物形象

畫中馬術表演開始,表演馬術的戰士自左側出,二人一組,導旗在先,繼者執弓舞箭或倒立、舉人、奏樂、攀登。第五組導旗者為一婦女。馬上倒立、舉人,技藝高超,畫家描繪表演馬術的戰士皆精神抖擻,神態英勇,顯示了當時清王朝還是擁有一支能抵抗外來侵略的武裝力量的。
在畫面中占據著主要地位的杜爾伯特部人員,分為八排,每排十一人,計有八十八人之多。前排自右三起,身著清廷官服的為已受封的“三車凌”及其他上層人物。右一、右二則為陪同覲見的高級官吏。根據清王朝的官服制度,“親王前後正面龍,兩肩行龍”、“郡王則行龍”,用團圓形的規定,可以清楚地看出,右三為受封為和碩親王的車凌,右四為受封為郡王的車凌烏巴什。他們的左邊是其他被封為貝勒、貝子、公等爵號的杜爾伯特部貴族。第二排起,為身著厄魯特蒙古族服裝的杜爾伯特部其他人員。他們的帽子“與內地媛帽略同,其頂高、其邊平”,“上綴纓名扎拉,止及其帽之半”。

技法

畫面主要人物和坐騎描繪精細逼真,富很強立體感,當出自郎世寧之手。其他人物、馬匹和樹石建築背景由中國宮廷畫家繪製。宮廷的不少大型人物畫均是中外畫家合作完成的,各盡所能,使作品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此圖堪稱合作佳構。
清王朝的宮廷畫家們在《馬術圖》一畫中表現了他們掌握了刻劃人物肖像的熟練技巧,對人物的描繪大體上是準確、周密和認真的。他們善於運用不同的技法來刻劃出各種人物不同的精神狀態。對杜爾伯特部人員的刻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的:喜悅心情;對清廷的高級官員,則著重刻劃出他們的肅穆和矜重;而對封建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更突出了他的威嚴。但是,對下層人物,對杜爾伯特部隨從人員的刻劃,就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給人以粗率之感。這正是由宮廷畫家們的階級意識所決定的。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聶崇正:全畫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由於作者精心妥貼的安排,畫大而不空,人多而不亂。其中將皇帝畫在偏於畫面的右邊,打破了以往把皇帝放在正中的構圖方法,這在宮廷繪畫中是不多見的。

重要展覽

1976年秋,故宮博物院繪畫館首次展出了《馬術圖》。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曝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為天上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人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二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小精,戰為雍正帝、乾峰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後女己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