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關

馬蘭關

馬蘭關 又名馬蘭峪關,因在燕山山脈東段的馬蘭峪。明築長城時置關,以防蒙古亡元殘餘勢力及東北部遊牧部落。馬蘭關與前述的喜峰口關、松亭關一樣,都是京都北京東部的重險。位於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方,燕山南部的遵化盆地西北緣,向為戍守要地。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蘭關
  • 別名馬蘭峪
  • 行政區類別:河北省
  • 地理位置:河北省遵化縣西北方
簡介,設關目的,歷史,

簡介

馬蘭關 又名馬蘭峪關,因在燕山山脈東段的馬蘭峪,故名。明築長城時置關,以防蒙古亡元殘餘勢力及東北部遊牧部落。馬蘭關與前述的喜峰口關、松亭關一樣,都是京都北京東部的重險。位於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方,燕山南部的遵化盆地西北緣,向為戍守要地。燕山山脈從西迤邐而來,到遵化盆地北面興隆縣城之北,驟然聳起,形成海拔2000餘米的東部主峰霧靈山。霧靈山南側的前山帶就連著遵化盆地。

設關目的

那裡由於受地質上新舊構造的影響,嶺峰高低錯亂,經過風化侵蝕,已成為一片散亂的低山丘陵,高度300—700餘米,地形相當破碎,內外交通不便。這個地區是內蒙古東部與河北平原東北部之間的中介地帶,為南來北往行經之地。
當地的大河即薊運河的上源州河發源於此,因此州河谷地就成為南北出入的孔道。馬蘭關正當州河的出山口,築有關城,長城蜿蜒於左右山頂,形勢險要。
萬里長城自居庸關至東端的山海關,延袤曲折幾及1000公里,大小關口一百數十處,明代時統屬沿邊九鎮之一的薊鎮管轄。馬蘭關是薊鎮東、中、西三路的中路主要關隘,轄東面附近諸衝口。由此北行,到興隆、承德,通蒙古東部,南下可達薊鎮,進入河北平原北部。明代長城東段多事,馬蘭關是必守之地。

歷史

明時,明軍與蒙古兵曾多次在此作戰。當時,長城外的兀良哈三衛,雖屬明朝管制,卻陰持兩端,各懷異心,時附時叛。三衛中以朵顏地勢最險,勢力也最強。這衛的都督花當,恃險而驕,屢次要挾明朝晉封加賞,朝廷不許。正德四年(1509)花當的兒子巴兒孫,以千餘騎入侵,毀馬蘭關東面的鮎魚石關城牆,進至馬蘭關,大肆虜掠而去。
正德十年(1515)兀良哈部的巴兒孫又率軍攻襲馬蘭關,明參將陳乾戰死。明廷派副總兵桂勇率軍前往抵禦,巴兒孫始退走。
嘉靖三十三年(1554)蒙古韃靼部俺答又率騎兵犯馬蘭關,企圖進掠京薊。警報一日數十次,京師戒嚴。總督楊博全力抵禦,募敢死隊夜襲俺答軍營,俺答才被迫逃走。
馬蘭關東南的昌瑞山下有著名的清代皇室陵墓,稱為東陵,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宏大,建築體系完整的皇室陵寢。埋葬著清代的五帝,十五後,一百四十一個妃嬪。陵區樹昌瑞山為中心,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周圍辟以火道。陵區四周低山丘陵環繞,中間是近50平方公里的原野,景象宏偉壯觀。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遊覽的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