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爾達(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蒂爾達,女,出生於1102年2月,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和蘇格蘭公主馬蒂爾達的女兒。

早年經歷,皇后生涯,訂婚,加冕,喪夫,繼承危機,重返諾曼第,改嫁,糾紛,

早年經歷

馬蒂爾達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和蘇格蘭公主馬蒂爾達的女兒,大約於1102年2月7日出生,出生地可能是牛津郡的薩頓考特尼或溫徹斯特。亨利是征服者威廉的小兒子,馬蒂爾達的祖父於1066年入侵英格蘭,建立了一個延伸到威爾斯的帝國。武裝入侵創造了一個盎格魯-諾曼上層集團,其中許多人擁有遍布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地產。這些男爵通常與法蘭西王國有密切的聯繫,當時的法蘭西王國由縣和較小的政治體鬆散組成,國王僅有最低程度的控制權。馬蒂爾達的母親是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的女兒,來自西撒克遜王族,是阿爾弗雷德大帝的後裔。對亨利而言,迎娶蘇格蘭公主能增強其稱王的正統性,對馬蒂爾達的母親而言,這是一個在英格蘭取得高位和權利的機會。
馬蒂爾達有一個同母弟弟,婚生子威廉·阿德林,與其父發生過性關係的情婦數不勝數,導致馬蒂爾達有大約22個非婚生兄弟姐妹。我們對馬蒂爾達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但她很可能與母親住在一起,被教過閱讀,並受過宗教道德觀方面的教育。在她母親宮廷里的貴族中,有她的舅舅大衛(後來的蘇格蘭國王)和胸懷抱負的貴族,例如,她同父異母的哥哥格洛斯特伯爵羅伯特,她的表親布盧瓦的史蒂芬和布里安·菲茨康特。1108年,亨利在前往諾曼第的途中把馬蒂爾達和她的弟弟交給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照顧;安瑟倫是馬蒂爾達的母親最喜歡的牧師。關於馬蒂爾達的外貌,沒有詳細的記述,同時代的人形容馬蒂爾達非常美麗,但這可能僅是編年史家們的常規做法。

皇后生涯

訂婚

1108年底或1109年初,時任羅馬人的國王亨利五世派使節前往諾曼第,向馬蒂爾達求婚,並就同一件事單獨給馬蒂爾達的母親寫信。這樁婚事對英格蘭國王很有誘惑力:他的女兒將嫁入歐洲最負盛名的王朝之一,有利於再次肯定他自己作為新王室的小兒子略微有些問題的法律地位,並且能讓他在與法國打交道中受益,與其結為盟友。作為回報,亨利五世將獲得一萬馬克的嫁妝,他需要為前往羅馬的遠征隊提供資金,以便讓他得以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
1109年6月,雙方在威斯敏斯特就婚約的最終細節進行了協商,由於馬蒂爾達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她於10月首次參加了王室會議。馬蒂爾達於1110年2月離開英格蘭前往德國。馬蒂爾達和亨利五世在列日會面,4月10日,兩人在烏得勒支正式訂婚。7月25日,馬蒂爾達在美因茨加冕為羅馬人的王后。這對夫婦年齡懸殊,馬蒂爾達只有8歲,而亨利已24歲。訂婚後,馬蒂爾達由特里爾大主教布魯諾監護,布魯諾負責教她德國文化、禮儀和治理國家。

加冕

1114年1月,馬蒂爾達已準備好和亨利結婚,他們的婚禮在沃姆斯舉行,同時還舉行了奢侈的慶祝活動。由於亨利逮捕了他的大臣阿達爾貝特一世·馮·薩爾布呂肯和各種其他德意志王公,導致婚後不久整個帝國爆發了一場政治衝突。伴隨著來自教會內部的反對聲(教會在統治管理帝國上起著重要作用),叛亂接踵而至,結果導致教宗帕斯加爾二世正式將皇帝逐出教會。亨利和馬蒂爾達於1116年初穿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決意與教宗徹底解決此事。如今,馬蒂爾達已在朝廷內獨當一面,她發放王室補助金、處理抗訴並出席禮儀場合。在這一年剩餘時間內,這對夫婦都把時間花在取得義大利北部的控制權上,1117年初,兩人對羅馬發起進攻。帕斯加爾二世在亨利和馬蒂爾達抵達羅馬之前逃離,在他離開期間,教宗特使莫里斯·布爾丹(後來的對立教宗格列高利八世)在聖彼得大教堂為這對夫婦加冕。
馬蒂爾達用這些儀式去索取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的頭銜。帝國由民選君主統治,像亨利五世一樣,他們都曾被主要的貴族推選為羅馬人的國王。這些國王通常都希望隨後能被教宗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但此事無法得到保證。亨利五世曾於1111年強迫教宗為其加冕,但馬蒂爾達本人的法律地位則不甚清楚。經婚姻,毫無疑問,馬蒂爾達是合法的羅馬人的王后,這也是她在印章和特許狀上使用的頭銜,但不能確定馬蒂爾達是否具有皇后頭銜的合法宣稱權。布爾丹的法律地位和儀式本身的正統性也都非常模稜兩可。但帝國的加冕禮是正式佩戴皇冠的場合,這是一年中少數幾個統治者會在宮廷內佩戴皇冠的時刻。到布爾丹主持第二場儀式時,他也被開除教籍,隨後被教宗廢黜並終身監禁。雖然如此,馬蒂爾達依舊堅持認為,她在羅馬被正式加冕為皇后。在這一時期,皇帝和皇后的頭銜並非總是始終如一地被使用,但不管怎樣,馬蒂爾達對皇后頭銜的使用已得到廣泛的承認。後來,盎格魯-諾曼編年史家錯誤地記載道,教宗本人在羅馬為馬蒂爾達加冕,對此,馬蒂爾達選擇不反駁。

喪夫

1118年,亨利向北穿越阿爾卑斯山返回德國以鎮壓新的叛亂,留下馬蒂爾達作為他的攝政王統治義大利。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有關馬蒂爾達執政的記載不多,但她很可能在治理國家方面獲取得了相當多的實踐經驗。1119年,馬蒂爾達返回北方,在洛陶林吉奧與亨利會面。此時,她的丈夫正忙於同教宗妥協。1122年,馬蒂爾達也許同亨利一起參加了沃姆斯會議。亨利放棄了主教任免權,會議上籤訂的《沃姆斯宗教協定》使教權與王權之爭趨於緩和。同年,馬蒂爾達試圖前往英格蘭探望父親,但卻被佛蘭德斯伯爵卡爾一世擋住了去路(其領地是馬蒂爾達前往英格蘭的必經之地)。歷史學家瑪喬麗·奇布諾爾認為當時馬蒂爾達本打算回母國討論英格蘭王位的繼承問題。
馬蒂爾達和亨利仍然沒有孩子,兩人都被認為沒有生育能力,同時代的編年史家把他們的處境歸咎於皇帝和他對教會犯下的罪行。1122年初,當亨利還在繼續鎮壓持續不斷的政治動亂時,這對夫婦一起沿著萊茵河旅行,但此刻,亨利已患上癌症。由於病情惡化,亨利於1125年5月23日在烏得勒支去世,留下馬蒂爾達保護他們的外甥兼亨利的遺產繼承人——斯瓦比亞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亨利在去世前把帝國徽章的支配權交給了馬蒂爾達,但目前還不清楚亨利就帝國的未來給過馬蒂爾達什麼指示,而這個帝國正面臨著又一次領導層選舉。隨後,馬蒂爾達在阿達爾伯特大主教的說服下交出了帝國徽章,選舉進程由大主教主導,新任羅馬人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舊敵,蘇普林堡的洛泰爾(即洛泰爾二世)當選。
現年23歲的瑪蒂爾達對於如何度過餘生只有有限的選擇。由於無兒無女,她無法以帝國攝政的角色行使權力,這讓她要么選擇成為修女,要么改嫁。一些德意志王公開始向她求婚,但馬蒂爾達選擇返回諾曼第。馬蒂爾達似乎並不指望返回德國,因為她放棄了帝國內的地產,帶著她私人珍藏的珠寶、她自己的朝服、亨利的兩頂王冠和聖物使徒聖詹姆斯之手(Hand of St James the Apostle)離開了德國。

繼承危機

1120年,白船(White Ship)沉船事故發生後,英格蘭的政治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馬蒂爾達的胞弟威廉·阿德林和許多其他高級貴族在內的大約三百名乘客在某一晚登上白船,準備從諾曼第巴夫勒爾啟航,前往英格蘭。這艘船就在海港外沉沒,事故原因可能是超載或船長和船員飲酒過量,全船僅有兩名乘客倖存。威廉·阿德林是遇難者之一。威廉·阿德林的離世讓英格蘭王位的繼承蒙上疑雲。當時西歐的繼承規則還不明確。在法國的一些地區,長子繼承制變得更受歡迎。此外,按照慣例,法國國王生前就要為他的繼承人加冕,使預期的繼承順序相對清晰。但在英格蘭,情況並非如此,一個貴族所能做的就是找出全部合法繼承人,讓他們在自己去世後相互競爭。盎格魯-諾曼人在過去六十年內奉行的這種繼承法使事態進一步複雜化。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蘭後,他的兒子威廉·魯弗斯和羅伯特·柯索斯之間曾為爭奪遺產交戰,亨利也是通過武力才得到諾曼第的控制權。還曾未有過和平、無競爭的權利更迭。
起初,亨利希望能再生一個兒子。威廉·阿德林和馬蒂爾達的母親於1118年去世,所以,亨利又娶了一位續弦——魯汶的阿德里西亞。亨利和阿德里西亞沒有生下任何孩子,王朝的未來正面臨著威脅。亨利可能已經開始在他的侄甥中尋找合適的繼承人。他可能曾考慮過將他姐姐阿德拉的兒子布盧瓦的史蒂芬作為一種可能的選擇,也許就在為此做準備時,他安排馬蒂爾達的表親,富有的布洛涅女伯爵與史蒂芬成婚。法國國王路易六世更傾向於支持羅伯特·柯索斯的獨子威廉·克利托,但威廉卻公開煽動叛亂反對亨利,因此他不合適。亨利可能也曾考慮過將他的非婚生子格洛斯特的羅伯特列為可能的候選人,但此舉無法得到英格蘭傳統和習俗的支持。當馬蒂爾達的丈夫亨利於1125年去世時,亨利的計畫發生了改變。

重返諾曼第

改嫁

馬蒂爾達於1125年回到諾曼第,在宮廷內待了大約一年,她的父親亨利一世依舊希望他的第二次婚姻能為他帶來一位男性繼承人。如果這一目標未能實現,從現在開始,馬蒂爾達就是亨利的首選。並且,亨利還宣布如果他死後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那么,馬蒂爾達將是他的合法繼承人。1126年聖誕節,盎格魯-諾曼男爵們聚集在威斯敏斯特,在那裡他們於1月宣誓承認英格蘭王位由馬蒂爾達和她將來可能擁有的合法繼承人繼承。1127年初,亨利開始正式為馬蒂爾達尋找一位新丈夫,帝國內的各類王公紛紛向馬蒂爾達求婚。亨利更傾向於利用馬蒂爾達的婚姻來確保諾曼第南部邊境的安全,因此,他把馬蒂爾達許配給安茹伯爵富爾克的長子——安茹的傑弗里。
自1106年亨利一世征服諾曼第以來,他對諾曼第的控制仍面臨著諸多挑戰。最新的威脅來自他的侄子,得到法國國王支持的新任佛蘭德斯伯爵威廉·克利托。對亨利而言,此時維持諾曼第東部和南部的穩定至關重要。威廉·阿德林迎娶了富爾克的女兒馬蒂爾達,這本可以鞏固亨利與安茹家族的聯盟關係,但卻被白船沉船事故斷送。亨利和福爾克為嫁妝的歸屬問題爭論不休,這促使福爾克轉而支持威廉·克利托。因此,如今亨利的解決辦法就是促成馬蒂爾達和傑弗里的婚事,以重建之前的聯盟。
馬蒂爾達似乎對這個計畫不以為然。她覺得改嫁給一個伯爵的兒子會拉低她的帝國地位,並且也可能對嫁給一個比她年輕得多的人感到不快,當時馬蒂爾達25歲,而傑弗里只有13歲。但在都爾大主教希爾德伯特的勸說下,馬蒂爾達最終同意訂婚。1127年5月,馬蒂爾達在格洛斯特伯爵羅伯特和布里安·菲茨康特的陪同下前往魯昂,並在此地與傑弗里正式訂婚。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有望成為耶路撒冷國王的富爾克決定前往耶路撒冷,把他的領地留給了傑弗里。亨利將未來的女婿封為爵士,一周后的1128年6月17日,馬蒂爾達和傑弗里的婚禮在勒芒舉行,儀式由勒芒和塞鎮主教主持。富爾克最終於1129年離開安茹前往耶路撒冷,並宣布傑弗里為安茹和曼恩伯爵。

糾紛

事實證明馬蒂爾達和傑弗里的婚姻生活困難重重,因為這對夫婦不是特別喜歡對方。關於馬蒂爾達的嫁妝還存在進一步的爭議;亨利準予將諾曼第的各種城堡授予馬蒂爾達,但未具體說明這對夫婦什麼時候能真正擁有它們。還有一點不確定的是,亨利是否打算讓傑弗里在將來對英格蘭或諾曼第擁有宣稱權,他很可能是故意讓傑弗里的地位不明了。婚後不久,馬蒂爾達離開傑弗里回到諾曼第。亨利似乎把夫婦分居歸咎於傑弗里,但這對夫婦最終在1131年和解。馬蒂爾達奉亨利之召於同年8月抵達英格蘭。9月,國王召開大議會,議員們再次集體宣誓效忠,承認馬蒂爾達是亨利的繼承人。
馬蒂爾達於1133年3月在勒芒生下了她的長子——未來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亨利聽到訊息後感到很高興,並前往魯昂看望女兒。1134年聖靈降臨節當日,馬蒂爾達的次子傑弗里在魯昂出生。但此次分娩過程異常兇險,馬蒂爾達也似乎瀕臨死亡。她為自己的遺囑做了安排,並與父親爭論她應該葬在哪裡。馬蒂爾達更傾向於葬在貝克修道院,但亨利希望她能被葬在魯昂大教堂。馬蒂爾達恢復了健康,亨利對他第二個外孫的出生欣喜若狂,可能還堅持讓他的貴族再發一遍誓言。
從那時起,馬蒂爾達與亨利的關係日趨緊張。這對夫婦懷疑他們對王位的宣稱權在英格蘭缺乏真正的支持,並在1135年提出,國王應該將諾曼第的王家城堡移交給馬蒂爾達,並堅決要求諾曼第貴族立即向馬蒂爾達宣誓效忠。此舉會讓這對夫婦在亨利去世後獲得更加強大的地位,但國王憤怒地拒絕了,可能是因為擔心傑弗里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會試圖在諾曼第奪取政權。
諾曼第南部爆發了一場新的叛亂,馬蒂爾達和傑弗里代表叛軍進行了軍事干預。在這場對峙中,亨利出乎意料地病倒了,並在利翁拉福雷附近去世。亨利在臨終前是否就繼承一事留下過什麼遺言尚無定論。同時代編年史家的記錄受後續事件的影響。支持馬蒂爾達的訊息來源暗示亨利在臨終前重申了他要把所有的領地都傳給女兒的意圖。而持反對觀點的編年史家則認為亨利已經宣布放棄了他的原始計畫,並就強迫男爵們向馬蒂爾達宣誓效忠一事道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