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秋

馬萬秋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廣新村書記。以專業水稻育苗場為創業幫扶工程的載體。在村“兩委”班子的支持下,組織成立頭道鎮清新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專業合作社”的形式統一銷售,增加了育苗大棚的收入,提高了水稻附加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萬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廣新村書記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馬萬秋是和龍市農業局的黨辦主任,他到廣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廣新村現任班子是2010年換屆時產生的。2011年5月,村原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要到韓國打工,頭道鎮黨委決定由馬萬秋主持廣新村黨支部工作,馬萬秋成了名副其實的村書記。馬萬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補選了村委會主任,調整了村“兩委”班子,明確了職責分工。
馬萬秋巧妙利用“娘家”農業局的便利,請農業專家為村民致富出點子。專家建議廣新村種植收益高的經濟作物,對育苗大棚土壤進行改良。考慮到村里資金緊張,馬萬秋協調農業局出資1萬餘元,改良廣新村的育苗大棚土壤。他還根據專家的建議,引導村民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辣椒、大蔥及反季節蔬菜。
廣新村是和龍市的玉米主產區之一,全村種植玉米面積249公頃,產量2500多噸。馬萬秋在入戶走訪時發現,由於儲存困難,村民常以低價出售玉米,因此出現了玉米增收不增值的現象。馬萬秋根據國家惠農補貼政策,通過糧食部門為廣新村申請了100個鋼骨架玉米儲存棚,僅這一項就為村民爭取到32萬元的國家補貼。2012秋收時,廣新村玉米種植戶家裡紛紛支起了一個個鋼骨架儲存棚,村民們高興地說:“從今以後再不用為存不了玉米發愁啦,等過了春節咱這些玉米都能賣上個好價錢!”
相對於以往的掛職和駐村幹部,和龍市委組織部此次對“第一書記”的考核非常縝密,將派出單位、接收鄉鎮和“第一書記”捆綁考核,整合各種涉農項目向幫扶村傾斜,還將民眾滿意度作為一項硬指標考核。這個考核機制激勵了三方積極性,“第一書記”時時拿下派幹部的標準對照自己;選派幹部的單位全力支持“第一書記”;所在鄉鎮積極為村子發展提供方便。
“第一書記”到任後,和龍市委組織部幾次進村明察暗訪。看到他們駐村時間遠遠高於組織規定,與當地村民溝通密切,熟悉村情。經過一年的下派幫扶,村民把第一書記當成了知心人。

主要成就

2011年春天,馬萬秋帶著村幹部與多家糧食收購企業商洽,最後與吉林眾鑫集團公司簽訂了收購契約,規定了廣新村水稻的最低收購價格。這份契約極大地降低了村民的風險,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馬萬秋據新農村建設政策,為村里申報了20萬元鐵柵欄、村路綠化等項目;通過“一事一議”政策,為村里申報溝渠改建等5個項目,得到獎補6萬多元……
全法治、馬萬秋這11名“第一書記”上任不到一年,就科學立項14個,爭取資金200多萬元;改建及修繕村級活動場所11個,發展黨員28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6人,幫扶貧困黨員132人,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力普遍得到加強。

人物評價

“第一書記”成了名副其實的村書記。
和龍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東升說:“‘第一書記’一年多的工作卓有成效,我們計畫持續下去,將人才、資金和項目引入到農村。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切實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