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山地區壯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臘肉絲及其他調料製作而成,形壯如馬腳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腳桿
- 主要食材:糯米
- 口味:滿口清爽
- 功效:溫暖脾胃,補益中氣
原料配方,製作方法,吃法,營養價值,貯存,民間傳說,
原料配方
糯米,紅糖汁,粽葉。
製作方法
1、首先準備好捆綁葉(也就是專用的粽葉)、芝麻桿(或稻草桿)、臘肉、棕葉(區別於粽葉主要用於綑紮)。
2、將芝麻桿用火燒成灰(註:稻草也是如此),冷卻後用篩子過濾將最細膩的那一層灰漏出來,用一個小碗裝好。
3、將準備好的臘肉切成絲(註:臘肉洗乾淨切就可以,不用煮熟,煮過的味道就不一樣了),用手將草果面與臘肉絲拌勻(註:不用放鹽了,因為我們地方的臘肉鹽分已經夠了)準備好。
4、將糯米與燒好的芝麻桿灰揉在一起,用手拌勻。
5、準備就緒了,就可以把粽葉拿來放入糯米把臘肉絲放入中間作為心,包的方法具體的不講了,因為造型有兩種,喜歡哪一種就可以包哪一種。用棕葉捆綁好就可以了。
6、主要工序就是這一道了,很關鍵。把捆綁好的馬腳桿放入大鍋,裝滿水,水醃過你放入的捆綁就可以用大火慢慢煮了,煮的時間得根據你煮的多少和包的大小來定,煮不可以太過,過了就會很稀不好吃,時間少了裡面的米沒有熟當然也不能吃,一般煮的好的馬腳桿是吃起來很有香很糯,有點韌勁。
吃法
若是熱吃,卻有點澀口;涼吃則滿口清爽。若蘸白糖吃,其味平乎;但如淋上紅糖汁吃,立即甜香異常。一般的吃法是切成大拇指般大小的塊狀,然後淋上紅糖汁,更顯甜香入味。
營養價值
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
貯存
熟後放入瓮壇里每次燒水時加熱使其不壞,也可放入冰櫃中保存。
民間傳說
這有一個傳說。有一年,由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寨主認為是神靈的賜賞,要大家殺馬祭祀神靈。殺馬大家不忍心,於是召開族人骨幹會議商量。最後有人提出一個方法,既不殺馬又能表達族人祭神的心愿。那就是用大米來包成馬的形狀,人們既能吃、又可祭。馬是吃草吃糠的,人吃不下草和糠,就用草糠燒成灰,拌在米里一道包便可代替。包多大合適?用什麼包?人們紛紛發表意見。最後決定用山上一種植物葉(現叫粽粑葉)。兩葉對合而包,長約五寸,形如馬腳(一把大),每個用稻草捆四至五道繩,形似馬的腳桿,還把葉柄留下比喻馬尾。這樣就能代表殺馬祭神祭祖。為了使粑粑像肉一樣味美可口,選米時,用糯米,用糯穀草、蘇麻稈殼燒成灰,再配一些五香,有的放一點豬肉,混合炒拌後,再包成馬腳桿形狀的粑粑來祭神祭祖,這就是“馬腳桿粑”。
壯族人家每家每年都要包一斗米以上的馬腳桿粑,包得多證明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