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聲儒

馬聲儒,1931年10月出生,遼寧本溪人。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師、軍、軍區作戰訓練參謀,爾後擔任軍、師等領導職務。1987年5月任桂林陸軍學院院長。1963年授予少校軍銜,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休,授予解放獎章功勳榮譽章,授予朝鮮獨立自由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聲儒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1年10月
  • 籍貫:遼寧本溪
概要,人物履歷,歷史事件,家鄉解放,遼瀋戰役,抗美援朝,退休後生活,

概要

馬聲儒,1931年10月出生,遼寧本溪人。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馬聲儒
歷任師、軍、軍區作戰訓練參謀,爾後擔任軍、師等領導職務。1987年5月任桂林陸軍學院院長。1963年授予少校軍銜,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休,授予解放獎章功勳榮譽章,授予朝鮮獨立自由勳章。

人物履歷

馬聲儒,1931年10月出生,遼寧本溪人。 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馬聲儒家鄉雙嶺子解放,1946年國民黨軍向東北大舉進攻,在他的家鄉與解放軍打拉鋸戰。第二年,年僅16歲的馬聲儒便毅然加入了解放軍(當時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獨立3師”),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後來,馬聲儒所在部隊改編為東北野戰軍5縱15師,參加了東北冬季攻勢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馬聲儒先在戰鬥連隊當戰士,後調任15師作戰科測繪員。 1950年10月19日,馬聲儒又成為首批入朝作戰的軍人之一,在志願軍126師司令部任偵察作戰參謀。韓戰之後,馬聲儒回國,歷任師、軍、軍區作訓參謀,作戰科副科長,隨後又擔任軍、師等領導職務。 1987年5月後,任桂林陸軍學院院長、政委。1963年授予少校軍銜,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休。
馬聲儒馬聲儒

歷史事件

家鄉解放

跟著得民心的共產黨走
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從1945年8月開始經由陸海兩路進入東北,接受日偽軍投降,開始建立人民政權。 3個月之後,國民黨軍隊也經由秦皇島進入了東北。東北旋即成為國共兩黨兩軍爭奪的焦點。在1945年前一個蕭瑟的深秋,發生了一場重要的戰役,這場戰役悄悄改變著很多人的命運,馬聲儒就是其中的一個。那次戰役叫新開嶺戰役。1946年10月下旬,解放軍(當時稱“東北民主聯軍”)堅決貫徹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在遼寧本溪、鳳城以東新開嶺地區殲滅了國民黨52軍第25師,那是在強敵大舉進攻面前我軍第一次全殲敵軍一個整師。在新開嶺戰役後,馬聲儒的家鄉雙嶺子村,就是解放區了。
“東北民主聯軍來了之後開始實施土改,農民都分到了土地,當家作了主人,心裡對共產黨、解放軍由衷地擁護。 ”馬聲儒家鄉的人民民眾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參軍,保衛勝利果實的熱潮。 16歲的馬聲儒就是在此時投筆從戎,離開了中學和家鄉親人,自願跟著解放軍走上了為爭取和平的革命道路。

遼瀋戰役

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打
馬聲儒所在的連隊參加的第一次戰鬥是拔掉牛心台國民黨207師的一個據點。那是解放軍發動冬季攻勢戰役中的一次戰鬥。“還記得打牛心台那晚正好是大年三十。 ”馬聲儒說,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都過年了,但是戰士們沒有吃的。牛心台在太子河左岸,部隊在對岸老官砬子做戰鬥準備,村民們聽說解放軍來了,還要攻打國民黨,還特意用蕎麥麵包了餃子給戰士們送去。
依託太子河岸的地形,成功襲擊了國民黨牛心台據點,部隊轉移時,敵人開始反撲。在馬聲儒的記憶中,當時每個人的子彈只有10發,手榴彈4枚,必須節省子彈。戰士們還發揮小聰明,將高粱桿截成子彈長短狀,放進子彈袋,看上去子彈非常多,嚇唬敵人。牛心台戰鬥斃傷敵人30多人,繳獲了20多袋面。這一次戰鬥,用馬聲儒的話說,算是他戎馬生涯的奠基戰。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遼瀋戰役爆發。這場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使東北全境獲得解放的戰役,馬聲儒講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10月14日,東野主力開始攻打錦州,經過31個小時激戰,全殲守敵10萬餘人。“那真是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打,槍響的時候就沒想過還會活著。 ”

抗美援朝

忘不了戰友鮮血染戰場
“戎馬倥傯鑄鐵骨”這是馬聲儒對自己大半生的評價。時光回溯到抗美援朝戰爭,這似乎是馬聲儒在講述中第一次出現哽咽。他說,他永遠忘不了戰友張浩澤在第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戰鬥時血染朝鮮戰場的那一幕。
張浩澤是個1943年的老兵,“我還記得,我們在突破“三八”線戰鬥中,向前轉移時,還開玩笑說也許這一去就回不來了。”馬聲儒的聲音不知不覺地低了下去。那一天之後,張浩澤是真的沒有再回來。馬聲儒眼看著張浩澤被地雷炸飛了下半身,冒著槍林彈雨奔到奄奄一息的他身邊。看著戰友下半身汩汩流著的鮮血,馬聲儒都不知道該包紮哪裡,只好把他緊緊抱在懷裡。
那時,張浩澤已經結婚生子,孩子還很小。“我看著懷中的他用顫抖的手在身上的每個口袋摸索著什麼,他的眼神非常焦急又無助。 ”馬聲儒知道,張浩澤是希望從身上摸索到哪怕只是一個小冊子,也算他留給在世親人的遺物,可是,他終究什麼也沒摸到。這一幕仿佛定格在馬聲儒的記憶中,60多年後再觸碰,依舊清晰如昨。像張浩澤那樣,將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朝鮮戰場的中國志願軍戰士,絕對不是少數。

退休後生活

1992年從桂林陸軍學院院長、政委領導崗位離休後,馬聲儒不只一次和他的子孫後代講起這一段過往,“就是希望後來人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那真的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離休後的馬聲儒將軍離休後的馬聲儒將軍
離休已經快10多年的馬聲儒還是喜歡讀歷史和軍事讀物,還經常練練書法,打打檯球。“軍史和黨史是我一輩子都會關注的東西。 ”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馬聲儒頗為感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為了新中國誕生前赴後繼的勇士,依然是80歲的馬聲儒記憶中最為鮮活的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