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累冢雉

馬累冢雉

馬累冢雉(學名:Macrocephalon maleo):是馬累冢雉屬唯一的物種。一種大型的黑白兩色的鳥類,體長55-60厘米,體重1389 -1758克。有一個突出的中等長度的尾巴。 特點是有一雙黑色的大腳爪。 有一個醒目獨特的鳥頭,鳥冠黑色;具淡黃色裸露的臉和蒼白的鳥喙。腹部白色,胸部上有粉紅色的色調。

在黎明和黃昏的時間活動,飛翔能力較弱,但非常善於奔走。它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花、種子、果實等。在群島沿海的海岸的傳統地點築巢,卵埋在沙灘、湖岸和河岸上,由太陽或地熱輻射加熱孵化,成鳥不孵卵。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中部的蘇拉威西島布頓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累冢雉
  • 拉丁學名:Macrocephalon maleo
  • 別稱:灰冢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雞形目
  • 冢雉科
  • :馬累冢雉屬
  • :馬累冢雉
  • 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1846
  • 英文名稱:Maleo,
  • 英文名稱:Maleo Megapode
  • 英文名稱:Gray's Brush-turkey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馬累冢雉是一種大型的黑白兩色的鳥類,體長55-60厘米,體重1389 -1758克。有一個突出的中等長度的尾巴。 特點是有一雙黑色的大腳爪。 有一個醒目獨特的鳥頭,鳥冠黑色;具淡黃色裸露的臉和蒼白的鳥喙。腹部白色,胸部上有粉紅色的色調。 這種罕見的鳥通常是沉默,但在築巢地點,會發出非常異常的噪音。

生活習性

這是一種膽怯害羞的鳥。 在黎明和黃昏的時間活動,沒有亞種分化。性情孤僻,常單獨活動,即使在繁殖季節也很少成對活動。飛翔能力較弱,但非常善於奔走。它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花、種子、果實等。在群島沿海的海岸的傳統地點築巢,卵埋在沙灘、湖岸和河岸上,由太陽或地熱輻射加熱孵化,成鳥不孵卵。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中部的蘇拉威西島布頓島,沒有亞種分化。
馬累冢雉分布圖馬累冢雉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