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約特島,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的島嶼。在南緯12°56′、東經45°10′處,莫三比克海峽北口。為火山島。山地呈南北向斷續延伸,海拔不超過610米。中部與東北部平原較廣。四周多珊瑚礁環繞。熱帶濕潤氣候。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產香精作物、椰子、甘蔗、劍麻、咖啡、薯類等。行政中心藻德濟在東側3.2公里的屬島帕曼濟島上。有航空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約特島問題
- 外文名:On Mayotte
- 面積:374平方公里
- 人口:5.4萬(1984)
基本信息,問題由來,人口統計,歷史,地理,
基本信息
它占地376平方公里,包括兩個主要的大島,小陸地島(La Petite-Terre)和大陸地島(La Grande-Terre),另有20幾個小島,分布在世界上最美的瀉湖區之一內,它由火山迸發而成,已有8百萬年的歷史,如今火山口已成為齊亞尼湖(Lac Dziani)。這裡植被茂盛,有多種香科植物、果樹與珍貴木種,這裡每年的平均氣溫為25℃左右,有許多可以潛水的地方。這裡是可以融體育與休閒於一體的理想度假島嶼。居民共有15萬人,大部分信伊斯蘭教,使用的語言為當地語言馬約特語(Shimaore)或法語。主要城市 - 藻德濟 (Dzaoudzi)
![馬約特島問題 馬約特島問題](/img/e/690/nBnauEGNzQDOkhTMhBDM4EDO1YjYxkTYyIGOlJDOjlTZkNjY5ATMkhTNzk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問題由來
馬約特島於1841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74年12月,葛摩群島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95.96%的居民贊成獨立,但大部分馬約特島居民反對獨立。法國提出葛摩群島四島分別就獨立問題重新投票。經過重新投票,馬約特有63.8%的投票者贊成維持與法國的關係而不獨立。1975年7月6日葛摩自治政府宣布包括馬約特島在內的整個科群島獨立。聯合國於1975年11月12日通過3385號決議承認葛摩領土由大葛摩、昂儒昂、莫埃利和馬約特四島組成。法國同意葛摩獨立,但堅持馬約特島前途由馬民眾自決。1976年12月,馬約特島再次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99.4%的民眾選擇留在法國,法遂確定馬島為“法蘭西共和國領地行政單位”(Collectivite Territoriale)。法國在該島設有海軍基地。從1995年1月20日起,法決定葛摩人進入馬島需辦理簽證。2009年3月29日,馬約特島舉行全民公決,95.2%的投票者贊成在2011年成為法國的海外省。
人口統計
在2007年的人口普查中,馬約特島有著186452名居民。在馬約特人口中,來自葛摩和馬達加斯加的移民超過30%。頗具諷刺的是,儘管葛摩宣稱馬約特島是其一部分,但近年來,來自葛摩的非法移民不斷大量湧入馬約特島。
國際反響
歷屆葛摩政府均要求法國歸還馬約特島。非洲統一組織(非洲聯盟前身)多次通過決議,重申馬約特是葛摩領土。
歷史
在1500年,馬約特島(阿拉伯語: جزيرة الموت )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君主領地。1503年,馬約特島被葡萄牙探險者發現。但未侵占。15世紀時阿拉伯人入侵該島,並使該島居民(可能是早期班圖人和馬來-印度尼西亞人的後裔)改信伊斯蘭教。
16世紀葡萄牙人和法國人到達馬約特。
18世紀末,薩卡拉瓦人(Sakalava, 馬達加斯加島上馬拉加西族之一支)侵略並定居該島,同時也傳入了馬拉加西方言,1843年法國控制馬約特,使其成為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