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煥(1935-2000),江蘇無錫人。我國著名攝影藝術家,曾任江蘇省小品攝影理論研究會會長,無錫市洛社降溫器廠廠長兼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玉煥
- 生卒:1935-2000
- 籍貫:江蘇無錫
- 職業:攝影藝術家
人物成就,生平簡介,攝影成就,論文概述,藝術修養,法律聲明,
人物成就
21歲就發表作品,曾在《大眾攝影》、蘇聯《少年真理報》獲獎,受到我國著名雕塑家、美學家王朝聞的高度評價,他為馬玉煥撰寫了三篇文章,被香港《文匯報》、《新民晚報》、《新華日報》、《人民攝影報》和《大眾攝影》雜誌刊登或轉載。在全國小品攝影界贏得南鄧(香港鄧君瑜)北馬(無錫馬玉煥)的讚譽,1999年入編《中國攝影家全集》。著有《小品.風光.霧——攝影作品及論文》一書,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生平簡介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孕育出眾多文化名人的太湖之濱,在千年流淌的古運河畔,如今又出了一位享譽全國的攝影藝術家馬玉煥。身為鄉鎮企業廠長和書記的馬玉煥,酷愛攝影,鑽研藝術,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更多的是犧牲休息和睡眠,從家前屋後到工廠外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去發現美,拍出了以小見大,寓意深刻的小品,給人以美的享受,逐漸為各級新聞媒體和攝影報刊所重視。作品不但在無錫、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展出,還被拍成電影、電視專題片,甚至送到國外,廣為傳播。
退休了,時間充裕了,活動自由了,為了構建晚年美好的“精神大廈”,他逐步將花卉、風光、冰雪、霧等自然景觀作為拍攝專題。為了拍攝出理想的山區霧,在五年多時間裡,他曾二十餘次遠征皖南山區和江西三清山。如果說“攝影就是戰場”的話,那么在他退休之後就是拉開了新的戰場,也是他業餘攝影生涯的新起點。
最難能可貴的的是,馬玉煥在拍攝活動之後,勤于思考,潛心探求,留下了十多萬字的論文,這些論文是對攝影藝術深層次的研究與發現,是豐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他的攝影作品與論文,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廣大藝術愛好者欣賞、借鑑、收藏的珍貴資料。
攝影成就
1986年至1999年5次舉辦《馬玉煥攝影展覽》:1986年10月在無錫市美術館;1986年4月在上海黃浦區文化館;1988年10月在江蘇省美術館;1991年4月在杭州市工人文化宮;1999年2月在蘇州市文聯。
1988年12月4日至28日,金陵之聲廣播電台在《龍的傳人》專欄內,以《春色滿園關不住》為題,向台灣同胞播送有關馬玉煥攝影活動的通訊,每次播放時間15分鐘。
1989年1月1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載文《農民攝影之光》、1991年6月29日香港《文匯報》神州大地版載文《蘇南農民興起文化熱》、著重介紹馬玉煥的攝影活動。另外,《人民攝影報》、《光與影》雜誌、《大眾攝影》雜誌刊登專訪,介紹並連載馬玉煥的攝影理論文章。馬玉煥的300多幅攝影作品,發表在全國和地方的報刊上,並多次獲獎。
1989年4,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為馬玉煥拍攝15分鐘的《田園情趣》專題片,影片在全國各大城市電影院放映,電視片在中央台,江蘇台播放。
1989年10月,《誤會》、《湖光天色》、《公害》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選送至義大利斯波萊托城參加第一屆國際攝影沙龍展出。
1990年10月,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欄目以《農民攝影家馬玉煥》為題,作專題介紹。
1990年至1993年,全國性的小品攝影理論研討會先後四次在無錫、揚州、張家港等地召開。有《大眾攝影》雜誌社、《人民攝影報》、《光與影》、雜誌社和南師大攝影系,江西省攝影家協會、北京市攝影家協會、江蘇省攝影家協會的專家以及江蘇省各市攝影協會主席50多人參加研討會。會上提出了“南鄧北馬”(中國小品攝影南有香港鄧君瑜,北有無錫馬玉煥)之說,並決定籌建江蘇省小品攝影理論研究會,推選馬玉煥擔任會長。
1990年至1994年,中央有關領導參觀馬玉煥的攝影作品展覽:中宣部部長王忍之(1990年11月19日)、文化部副部長徐文伯(1991年5月21日)、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1994年5月19日)在洛社參觀後極為讚賞。高占祥當即建議馬玉煥把展覽辦到北京去,並對同來的中央美術館副館長說:“如果展覽場地不空,把我的書法展覽撤下來,以後再推到香港展出,我看不會比陳復禮的差。”
1995年馬玉煥的攝影作品《日出而作》輸入中國攝影光碟。
1999年,馬玉煥入選《中國攝影家全集》。
論文概述
小品攝影是攝影藝術範疇中的一個支脈,它是獨特的視覺語言。與其它種類的攝影相比,顧名思義,小品的篇幅容量較小。然而,它精緻含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內涵卻很深,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小品創作中作者的主觀意念參與性極強,或是側重對社會人生、歷史的哲理審視,寓情於理,創作寓意深刻,折射哲理的作品;或是側重於抒情詠嘆,表現對自然風物、生命獨到的感受和濃郁的情趣;或是超脫具象,運用點、線、色塊的組合和奇特的光影效果,造成一種形式美;或是幾方面互相滲透,兼而有之。它用縮龍成寸的辦法,按構思的需要,取其一枝一葉,一鱗一爪,甚至可以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突出某個部位,在“小”字上顯示強烈的藝術個性。它以惟妙惟肖的外部特徵與隱藏的內在特性有機地契合,以主體自我移情的積極融入,見微知著,達到“一滴水見太陽”的藝術意境和“一葉榮枯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藝術修養
這是一個奇特的人,一個馬不停蹄地把攝影作為生命唯一追求的人。
不湊熱鬧,不趕時髦,認準自己的定位,是馬玉煥成功的關鍵因素。他清楚認識到藝術創作不可能是全才,樣樣拍樣樣都不精,只能流於一般。他走的是專題創作之路。小品、風光、霧景是他的攝影主體,每選一個專題總是集中投放精力,目光不旁騖,定要在這個門類中拍出名堂有所體會才肯告一段落。攝影有了主攻方向和明確目標,馬玉煥的作品充分體現了開掘題材的深度和力度。
回顧他的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不斷否定自己中求索一個新的“自我”。更可貴的是他注重攝影理論的鑽研和加強自身的全面修養。他從哲學中學思想,從繪畫中學構圖色彩,從音樂中學節奏旋律,從詩詞文學作品中體會意境。他活學活用,用文藝理論來關照自身的創作,悟出其中的規律,這種學習是自覺而又持之以恆的。他深深感覺到,真正拍得好的攝影作品,都是一個攝影家綜合學養的體現。
馬玉煥,留給我們一個攝影藝術家永恆的美好瞬間。
法律聲明
以上圖片和文字均來源於原著且涉及原著作者的合法權益,未經同意,請勿將圖片和文字相互轉載或用作任何形式的商業用途,一經發現,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