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牙半支

馬牙半支

馬牙半支,中藥名。為景天科植物凹葉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S.makinoi Maxim.var.emarginatum(Migo)S.H.Fu]或圓葉景天Sedum makinoi Maxim.的全草。凹葉景天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圓葉景天分布安徽及浙江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之功效。常用於癰癤,疔瘡,帶狀皰疹,瘰癧,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痢疾,淋病,黃疸,崩漏,帶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牙半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景天科
  • :景天屬
  • :凹葉景天、圓葉景天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收
  •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別名

醬板草、石上馬牙莧、醬瓣半支、旱半支、醬瓣草、醬瓣豆草、鐵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蓮、仙人指甲、馬牙板草、石馬齒莧、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酸,性涼。

歸經

歸心、肝、大腸三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

主治

用於癰癤,疔瘡,帶狀皰疹,瘰癧,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痢疾,淋病,黃疸,崩漏,帶下。

相關配伍

1.治一切疔瘡:醬瓣草搗爛,加醋少許,鹽三分。敷患處。(《丹台玉案》)
2.治瘡毒紅腫:馬牙半支、木芙蓉葉、魚腥草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齒齦膿腫:鮮凹葉景天適量,鮮山葡萄嫩枝適量,白糖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4.治吐血:鮮凹葉景天60-90g,豬瘦肉250g。水燉至肉爛,食肉喝湯。(《安徽中草藥》)
5.治咯血,吐血,鼻血:馬牙半支60g。煎水,和百草霜3g沖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6.治便血:馬牙半支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7.治血崩:馬牙半支60g,牛耳大黃6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8.治肝炎:鮮凹葉景天60-90g。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9.治淋疾:芝麻一把,核桃一個,石上馬牙莧(鮮品15g)。共搗爛,滾生酒沖服。(《奇方類編》)
10.治急痧:醬瓣草陰乾,每服三錢,水煎服。(《綱目拾遺》)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鮮品50-10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置沸水中稍燙,曬乾。

形態特徵

凹葉景天,又名石板菜、九月寒、打不死《秦嶺植物志》,石板還陽、石雀還陽、岩板菜《湖北植物志》。多年生肉質草本,高10-20cm,全株無毛。根纖維狀。莖細弱,下部平臥,節處生鬚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棱鈍,有槽,平滑。葉對生或互生;匙狀倒卵形至寬卵形,長1.2-3cm,寬5-l0mm,先端圓,微凹,基部漸狹,有短距,全緣,光滑。蠍尾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小,多數,稍疏生,無花梗;苞片葉狀;萼片5,綠色,匙形或寬倒披針形,長不到花瓣的1/2;花瓣5,黃色,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6-8mm,寬1.5-2mm,先端有短尖;雄蕊10,2輪,均較花瓣短,花葯紫色;鱗片5,長圓形,分離,先端突狹成花柱,基部稍合生。蓇葖果,略叉開,腹面有淺囊狀隆起。種子細小,長圓形,褐色,疏具小乳頭狀突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
圓葉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5-25cm。莖下部節上生根,上部直立。葉對生;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匙形,長17-20mm,寬6-8m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有短距。聚傘狀花序,花枝二歧分枝;苞片與葉同形而小;花無梗;萼片5,線狀匙形,長2-3mm,寬0.7-0.8mm,基部有短距;花瓣5,黃色,披針形,長4.5mm,寬1.2mm;雄蕊10,2輪,對瓣的較花瓣為短,對萼的略與花瓣同長;鱗片5,長方狀匙形;心皮5,披針形,基部1mm合生。果斜展。種子細小,卵形,有微乳頭狀突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凹葉景天:生於較陰濕的土坡岩石上或溪谷林下。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圓葉景天:生於低山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安徽及浙江等地。

藥材性狀

全草長5-15cm。莖細,直徑約1mm,表面灰棕色,有細縱皺紋,節明顯,有的節上生有鬚根。葉對生,多已皺縮碎落,葉展平後呈匙形。有的可見頂生聚傘花序,花黃褐色。氣無,味淡。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性寒。”
《浙江民間草藥》:“味酸,性涼,微毒。”
《江西草藥》:“性平,味苦。”
《全國中草藥彙編》:“微酸、淡,涼。”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性涼,味淡。無毒。”
《綱目拾遺》:“消癰腫,治濕熱,利水和血,腸癰,痔漏,治蛇咬,疔疽,便毒,風痹,跌仆,黃疸。擦汗斑尤妙。”“治婦人赤白帶第一妙藥。”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止血,止痛。治肝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月經過多。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療瘡,帶狀皰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