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小人口"原理(第1卷)》可供從事倫理學、歷史學、人口學、人類學、生態學、地理學、社會學、哲學、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計畫生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相關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參考,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學生、研究生通識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公眾的高級科普讀物。
《"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小人口"原理(第1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1卷,共7章(第l章~第7章)。主要內容有:《人口原理》、“馬爾薩斯迷宮”、“馬爾薩斯革命”、馬爾薩斯“變老”的“啟迪”;新馬爾薩斯主義、現代馬爾薩斯主義和羅馬俱樂部的歷史貢獻;適度人口的“分野”,環境、經濟適度人口流派及其“馬爾薩斯淵源”;生存之路、雙零增長、公地悲劇和穩態經濟“均衡”的認知誤區、持續性的“規模”癥結、人口與環境的“間斷平衡”、土地承載力穩定性的虛設和“適度人口”的“終結”,“恐老症”和“人口紅利陷阱”;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經濟與環境倒“U”形曲線關係的“幻覺”,發展安全、糧食安全、人少的優勢和21世紀真正的“贏家”。
圖書目錄
前言
“小人口”,大問題;“大人口”,大科學
“小人口”原理的構建和全書框架
本卷提要
1人口原理
1.1《人口原理》
1.1.1一條規律、兩個公理和兩個級數
1.1.2三個命題和一個思想
1.1.3一個核心和三點結論
1.1.4兩種抑制、一個調節、一條對策和兩個宗旨
1.2理性至上批判和勤勞的刺激
1.2.1理性至上批判
1.2.2平等制度的維持
1.2.3“道德抑制”和勤勞的刺激
1.2.4勤勞的刺激和反濟貧
1.3“增殖原理”
1.3.1“人口波動”和“馬爾薩斯種群調節器”
1.3.2“增殖原理”
1.3.3“馬爾薩斯迷宮”
附錄1:理性、性慾、社會進步和人口增長
附錄2:反濟貧、“道德抑制”的“困惑”和人性、“增殖原理”解
附錄3:窮人在私有的“滿世界”中的生存權利
附錄4:達爾文和華萊士心目中的馬爾薩斯
參考文獻
2“馬爾薩斯革命”
2.1《人口原理》的成功
2.1.1理論準備
2.1.2“馬爾薩斯論爭”
2.1.3《人口原理》的成功
2.2“馬爾薩斯革命”
2.2.1淵源和同道
2.2.2“馬爾薩斯革命”
2.2.3馬爾薩斯主義
2.3“青年馬爾薩斯”與“老年馬爾薩斯”
2.3.1“青年馬爾薩斯”與“老年馬爾薩斯”
2.3.2凱恩斯:用“有效需求”替代“人口原理”
2.3.3羅馬俱樂部:從“增長的極限”到“有機增長”
2.4馬爾薩斯“變老”的啟迪
2.4.1視野:層級、尺度、整體和規模
2.4.2理論:充分說理和邏輯自洽
2.4.3觀念革命:任重而道遠
附錄1:馬爾薩斯的先驅
附錄2:費爾南德斯島上的山羊與獵狗
附錄3:人口增加是進一步增長的基礎
附錄4:馬爾薩斯成功的原因
附錄5:“人口讚美主義”
附錄6:“天地調劑之法”和“君相調劑之法”
附錄7:“天地之力窮矣!人事之權殫矣!”
參考文獻
3“適度人口”
3.1“適度人口”
3.1.1“適度人口”的淵源和理論準備
3.1.2“適度人口”的分野
3.1.3“環境適度”流派
3.2“經濟適度”
32.1“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收益”
3.2.2沒有限制的資源供給
3.2.3人口縮減與“人口冬天”
3.2.4人口的“適度增長”
3.3“環境適度”
3.3.1有限性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3.3.2“均衡”、“承載力”、“雙零增長”和“穩態經濟”
3.3.3人口和經濟成長
3.3.4技術、資源替代和規模控制
附錄1:不必為遙遠的未來擔憂
附錄2:“靜止狀態”
參考文獻
4生存之路
4.1“生存之路”
4.1.1土地負載力方程和限制因子
4.1.2“生態智慧”
4.1.3生態重建和生態教育
4.1.4控制生育
4.1.5“漏沙將盡”
4.2“雙零增長”
4.2.1“世界圖景”
4.2.2極限和指數增長
4.2.3時滯、侵蝕和系統崩潰
4.2.4“平衡社會”:平等和可持續
4.2.5“雙零增長”
4.3“生活在極限之內”
4.3.1承載能力
4j3.2“公地的悲劇”
4.3.3“飛船經濟學”和“零一和遊戲”
4.3.4人口零增長
4.4“穩態經濟”
4.4.1經濟觀、倫理觀和發展觀
4.4.2“穩態經濟”
4.4.3“最佳規模”
4.4.4國民賬戶的改進和替代
4.4.5投資自然資本
4.4.6國家化定位
附錄1:技術、市場並不能避免人類系統的崩潰
參考文獻
5土地承載力
5.1土地承載力
5.1.1概念和思想淵源
5.1.2指導思想和規定
5.1.3理論和實踐問題
5.2生態/環境穩定性
5.2.1生態/環境穩定性
5.2.2土地承載力與生態/環境穩定性
5.2.3生態系統的產出、支持力和穩定性
5.2.4.“自承載”、“自強化”的自然承載力
5.2.5“他承載”、“自削弱”的人類承載力
5.3人口與環境的“間斷平衡”
5.3.1“終極圖景”和“階段性圖景”
5.3.2人口與環境的“間斷平衡”
5.3.3歷史生物/環境因子
5.4“臨界土地承載力”
5.4.1土地承載力的價值負荷
5.4.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5.4.3“極限”:“臨界點”還是“不可逆退化點”
5.4.4危險的遊戲:尋找不把駱駝脊梁骨壓折的“最後一根稻草”
5.4.5“臨界土地承載力”
附錄1:“環境衝擊量”、“安全邊際”和“生態足跡”
附錄2:自然系統與人類系統
附錄3:日本——一個不可仿效的特例
附錄4:地球的土地承載力
參考文獻
6“適度人口”的“終結”
6.1趨向崩潰的循環
6.1.1沒有限制的增長
6.1.2趨向崩潰的循環
6.2“均衡”:“環境適度”的認知誤區
6.2.1持續性的癥結:“規模”而非“均衡”
6.2.2“均衡”:“環境適度”的認知誤區
6.3“環境適度”與“小人口”
6.3.1“環境適度”與“經濟適度”
6.3.2“環境適度”與“小人口”
6.4“恐老症”和“人口紅利陷阱”
6.4.1“人口紅利陷阱”
6.4.2“恐老症”: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
6.5“老齡化並非衰亡”
6.5.1必然的趨勢,理性的抉擇
6.5.2“老齡化並非衰亡”
附錄1:“局部崩潰”還是“總體崩潰”
附錄2:“盛世危機”能夠避免嗎?
附錄3: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經濟
附錄4:衰老的內在尺度與外在尺度
附錄5:“理性決策”的“合成謬誤”
參考文獻
7發展安全
7.1發展安全
7.1.1發展安全
7.1.2人口與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7.2糧食安全
7.2.1糧食安全
7.2.2中國的全球變化和糧食安全
7.2.3生物能源:“環保噩夢”和對糧食安全的威脅
7.3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
7.3.1“人與雞”和“鷹與雞”
7.3.2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人造資本”還是自然資源
7.3.3虛假的幻覺:經濟與環境的倒“u”形曲線關係
7.4誰是21世紀真正的贏家
7.4.1人少的優勢
7.4.2誰是2l世紀真正的贏家?
附錄1:人口安全
附錄2:人口的“基本需求效應”
附錄3:俄羅斯的“強勢崛起”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原華榮,男,陝西蒲城人,196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口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申請)學科帶頭人,《西北人口》(雜誌)創辦者。1980—1998年供職於蘭州大學西北人口研究所。長期從事人地關係、環境倫理、可持續發展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