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是研究人口發展及其與自然資源、環境關係的一個經濟學分支。它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來揭示、分析人口經濟過程以及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基本規律和辯證關係、評價和指導制訂相關政策。內容不僅覆蓋人口經濟學、資源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中主要的、已經成型的概念、體系、邏輯和理論,而且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主線,將人口發展過程與資源配置、環境政策、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旨在形成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框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與經濟學
- 外文名:populationeconomics
- 定位:新興學科
- 作用:研究人口發展及其與自然資源等
簡介
學科定義
歷史上的人口學說
歐洲古代思想家,也頗多涉獵人口經濟關係領域。柏拉圖認為既要“限制人口數量”,又要在所有公民之中“平分土地和房屋”。亞里士多德主張以“維持自給自足的生活”為標準,來規定“一國人口的最好限度”。到了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人口經濟思想。在英國古典經濟家中,W.配第提出“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的觀點,A.斯密和D.李嘉圖提出對人口的需求也必然支配人口的生產的思想。法國的古典經濟學家西斯蒙第提出為了謀求所有人的幸福,收入必須和資本一同增長,人口不得超過他們賴以生活的收入,消費必須和人口一同增長的觀點。後來在古典經濟學庸俗化的基礎上,英國T.R.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問世。他認為“人口在無所妨礙時,以幾何級數率增加。生活資料,只以算術級數率增加”,其結果是“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產人類生活資料力,是無限的較為巨大”。他主張對人口增殖加以抑制,把貧困、罪惡、瘟疫和戰爭都說成是“積極抑制”人口增長的手段。
學科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口狀況是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人口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特別是提出了人口數量質量及其發展要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人類自身生產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相適應的思想(見人類自身生產和物質資料生產),對人口經濟學的發展有重大指導意義。在50年代,中國政府和經濟學界,提出了在中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節制生育問題。經濟學家馬寅初具體分析了中國人口增長過快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與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觀點。
編輯本段研究對象和內容
人口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口經濟過程中人口與經濟之間的相互關係,即人口經濟關係。一方面考察經濟對人口的制約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對經濟的影響作用。通過這兩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及其運動的規律性。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人口與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及其變化規律;人口與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生態平衡;人口投資與經濟投資;兒童成本收益分析等。
研究方法
①調查和統計分析。即通過調查收集大量人口經濟資料,經過統計分組和綜合,加以整理分析,從中找出人口經濟運動的內在聯繫。
②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相結合。這種方法既對某一時點上的人口經濟關係作橫向解剖,又對一定時期的人口經濟關係變化作縱向刻畫,既可以考察時點上人口經濟發展的水平、狀況和特點,也可以考察人口經濟變化的速度、方向和趨勢。
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前者是對人口經濟關係的質的規定的分析,後者是確定人口經濟現象的數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生產方式下人口經濟現象的性質和特點,後者可以揭示其數量表現、數量關係和數量變化。二者相輔相成,統一運用於人口經濟學的研究之中。
④巨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前者從社會總體上研究社會經濟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後者從個人或家庭角度出發研究人口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經濟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其他學科的關係
人口經濟學與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生態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具有相同的性質和特點,是經濟科學的組成部分。由於人口是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和體現生產關係的生命實體,人口對經濟運動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可以加速或延緩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口經濟學在經濟科學體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