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馬克林

馬爾康·馬克林(Malcom Mclean)是貨櫃運輸的創始人。20世紀中葉,他締造了現代交通運輸最偉大的進步——貨櫃運輸,他的發明引發了世界交通運輸的一場革命,他的一生具有傳奇性。他的名字與“貨櫃運輸”緊緊地連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爾康·馬克林
  • 外文名:Malcom Mclean
  • 成就:貨櫃運輸的創始人
  • 出生日期:1914年
  • 出生地點:美國北卡羅林娜州馬克斯通鎮
人物簡介,人物故事,開闢國際海運航線,

人物簡介

1914年,馬克林生於美國北卡羅林娜州的馬克斯通鎮(Maxton,North Carolian),從小就聰穎過人,善於思考,對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勤奮好學,工作努力又認真,這是他事業成功的基礎。
1931年馬克林高中畢業,當時美國正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沒有去上大學,就在自己的小鎮上做生意,乾的是卡車運輸,給貨主提貨、送貨。由於他的努力,卡車運輸十分成功,慢慢地發展成立了運輸公司,起名為馬克林?托拉金古卡車運輸公司,自己當起了老闆。到1950年,馬克林卡車運輸公司已發展成擁有1700名雇員,在美國設有32個貨運場站,年收入達到1200萬美元的大型卡車公司了。

人物故事

有一次,馬克林跟著他公司的一輛運送包裝棉花的拖車到新澤西州的霍博肯碼頭(Hoboken,New Jersey)送貨。在碼頭上他看著裝卸工人們用吊鉤和繩索,把棉花一捆一捆地從卡車上卸下,再裝上運往國外的海船。整整一天他看著這又慢又累的裝船過程,不禁感嘆:“這對時間和金錢是多大的浪費啊!”。接著他就想到,如果棉花不是一捆一捆從卡車上吊上船,而是直接把卡車吊上船,這該多好。進而他又想到如果不用吊鉤、繩索、托盤等工具,而是把棉花裝在一個大箱子裡,裝船時裡面的貨物不去動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裝卸效率,還可以大大減少人力作業時的貨損貨差……。
馬克林是一個敢想敢幹而且說乾就乾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他建造了一些可拆卸的拖車載體,稱為“Container”(貨櫃),先在陸上試用。貨物裝在箱內,到了貨主場地或倉庫後,把整個箱子卸下,拖車的拖頭和底盤就可以拉走,再去拖另一個箱子。這樣便可充分地利用卡車的機動部分,從而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在卡車運輸成功之後,他又想如果把這一方法推廣到海上運輸中去,必將取得更好的效果。三 成立“海陸運輸公司”,發明世界第一艘貨櫃船 1955年1月,他賣掉了馬克林?托拉金古卡車公司,轉而收購了泛大西洋輪船公司(Pan-Atlantic)和佛羅里達灣碼頭公司的所有股票。雖然他是經營卡車運輸的老手,但對航運卻是個外行,由於他對自己的理想抱有充分的信心,他決心冒這個風險。
當時,泛大西洋輪船公司是一家擁有37艘C-2型貨船的船公司。在馬克林購買該公司之前,法國國際研究院曾建議泛大西洋輪船公司推行雜貨的成組化運輸計畫,1954年5月法國國際研究院理事長在一次講演中提到“如果使雜貨成組化,實現‘門到門’運輸以後,裝卸費用可以減少30%”。這一構想與馬克林不謀而合。
馬克林購買了泛大西洋輪船公司以後,就著手推行其貨櫃化的計畫。首先他造了一批尺寸為35英尺(長)、8英尺(寬)、8英尺(高)的貨櫃(這是當時美國州際公路能允許通行的最大尺寸),並把一艘T-2型油輪(“馬科斯頓”號)進行了改裝,為了能裝載貨櫃,特意在甲板上設計了一個平台。1956年4月26日,“馬科斯頓”號在甲板上裝載了16個35英尺貨櫃,在新澤西州在紐瓦克至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航線上開始試航。後來改裝的“理想”號,其甲板裝載數從16個增加到48個,試營運3個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平均每噸貨物的裝卸費從5.85美元降低到0.15美元,僅為原來裝卸費的三十九分之一。
泛大西洋輪船公司在試營運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績,提高了海上貨櫃化的信心。馬克林決心全面地推行海上貨櫃運輸。1957年月10月,他將6艘C-2型貨輪改裝成帶有船用貨櫃卸橋(Shiptainer)的箱格結構的全貨櫃船,全船可裝載226個35'x 8'x 8'的貨櫃,每個貨櫃的總重為25噸。第一艘船命名為“蓋脫威城”(Gateway City)號,仍在紐瓦克到休斯敦航線上航行。同年,又改裝了一艘全拖車船(Full Trailer Ship),承運裝在拖車上並與拖車一起運輸的貨櫃,開始向波多黎各派船。
“蓋脫威城”號的處女航儀式舉行得十分隆重,吸引了400多人參加,新澤西州州長羅伯特?邁納(Robert B Meyner)乘直升飛機親臨碼頭邊,並發表了講話。“蓋脫威城”號在邁阿密靠港後,只用了90分鐘,卸下的貨物就送到了收貨人手中,這一成績充分地體現了馬克林的理念價值。
1960年4月,當貨櫃運輸的優越性充分顯示以後,為了進一步表明把貨櫃從陸上推廣到海上的正確構思,馬克林決定把泛大西洋輪船公司正式改名為“海陸運輸公司”(Sea-Land Service lnc.),這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貨櫃船公司之一的海陸公司。
海陸公司成立以後,開始主要是集中經營國內航線,當時,美國國內貨櫃運輸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公路運輸的地面承載力不夠,港口又沒有專用的裝卸機械設備和專用貨櫃碼頭,要大規模地推廣貨櫃運輸困難很多,但是他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於1961年5月,進一步實現了從紐約到洛杉機和舊金山之間的陸上貨櫃運輸,接著1962年經由巴拿馬運河的美國東西兩岸航線上的第一艘貨櫃船“伊莉莎白港”號開始營運。該輪裝載了475個35英尺的拖車連同貨櫃,從西岸駛向東岸,航行了18天后,在卸船時只花了24個小時就完成了裝卸任務。此後馬克林又開闢了從紐約到阿拉斯加等國內航線。
馬克林是一個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人,他決不滿足於貨櫃只用於國內運輸,決心進一步把貨櫃推向國際間運輸。

開闢國際海運航線

1965年秋,馬克林在開展國內貨櫃運輸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宣布採用大型貨櫃船週遊世界的計畫。1966年4月,馬克林首先開闢了北大西洋國際航線。海陸公司的全貨櫃船一跨入國際運輸,立即震驚了全世界,使世界的海運界看到了什麼是現代化的運輸方式。特別是在1968年海陸公司相繼投入8艘貨櫃船,來回於沖繩和越南南方之間運輸軍事物資以後,對日本的海運界產生了巨大衝擊。不久,日本緊接著就加入了國際貨櫃運輸競爭者的行列。從此,海上貨櫃運輸一下子就發展成為國際航線上通用的運輸形式了。
我國台灣和大陸也在這場波濤洶湧的運輸革命中覺醒,先後展開了貨櫃化進程,這對促進兩地經濟的迅速發展實在功不可沒。現在,中遠和長榮貨櫃船隊已成為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主要貨櫃運輸骨幹力量,近兩年來,中海的貨櫃船隊也在迎頭趕上。兩地港口的貨櫃吞吐量更令世人矚目。
使人迷惑不解的是,正當國際貨櫃運輸蓬勃發展的時期,馬克林突然宣布把海陸公司出賣給了雷諾(RJR Reynolds)。然後他回到鄉下,過了一陣子鄉村紳士的生活。後來他曾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業和經營一個高爾夫度假勝地。直到1978年,他又宣布購買美國輪船公司(United States Lines: USL,又譯合眾國航運公司),重返他已經熟悉了的航運業。開始,他在韓國訂購了12艘裝載量為1906FEU的經濟型貨櫃船,每艘船舶的造價為5000萬美元。
1984年,台灣長榮公司(Evergreen Line)率先開闢了環球航線。該公司投入了22艘載箱量為1800TEU的貨櫃船,航速為20節,分東西兩向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該公司1985年的利潤比提高了150%。其實馬克林也本有開展環球服務的構想。因此,美國輪船公司緊接著在長榮公司之後,也開闢了環球航線,但馬克林與長榮公司所不同的是,他使用了11艘載箱量為4500TEU,航速為18節的船舶,當時可稱為超大型貨櫃船了。馬克林之所以採用大型低速船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降低運輸成本,以便在競爭中取勝。但始料不及的是,由於貨源不足,大船的裝載率很低,為了提高裝載率,不得不增加靠港數量,實行了象公共汽車式的靠站方式,以致降低了貨物送達速度,再加上因航速低,經常不能按時到港,造成了貨主的不滿。由於船舶大,造價高,造船艘數受到造船資金的限制,因此它的船隊不能象長榮那樣雙向派船,只能單向行駛,這便產生了反向的空箱調運困難。美國輪船公司與長榮公司在環球服務的競爭中最後以失敗告終,被迫於1987年3月宣布破產。於是美國輪船公司這支貨櫃船隊被銀行收回,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港區附近拋錨,等待處理。
但是不管怎樣,馬克林開創的這一舉世矚目的新技術——貨櫃運輸,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速普及和發展,現在不僅是公路運輸和海上運輸採用了貨櫃,火車運輸和航空運輸也加入了貨櫃運輸的行列,產生了貨櫃多式聯運,真正實現了海陸空運輸的一體化。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1500多艘大型貨櫃船在營運,最大貨櫃船的裝載量近7000TEU,10000TEU的貨櫃船也已在設計中。全世界大型專用貨櫃碼頭已超過1000個,裝卸工藝正在向自動化方向發展。
曾有人問及馬克林:“你當時對貨櫃化的未來是否有今天這樣的預見”時,他微笑著回答說:“是的,我曾想到我們可以做到這一步”。
令人驚訝的是,一直到馬克林87高齡,他還在曼哈頓市中心的私人辦公室里堅持工作。當有人問他打算什麼時候安心休養時,他說:“工作是我的生命,而且是全部生命”。他現在辦的企業是拖車船橋公司(Trailer Bridge)。該公司的船舶適用於裝載53英尺長的所謂“高容積貨櫃”。該貨櫃與40英尺貨櫃比較,可以降低成本,並在陸上運輸安排中更具有靈活性,所以在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目前該公司的拖車貨櫃運輸,來往於美國48個州與波多黎各之間,整個運輸系統是採用該公司獨有的卡車、淺吃水船舶和其他航運設施。馬克林認為,如果古巴貿易得以開放,那么拖車船橋公司的股票必將急速飆升,到時將還會有一個大發展。馬克林的畢生精力都是在不斷探索如何提高運輸效率的新方法,他總是習慣地使用他那黃色的小筆記本,記下他的創意和研究心得。
在馬克林的筆記本上,記錄有他一直堅持的這樣一個理念:“運量將最終流向最低成本的承運人”。當他進一步闡述這一理念時說:“在運輸領域內,人們唯一關心的是運輸成本(運費率)。除了運輸成本以外,運量不會特寵任何其他的人和事。成本意味著一切,這沒有什麼神奇的,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原理”。
有人問及馬克林,貨櫃運輸產生以後,使交通運輸業實現了機械化,但同時又使千百萬工人丟失飯碗。馬克林辯護說:“事實不是這樣,恰恰相反,貨櫃化使世界上許多原本在全球市場上不太具有競爭力的貿易地區,也加入了世界經濟貿易活動,使產品找到了新的市場,不僅擴大了國際貿易,又提高了商品的消費量,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他認為貨櫃化不僅不會減少就業機會,相反由於擴大了全球貿易而創造了千百萬個工作崗位。
世界貨櫃運輸的出現,對交通運輸業所產生的績效是不可估量的,這首先要歸功於馬克林的貢獻。馬克林已被公認為“貨櫃化之父”。這一榮譽稱號對他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