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人

馬澤人(1894~1969),男,字肇慶,江蘇省武進縣孟河鎮人,出身於世醫之家,為清末御醫馬培之曾孫,中醫內科專家,精通中醫經典著作和各家學說。早年從師學醫,後自行開業。建國後,歷任江蘇省中醫院內科主任、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江蘇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擅長治療溫熱時病,對肝、膽、脾胃等疾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基本介紹

  • 人物名:馬澤人
  • :肇慶
  • 擅長:溫熱時病、肝膽病、脾胃病等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69年
  • 所在朝代:民國至解放時期
  • 出生地:江蘇省武進縣孟河鎮
主要經歷,學術內容,一、辨證論治,尤重整體,二、治療溫病,護陰通里,三、溫病用下,辨證精細,四、內傷雜病,重在脾腎,臨床套用,軼事典故,

主要經歷

馬澤人幼承庭訓,早年隨伯父馬伯藩習醫,1912 年開始,先後在武進孟河、無錫、南京、上海等地行醫,1913 年定居江陰,行醫澄江,深得廣大患者和民眾的信仰和愛戴,從學者達 20 餘人。1919 年以後,馬澤人曾任江陰國醫第一、二屆執委,第三屆常委。1929 年國民黨“中央衛生委員會”悍然宣布廢止中醫,他被江陰中醫界公推為赴寧抗爭代表,與全國各地代表們據理力爭,終於迫使反動當局收回成命。
解放後,馬澤人積極回響黨和政府“走集體化道路”的號召,1954 年帶頭組織成立江陰縣城中聯合診所(現江陰中醫院前身),並任首屆聯合診所主任,先後被選為江陰縣勞動模範、 縣人民代表、 縣政協常委。在此期間,他多次出席省著名中醫座談會,積極參加對王斌輕視中醫的批判。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事業,他將祖傳秘方、驗方三百餘首,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政府。1956 年,為適應國家中醫事業發展之需要,受江蘇省衛生廳之邀,馬澤人離開了工作長達 43 年的第二故鄉—江陰,至江蘇省中醫院工作,歷任內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長,併兼任江蘇省丁山療養院副院長等職。
1956 年到江蘇省中醫院後,被選為先進工作者,並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列為主席團成員,受到了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同年被推選為南京市人民代表。1957 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 年又被選為省政協委員、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數十年來,他為振興中醫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史無前例的十年動亂時期,他受到了極左路線的迫害,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等,於1969年含冤逝世。1979 年,終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南京中醫學院重開了追悼會,以紀念這位中醫界的巨人。

學術內容

一、辨證論治,尤重整體

馬澤人非常重視整體觀念。他認為天時有寒暑,地氣有燥濕,而人之稟賦亦有清濁之分,且南北之異、嗜好之殊,又各有偏勝,或偏於陽,或偏於陰。因此,為之診治者,當一一詳審其平素體質之強弱,病起何時,受於何地,發於何因,在氣在血,入經入絡,屬髒屬腑。舌苔可辨,脈理可參,仔細推敲,認真剖析,方不致誤。

二、治療溫病,護陰通里

治療時感溫熱病,馬澤人經驗豐富,認為溫熱病來勢快、傳變速,一旦辨證確實,就該當機立斷,如遲疑不決或病重藥輕,均可貽誤病情。臨證之時,大凡要點有二:一是顧護陰液,二是治其表必須顧其里。

三、溫病用下,辨證精細

馬澤人認為溫病有外感伏氣之分。外感首先犯肺,如邪不能外解,勢必內傳於里,由衛分傳至氣分。溫邪挾滯內結於腸胃,氣分先燥,舌苔必有變化,欲用下法,必驗之於舌,舌苔發黃,或如沉香色,老黃色,或中有裂紋,均為可下之證。伏氣則由內而發,營分先燥,營分有積熱,其唇必乾焦,亦為可下之證。如矢氣頻傳,關脈弦實,說明結糞已成,急下無疑。邪熱既成燥結,脈象應見弦實,然正虛濕勝之人,脈象往往轉為細澀,且身熱不揚,考其因,乃濕濁外蒙,閉遏其熱勢,或正氣內虛,無力鼓托其邪,此時用下,尤當慎重,下證確具,方可緩緩導之,若魯莽妄下,其禍立至。

四、內傷雜病,重在脾腎

對內傷雜病的調理,重視脾腎。馬老認為人之有腎,乃樹之有根也。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慢性病多系日積月累而成,病久必虛,虛實互見,病機複雜,而診治者當抓住先天、後天兩個根本。用補藥不能一味蠻補,蓋滯補黏膩,必然有礙脾胃,不利沖和之氣;用瀉藥亦不能急於求成,濫施攻伐,若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矣。其次,治療慢性病要有耐心,最忌朝秦暮楚,貿然更方,若步法自亂,必生他變。2.5、論治肝炎,濕熱為先

臨床套用

1.馬老治驗二則,均見高熱不退,神志昏糊,煩躁譫妄,並有驚厥動風之兆,其一形盛脈實,聲音洪亮,治用大承氣湯,抽薪於釜底,硝黃均用一兩,其中大黃另沖,再以藥渣入煎,連進二劑,大便暢行,病即轉機,熱退神清,調理數劑而安。另一例,口唇乾焦,語怯聲低,脈見細澀,右關微弦,按其腹有硬滿之感,且雙眉緊鎖,此乃氣陰兩傷,正虛邪實,攻則正氣不支,補則邪留難去,頗為棘手,乃選用“五汁飲”(甘蔗汁、梨汁、荸薺汁、藕汁、蘆根汁)添水行舟,並化服芒硝粉,鹹潤軟堅,五錢為一份,頻頻灌服,服完再進第二份,日以繼夜,連進四份,下燥屎十數枚,神識轉清。此二例同是腑氣燥實, 熱結陽明之證, 由於體質各異,而下法亦不同,均收到滿意效果。
2.孫某,年近花甲,形體羸弱,畏風怕冷,異於常人,時過中秋,已棉襖上身,內加毛衣二件,四肢仍欠溫暖,大便乾結難解,數日一行,糞如羊屎,舌光無苔,脈沉細,病經半載,久治少效,一診即予溫補脾腎,方選右歸丸加味,附桂、鹿角均用三錢,另以當歸、蓯蓉溫潤通便,服藥五劑,效果平平,但頗能安受。二診,原方加大劑量,各用五錢,再加桂枝、乾薑,守方連服二十餘劑,諸恙向平。

軼事典故

曾治療一孫姓患者,年近花甲,形體羸弱,症狀表現為畏風怕冷,異於常人,剛過中秋節,棉襖就穿上了身,並且內里再穿兩件毛衣,四肢仍冰涼無溫暖,大便乾結難解,幾天才大便一次,大便形如羊屎,舌光無苔,脈沉細,這樣的症狀持續了大半年,雖然經過了多人治療,但是幾乎沒有效果。經馬澤人診斷後,給予溫補脾腎,選用右歸丸加味,父子、肉桂、鹿角均用三錢,再用當歸、肉蓯蓉溫潤通便。吃了五劑藥後,效果平平,但是病人覺得效果還可以接受。
第二次就診的時候,馬澤人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大劑量,上述藥物各用五錢,再加桂枝、乾薑,守方連服二十餘劑,病人各種症狀就都消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