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涇橋街道

馬涇橋街道

馬涇橋街道位於上海市吳淞區區境西北部,東瀕長江,西傍寶山縣月浦鄉、盛橋鄉,南濱馬路河,北至長江內堤薀北橋,面積18.57平方公里(包括寶鋼、石洞口電廠)。生活區內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已形成現代化的新型城區。境內有市郊公車寶月、淞嘉北盛、彭果、彭盛諸線在此始發或途經設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涇橋街道
  • 位置:上海市吳淞區區境西北部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04人
  • 面積:18.57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區劃沿革,社會事業,

基本概況

1987年底常住居民9411戶、40925人,其中男性23928人、女性1699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04人。下轄馬涇橋第一、第二、盛橋新村第一、第二、月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等11個居民委員會。馬涇橋街道地區,除月浦、盛橋兩鎮和馬涇橋、盛橋兩個新村外,1979~1985年建成寶鋼月浦生活區,共建造家屬宿舍48.1萬平方米,單身宿舍4萬平方米,各類配套公共建築7.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9.8萬平方米,其中支援寶鋼建設的各冶金建設單位在月浦生活區建造的住房建築物共13.69萬平方米。
馬涇橋街道

區劃沿革

涇橋街道地處寶山鋼鐵總廠外圍,緊傍月浦、盛橋兩個鄉集鎮。1978年因寶鋼建廠需要徵用廠區土地,撤銷月涌、盛橋兩個公社中sl個生產隊建制,同時在馬涇橋、盛橋兩地建造供拆遷農戶居住的兩個居民新村,共建築面積13.64萬平方米。1978年下半年遷入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共五91五戶、7235人(馬經橋1240戶、458O人;盛橋67五戶、2655入)。10月建立馬涇橋新村兩個居民委員會和盛橋新村居民委員會。1979年4月經寶鋼地區辦事處批准建立馬涇橋街道。1980年月浦鎮上的居民、農轉非居民。鎮外散居居民和月浦一村的寶鋼單身職工,組成月浦第一居民委員會,街道管轄區域從馬經橋、盛橋兩個新村擴展到月浦新村。隨著寶鋼月浦生活區的建設,1982年在月浦新村二村、三村成立月浦第二居民委員會,1984年在月浦五村成立月浦第三居民委員會,1985年在月浦四村(寶冶職工用房)成立十九治家屬委員會,1987年8月成立月浦第四居民委員會,並從三居委分出五居委,以後又在月浦三村和寶鋼冶金建設公司機關大院宿舍成立月浦第六居民委員會,寶冶各單位的自建房和散居戶劃為第七居民委員會。隨石洞口電廠建設,在盛橋新村擴建住宅,建盛橋第二居民委員會。
馬涇橋街道

社會事業

轄境內有寶山鋼鐵總廠、石洞口電廠、上海海洋石油勘測指揮部、寶鋼冶金建設公司等市屬單位和區屬企業8家。街道經濟亦有發展,街道建立初期,對接收的月浦、盛橋兩個公社的征地農民的征地費,公積金、公益金,與有關方面協商,按公積金全部,公益金80%,征地費20%的比例,共得282.29萬元,從為居民服務、安排待業人員出發,投資58萬元,成立馬任橋、盛橋兩個託兒所、雙橋服裝廠、盛橋繡品工場,馬徑橋居民食堂、茶室和黎明照相館。建立了街道綜合服務公司,開設6個便民商店和一個安裝工程隊。開辦馬徑橋和盛橋兩個廢品資源回收筒、馬涇橋花圈工場、馬月電器修理部。安排了308名待業人員就業,其中殘疾人員17人。1987年7月,從民政福利生產盈利中投資開辦本區第一所街道幸福院,11名老人在幸福院安度晚年。轄區內有中學3所,國小4所,幼稚園4所。1980年以來街道先後開辦馬涇橋和盛橋兩地的文化站、圖書站和茶室、書場、兒童樂園、老年活動室等,建立了街道文化中心站。月浦公園亦於1985年建成開放。
馬涇橋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