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Magnus Hirschfeld,1868年5月14日–1935年5月14日,又譯作:馬格斯·西謝腓),德國猶太裔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68年5月14日
- 逝世日期:1935年5月14日
個人資料,個人履歷,
個人資料
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出生於Kolberg(現在位於波蘭),是內科醫生和性學家。赫希菲爾德博士對性行為醫學的研究,舉世推崇。20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性學大師,性智庫名家金賽博士也承認深受其影響。
他曾經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他認為同性戀是第三性,即介於男性於女性之間的中性,而不是一種疾病。後人稱為“性愛恩斯坦”。
個人履歷
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傾心社會主義甚篤,於1897年創立史上第一個同志政團組織,“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組織,為同性戀者爭取權利,使德國在法律上廢除了反同性戀法和對男性同性戀者的監禁。對當下沸沸揚楊的同性戀議題有著重量級的指點迷津作用。
1897年,在柏林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組織,為同性戀者爭取權利,使德國在法律上廢除了反同性戀法和對男性同性戀者的監禁。
1910年,出版的《異裝症》一書用術語“異裝癖者”(transvestism)首次將“異裝癖者”與同性戀者區分出來。
1913年,在柏林與布洛赫(Iwan Bloch)、摩爾(Albert Eulenburg)等人創建了第一個“性醫學和優生學會”。
1914年,出版《同性愛》,被譽為同性戀的百科全書。
1919年,在柏林創辦“性學研究所”,收藏大量的對性研究有關的書籍和材料,超然的學術立場,廣為世界各國醫教界肯定,但也為衛道士撻伐的對象。後來於1933年5月6日被德國納粹分子所燒毀,大量有價值的書本、資料、圖片被焚毀,相關人士同遭無情的各式凌虐。因當時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正在美國講學而逃過迫害。在得知訊息後,經友人勸說移居法國尼斯。後來有人嘗試重建該研究所,但未能成功。
1930至1932年間,赫希菲爾德開始週遊各國講學;到過美國、日本、中國、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家,並在各地進行演講。
1935年5月14日抑鬱寡歡於法國離別人世,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