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組

馬會組底部為淺棕紅色角礫岩,下部為中厚層黃色和淺桔黃色砂和紫棕紅色薄層粘土互層;中部為礫石層及粘土;上部為灰白、灰綠色薄層鈣質粘土和粉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會組
  • 時代:N1
  • 命名時間:1987年
  • 命名人:邱占祥、黃為龍等
時代,命名,特徵,

時代

N1

命名

邱占祥、黃為龍等,1987年。

特徵

含腹足類、哺乳動物化石及孢粉等。已記述的哺乳動物總計26屬50餘種,主要類型有Prosiphneus murinus,Lophocricetus sp.,Agriotherium sp.,Machairodus palanderi,Ictitherium sp.,Dicerorhinus ringstromi,Acerorhinus cf. cornutus,Hipparion platyodus,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sp.,Gazella gaudryi 和 Stegodon licenti等。與保德動物群相一致。孢粉化石比較貧乏,僅含松,樺,藜和蒿,組成稀疏森林草原植被。經古地磁測定,它的年齡值距今為5.2~6Ma。為一套山麓-河流-湖泊相的沉積。與下伏二馬營組,上覆高莊組均為不整合接觸。厚2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