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屬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傳統製劑方法
- 所屬公司:西安明仁藥業有限公司
歷史淵源,分布區域,工藝特徵,傳承保護,相關傳承人,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馬明仁膏藥”始創於鹹豐十年,創始人馬六懿及後世子孫代代相傳,上承隋唐黑膏藥製作大統,融匯吸收太白山草藥師數百年行醫製藥經驗,借鑑道家煉丹術,獨創“雪浸丹熔法”。既有隋唐一千六百年來膏藥製作技藝的完整性,又在西北地區及中原大地獨具代表性,160餘年歲月錘鍊,馬家六代人薪火相傳,使這塊中醫瑰寶更加璀璨奪目。
分布區域
馬明仁膏藥原名馬氏膏藥,自馬六懿先生於1860年創製,便有治癒相關病例記載;第二代傳承人馬金福先生攜技藝與配方遷至陝西眉縣,以此為基,輻射周邊地區。而今,“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主要分布於西北的陝、甘、寧、青等省區,具體包括陝西省的西安市長安區、碑林區,寶雞市眉縣、渭南市華縣、銅川市耀州區,甘肅省的天水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青海省的西寧市等。
工藝特徵
“馬明仁膏藥”繼承了祖國膏藥學的精髓,其精湛的製藥技藝蘊涵了幾千年膏藥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在和疾病長期鬥爭的智慧和豐富經驗。經過了馬氏六代人的世代相傳,不僅完整繼承了古法煉製的精髓,並且在不斷實踐總結中將傳統技法演繹的別具一格。其選料、浸泡、升華、煉油、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啟封、攤塗等工藝,步步考究,歷經歲月錘鍊,最終沉澱為獨樹一幟的古方精品。
選料:選料嚴格,精選地道中藥材及太白山高寒地帶野生中草藥。
浸泡:浸泡入上等香油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提煉:用文火熬制約四個小時,並用桃、桑、槐、柳、榆五枝攪拌,至藥枯黃浮在油麵時,離火過濾去除藥渣。
升華:將濾好的藥油重新置入煉製容器中,加入血餘、蜈蚣、動物皮等藥材,再用文火煉製一小時,同樣過濾去除藥渣。
煉油:將濾好的藥油置入煉製容器中,用文火熬煉藥油至滴水成珠狀。
下丹:再用五火加熱下丹,並用五枝順時針攪拌5-8分鐘,待濃煙冒盡時,改用文火繼續攪拌熬制5-6分鐘,膏體色澤呈黑亮時即可離火。
去火毒:將熬制好的膏藥導入備好的井水中,浸泡3-5天,每日換水一次。
去燥邪:將泡好的膏藥陰乾,裝入陶罐內,用蜂蠟密封罐口,埋入陰涼乾燥處7-10日或放入地窖15日。
啟封:直至陶罐內的膏藥經性狀、氣味、色澤的辨別達到要求方可取出另行存放,待用。
攤塗:將膏藥塊水浴熔化後,再加入麝香、冰片、血竭等精細藥材,攪拌均勻後,用竹片將膏藥均勻塗於棉布、狗皮、醫用無紡布上即可。
傳承保護
2009年,入選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1年,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西安明仁藥業有限公司獲得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傳承人
創始人馬六懿:清朝鹹豐年間,馬六懿創辦馬氏藥鋪,因其醫術高明。清廷太醫院邀請馬六懿入宮,他婉言謝絕道:“醫者之心,不在廟堂之上,而在於濟世救民,而民乃國之根本。”
第二代傳承人馬金福:馬六懿之子,技藝第二代傳人。馬金福承繼馬氏藥鋪,將總店遷至長安,開設分店。總結父親治痹症秘法,創“雪浸丹熔”熬制之法。痹症患者每每求之,如脫桎梏。馬氏藥鋪由此聲名遠播。
第三代傳承人馬明仁:第三代傳人,十六歲承襲馬氏藥鋪。因其為愛國將領楊虎城祛除腰疾,得將軍讚譽:“喝五日湯藥不如一貼馬明仁膏藥”。在楊將軍建議下,“馬氏藥鋪”更名為 “馬明仁膏藥鋪”。
第四代傳承人馬樹印:馬樹印研讀中醫,取大家、名家之所長,百家之精妙,開創馬氏治療新方法。首次將馬明仁廠、店分離,形成規模製藥,為無數百姓祛除風濕痹症。
第五代傳承人馬新榮:“仁心孝世”為百年宗旨,發展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創立“精於珍稀藥材,嚴於熬制之法”的製藥理念,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第六代傳承人馬緒斌:馬緒斌致力於傳承光大馬明仁膏藥古法技藝,並以此報效國家,惠澤百姓。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馬緒斌開創了直營店體驗新模式。
社會影響
馬明仁膏藥在製作工藝上不僅完整繼承了古法煉製的精髓,而且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將傳統技法得以更深層次的豐富,把膏藥的藥用價值和傳統工藝演繹的別具一格。迄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作為第六代傳承人,馬緒斌從小就跟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馬緒斌:“小時候就在父母身邊幫忙,開始也不會,後來孰能生巧。”歷經六代傳承,馬明仁膏藥在製作工藝上不僅完整繼承了古法煉製的精髓,而且在不斷的實踐總結中,將傳統技法得以更深層次的豐富,把膏藥的藥用價值和傳統工藝演繹的別具一格。選料、浸泡、升華、煉油、下丹、去火毒等步步考究,比如制膏攪拌的棍由桃桑榆柳槐五種組成,每種木材都有各自的功效,可以與藥膏相輔相成。馬緒斌:“製藥最關鍵的是加丹藥,加進去後藥水就變黑了。文火熬制好的藥膏放在井水裡,靜置四五天后以去除燥邪,再加入其他配料就進入到膏藥製作的最後流程——攤塗,全部程式都是工人手工完成,一天大概製作百餘張。馬緒斌:“攤塗的面積都是有講究的,多大多厚都有規定。在不少肩頸腰腿痛病人心中,馬明仁膏藥都有很高的口碑。但中國傳統膏藥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而且多以口傳心授為主,沒有一個標準的尺度可以把握和衡量,所以能真正掌握這項生產技術的人少之又少,隨著西醫藥的衝擊,這項傳統醫藥技術的傳承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而馬家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門古老的技藝一代代傳承與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