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頓荒原戰役(馬斯頓荒原之戰)

馬斯頓荒原戰役

馬斯頓荒原之戰一般指本詞條

馬斯頓荒原戰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又稱約克角圍攻(Siege of York),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國會軍同國王軍隊之間的一次戰役。1644年7月2日,克倫威爾率部在此擊潰魯珀特親王軍的左翼,並猛攻王軍的中路。王軍損失慘重,死亡三四千人。這次戰役是國會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開創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新篇章,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基本介紹

  • 名稱:馬斯頓荒原戰役
  • 地點:英國北約克郡馬斯頓荒原
  • 時間:1644年7月2日
  • 參戰方:國會軍,蘇格蘭契約者;王軍
  • 結果:國會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國會軍/契約者 24,500人
    王軍 17,500人
  • 傷亡情況:國會軍/契約者 死亡300人
    王軍 死亡4,000人,被俘1,500人
  • 主要指揮官奧利弗·克倫威爾魯珀特親王
戰役背景,歷史背景,內戰,戰役過程,戰役影響,

戰役背景

歷史背景

由於羊毛價格的上漲,養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往往10英畝牧場的收益超過20英畝的耕地。從13世紀就已開始的英國“圈地運動”到16世紀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迅速展開。“圈地運動”的結果是加速了封建農業向資本主義農業的轉變,資本主義農場大量湧現,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廉價勞動力。到17世紀初,英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業經濟已經瓦解,封建土地經營已轉化為資本主義經營,從封建貴族地主中分化出一個與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繫的新貴族,成為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工商業也獲得長足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包括城市中的工商業資本家、手工工場主、行會行東和農村部分農場主)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專制,分享政治權利,並產生了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意識——清教。他們在國會中形成了與專制王權對立的反對派,國會同國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不斷發展。1628年國會通過限制王權的《權利請願書》,重申未經國會批准不得任意徵稅,沒有法律依據和法院判決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國王查理一世為得到國會撥款勉強批准了《權利請願書》,但當國會抗議國王隨意徵稅時,查理一世遂於1629年解散國會。此後十多年間,王權同國會特別是同廣大民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開新國會,標誌著英國革命的開始。
1642年1月,查理一世離開革命形勢高漲的倫敦,北上約克組織保王軍隊,準備以武力鎮壓國會派的“叛逆”行為。8月22日,他在諾丁漢樹起了王軍旗幟,宣布討伐國會內的叛亂分子,從而拉開了英國內戰的序幕。

內戰

1642年10月23日,王軍同國會軍在埃吉山進行了首次大規模交戰。王軍兵力7000多人,國會軍7500人。國會軍兩翼騎兵被王軍騎兵的反擊所打敗,但中路步兵卻打退了王軍步兵的進攻,並將其擊潰,戰鬥結果未分勝負。10月29日,王軍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倫敦7英里的布倫特福,首都告急。4000多名由手工工人、學徒和平民組成的民兵隊伍火速開往前線,國會軍力量大增,迫使王軍放棄進攻倫敦的計畫。1643年,整個軍事形勢對國會軍十分不利。9月,王軍兵分三路進攻倫敦,首都再次告急。倫敦民兵組織4個團同國會軍一起挫敗王軍的進攻,倫敦再次轉危為安。但王軍控制了五分之三的國土,國會派處於被動。國會軍在內戰初期節節失利,從政治上看主要是由於掌握國會領導權的長老派動搖妥協,不願與國王徹底決裂,滿足於既得利益,無意推翻王權;軍事上主要是由於統帥埃塞克斯等人消極怠戰,缺乏主動進攻精神,軍隊缺乏訓練,素質較差。這時,軍中湧現出了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一批傑出將領。克倫威爾親自組織“東部聯盟”軍隊1.2萬人,在1643年的東部幾場戰鬥中連戰皆捷。
奧利弗·克倫威爾奧利弗·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站在國會一邊。他回到亨廷頓。內戰開始後,克倫威爾籌建一支60人的騎兵隊。他從具有虔誠的宗教信仰的普通農民中召募士兵,這使他的軍隊在作戰時既勇敢而又有紀律。
1643年,議會和蘇格蘭簽訂了一份“神聖的同盟和公約”,根據這個條約,1644年,蘇格蘭軍隊與托馬斯·費爾法克斯所領導的北部軍隊以及曼徹斯特伯爵和克倫威爾領導的東部聯盟所組成的聯軍,在英格蘭北部的馬斯頓草原與王黨軍隊展開大會戰。
1644年3月王黨部隊在著名的騎兵統帥魯珀特親王的率領下,又攻陷了林肯郡。5月,議會軍東部聯盟部隊在曼徹斯特伯爵的統帥下,重新奪取了林肯郡。6月,議會軍又和圍攻約克城的9000名士兵會合,這支9000人的部隊中就有克倫威爾的3000騎兵,還有費爾法克爵士的部隊。這時,國會軍包圍約克鎮,國王查理一世命令魯伯特王子前往約克鎮解圍。魯珀特親王的大軍湧來,迫使議會軍撤退到馬斯頓高地,並緊追國會軍至馬斯頓荒原。王黨軍隊駐紮在高地下的一片荒原上。

戰役過程

1644年7月初,兩軍在馬斯頓荒原展開了內戰以來首次大規模會戰。2日,王軍魯珀特親王率騎兵迅速占領整個荒原。國會軍獲悉後立即向荒原挺進。晚上7點左右,國會軍左翼騎兵首先衝下高地直撲敵軍。 接著,中路步兵和右翼騎兵也投入戰鬥。
克倫威爾指揮左翼東部聯盟的全部騎兵,還有龍騎兵、蘇格蘭騎兵共約4000餘人向王黨軍的右翼發起攻擊。克倫威爾一馬當先沖在前面,儘管受到了王黨部隊的勇敢抵抗,但在議會軍其他將領的聲援下很快地擊潰了荒原上的王黨右翼部隊第一、第二線騎兵,魯珀特落荒而逃。一個半小時後,國會軍左翼取得勝利。這是一次慘烈的短兵相接的肉搏戰,戰鬥中,克倫威爾的頸部被一顆子彈穿透,並從眼睛旁邊穿過,使他的眼睛處於半失明狀態,可是他仍舊堅持在戰場上戰鬥。 騎兵的攻擊雖然得手了,但其他方面的議會軍卻敗得一塌糊塗、傷亡過半。中路步兵和右翼騎兵遭到王軍步兵和騎兵的猛烈反擊,步步後退,處境危急。
費爾法克斯爵士率領攻擊王黨左翼的騎兵幾乎全軍覆滅,因為他率領的騎兵在迅速取得勝利時,跟進的部隊由於荒原上的荊棘和坎坷的阻礙,不能及時支援,反而被王黨軍又擊垮了。而中軍也被王黨部隊擊垮,幾位將領無力再組織部隊進行第二次戰鬥,甚至放棄了戰鬥。 議會軍的蘇格蘭步兵則在王黨軍的圍攻下堅守陣地戰鬥。
克倫威爾毫不遲疑地從戰場右翼穿過中部王黨軍的後方,突向左翼戰場去挽救蘇格蘭的戰友。 有三個營的步兵也隨著克倫威爾的騎兵重新投入戰鬥。王黨部隊正在追擊議會軍敗兵的兩個將軍,見克倫威爾的軍隊出現於左翼的戰場上,便馬上率王黨騎兵來迎戰。兩軍相遇在議會軍將領費爾法克斯的騎兵剛剛被擊敗的地方,但他們遇到的卻是克倫威爾。
約晚上10點會戰結束。王黨部隊被迅速地擊潰。克倫威爾揮得勝之師馬不停蹄地與蘇格蘭步兵一同向王黨的步兵衝殺過去。王黨軍的一個僅次於魯珀特親王的將領戰死,大部分王黨軍在夜色中逃散、撤走。王軍投入1.5萬人(騎兵7000人),死亡3000多人,被俘1600餘人。

戰役影響

馬斯頓荒原戰役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國會軍同國王軍隊之間的一次著名戰役。是英國內戰的轉折點,它扭轉了國會軍連連失利的局面,從此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同時,這次會戰也是克倫威爾一生的轉折點,他對取得會戰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克倫威爾指揮的騎兵在馬斯頓荒原戰役中取得勝利後,最終樹立了克倫威爾的軍威,他的部隊從此也以“鐵騎軍”聞名全國。
不久克倫威爾成立了“新模範軍”,克倫威爾的“鐵騎軍”成了核心。他自己後來也成了統帥。1645年6月14日,克倫威爾率“新模範軍”大敗王軍,戰役以勝利告終。以後的軍事行動主要是肅清王黨守軍。1646年5月,國王查理秘密離開牛津投奔蘇格蘭人,第一次內戰結束。
由於馬斯頓荒原戰役的勝利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內戰勝利結束並大大提升了克倫威爾的威望,從而為後續一系列的運動及歷史事件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