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敬之 (1825-1903年),字緝熙,號紹恕,涉縣固新鎮昭義村人。幼年天資聰敏,立志遠大,學習刻苦,曾對人說"儒生為學,要當濟世,以垂功名於竹帛身!"21歲考取秀才,25歲入恩貢生,月領廩餼(工資),後為候選儒學正堂。
基本介紹
- 本名:馬敬之
- 字號:緝熙
紹恕 - 出生地:涉縣固新鎮昭義村
- 出生時間:1825
- 去世時間:1903
馬敬之設帳講學,躬耕桃李達40餘年,僅在熊耳寺設館就有9年。常授課不拿教本,即《四書注釋》也能背誦如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勸人制行惟以孝悌忠信為先;身居寺廟多年,卻倡無神,不敬神、不信邪,澤及四方,名享遐邇。從學者數百人,其中升取秀才、貢生者達43人。眾生念念不忘恩澤,贈"絳帳高風"金匾。
馬敬之晚年居鄉,待人寬,律已嚴,朴誠恭儉。常救濟貧困鄰居;遇人爭鬥,立判是非;強暴之人,畏其正直,平民百姓信其公平,與人為善,深受民眾愛戴。
他教子有方,治家從嚴。親定《家范十條》,要求世代遵守。例如"父子兄弟之間,恩父宜篤";"飲食起居,皆宜節儉,勿流奢侈";"教子弟或耕或讀,宜有長業,勿使遊手好閒";"教子宜擇嚴師,勿溺愛姑息";"每歲宜量入為出,勿使於財坐致空乏"等等。在他的教育倡導下,世代書香耕讀傳家,人才輩出,家道興隆,堪稱鄉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