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三(1910—1942),原名思榮、筱伙,化名劉敏、阿寶,建德洋尾人。幼年喪父,生活艱辛。上過3年學,上午讀書,下午砍柴放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政三
- 別名:原名馬思榮,化名劉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建德洋尾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42
- 信仰:共產黨
- 生卒:1910—1942
- 原名:思榮、筱伙
- 化名:劉敏、阿寶
- 稱號:革命烈士
個人簡介,事跡,經歷,
個人簡介
1927年參加洋尾農民協會,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參加建德農民暴動,暴動失利後避往江蘇徐州,在鐵路上做工。1934年復回洋尾,與陳一文等人再次組織民眾開展減租減息鬥爭。1935年,黨組織委派政三以開設“民仁合作社”為掩護,負責黨的地下聯絡工作。後因地主告密,被迫離開。
事跡
馬政三,原名馬思榮,化名劉敏,浙江省建德縣梅城區洋尾埠人。1927年,馬政三參加黨領導下的農會工作,1930年4月入黨。同年3月,他參與建德縣農民武裝暴動,奉命率一個班在血嶺山阻擊圍攻紅十三軍的國民黨縣保全隊,失敗後隱蔽到江蘇省徐州鐵路上做苦工。1934年,馬政三在建德以組織“兄弟會”、“民仁合作社”等形式,組織農民與乘鬧糧荒之機囤積並哄抬糧價的地主及糧商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成立戰時政治工作隊(簡稱政工隊),中共派黨員打入並利用政工隊的合法身份開展黨的工作。馬政三在省政工隊第二大隊第四中隊(後改稱第三大隊第五中隊)工作,任中共海北工委組織委員兼武裝委員,參與了平湖地區的對日偽鬥爭。
1941年5月,組織上安排馬政三到無錫縣工作,他在後鴻區部署領導反“清鄉”鬥爭,使這個區的黨組織和隊伍沒有在“清鄉”中遭受破壞和損失。1941年8月,新四軍六師師部、十八旅主力和中共東路特委撤離澄錫虞地區,馬政三奉命開展隱蔽鬥爭,他先在後宅墳塘浜後轉移到東黃埂巷,在惡劣環境下堅持領導組織反“清鄉”鬥爭,發展了3名新黨員,使東黃埂巷成為錫東地區的“小莫斯科”。
1942年初,馬政三任中共無錫縣委副書記,主管武裝工作,並任無錫人民抗日自衛軍政委兼副司令。在他的領導下,無錫人民抗日自衛軍迅速成為活躍在錫東、錫北和蘇州西北部,威震敵膽的地方抗日武裝。同年5月,馬政三率無錫人民抗日自衛軍配合澄錫虞中心縣委五十二團開展對日軍的反圍剿鬥爭。6月的一天,他在前蒲鞋村隱蔽療傷時落入敵手,敵人將他綁在樹上鞭打,他咬定自已是賣布的,後乘隙逃走,因傷重又被敵人抓住毒打至昏迷,日軍以為他已被打死就棄他而走。經地下黨救治,一個多月後他傷愈康復,重返部隊。在日偽軍的追剿下,無錫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形勢更趨嚴峻。6月的一天午後,馬政三率警衛員返回梅北宿營地途中再次落入敵手。敵人對他施以酷刑,還兩次對假槍斃脅其屈服,他皆堅不吐實。當敵人從警衛員口中獲悉其真實身份後,又以“設宴款待”企圖軟化他,許其只要招降部下,“要什麼就給什麼”,他滴酒不沾,掀翻酒桌,義正辭嚴地回答“這個,我無法做到”,“你們再問,我也不會說!”。敵人見他軟硬不吃,只得將他解至無錫警備司令部關押,這年年底,馬政三英勇就義。
經歷
1938年在遂昌縣政工隊工作。1940年7月,以浙江省戰時政治工作隊隊員的公開身份,由黨組織派往海北工委(平湖、嘉興、海寧、海鹽一帶)工作,任中共海北工委組織委員兼武裝委員,在平湖南墩鄉一帶領導抗日。1941年,化名劉敏,被組織上派往無錫,負責錫東漕湖區工作。日寇“清鄉”後,隱蔽在墳塘一帶秘密從事抗日活動。後到石宅鄉東黃更巷,組織反“清鄉”鬥爭。1942年春,任錫東人民抗日自衛軍政委兼副司令,恢復中共錫東縣委時,任錫東縣委副書記。6月,在無錫前浦鞋村突遭日軍包圍而被捕。因未暴露身份,旋即放出。同年9月,與通訊員在無錫梅林西倉附近執行任務時,與大股日軍相遇,再次被捕。關押審訊中,日軍嚴刑拷打、威脅利誘,軟硬兼施。兩次拉出去假斃,始終寧死不屈。日軍頭目設酒宴,要政三講出地下組織和游擊隊情況,政三冷冷地說:“我的腦子已經死了,你們休想得到任何情況!”說著將擺在面前的一桌酒菜掀翻。旋被解至無錫日軍司令部。同年11月,在黨組織營救下越獄,乘人力車至光復門,被日寇抓回,秘密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