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持國,字鯁臣。原籍北方,金人侵宋,隨軍南下, 輾轉到新會會城金紫街安居。
基本介紹
- 本名:馬持國
- 字號:字鯁臣
- 所處時代:宋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原籍北方
- 經歷:後又授嘉州文學、迪功郎
人物簡史,宋紹興二十三年,淳熙二年,淳熙十年,
人物簡史
嶺南馬氏始祖馬直北之子。宋代,馬持國隨父南下到新會會城金紫街安居。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他北上臨安,向主戰派的宰相張浚獻救國救民之策,被張浚留在相府當幕僚。又得到兵部侍郎胡銓、廬州安撫張師顏的讚賞,於淳熙二年(1175年)以功備補上州文學,攝武鋒軍都統司職位,獲授嘉州文學、迪功郎。淳熙十年(1183年)奉召上朝,被宋孝宗即時升他為宣教郎。他把自己救國救民、復興民族的意見,寫成《中興自治萬全策略》,上呈孝宗閱覽。孝宗採納部分付之施行。後來,調任廣東鹽運使署任職,管理鹽政,呈請撤銷白皮鹽場,減免苛稅。紹熙間(1191-1194年)任欽州通判和容州知州,兩州人民先後為他建生祠。年老後歸新會,終年80餘歲。
宋紹興二十三年
(1153年),他北上臨安,毛遂自薦,向主戰派的宰相張浚獻救國救民之策, 被張浚留在相府當幕僚。後因意見不合,又辭去。 當時兵部侍朗胡銓徵集設定淮海道的意見,馬持國送上一篇議論官制的文章, 得到胡銓的讚賞並向人推薦。廬州安撫使張師顏派他去招撫流民,他出色地完成。
淳熙二年
(1175年)以功備補上州文學,攝武鋒軍都統司職位; 後又授嘉州文學、迪功郎。
淳熙十年
(1183年)奉召上朝,備皇帝詢問。 他向孝宗皇帝陳述三項時務,孝宗認為合理可行,即時升他為宣教郎。他認為宣教郎一職僅是向老百姓宣揚皇恩德政,對於國事無補。 他把自己救國救民、復興民族的意見, 寫成《中興自治萬全策略》十論,還附一份《愚忠錄》,上呈孝宗閱覽。孝宗採納部分付之施行。後來,他看見朝廷懦弱無能,不思收復失土,便請求調回廣東, 在鹽運使署任職管理鹽政。他深入實際,發現白皮鹽場損民利益, 呈請撤銷,對官史苛抽船民丁口錢,又向省陳述,得到減免。
紹熙間(1191-1194年)任欽州通判,他勸導百姓拒買交跤(安南國)貨物,維護國貨利益。後改任容州知州,也有政績。 兩州人民先後為他建生祠。後歸新會,終年80餘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