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

馬德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德貴,1921年出生在濟南,是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省第五屆政協委員和省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市一至六屆人大代表、七屆政協委員、八屆、九屆人大常委,省、市人大民僑外委員會委員;省、市伊協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德貴
  • 出生地:濟南
  • 出生日期:1921年
  • 職業: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
人物生平,總結,

人物生平

愛國愛教的阿訇
坐落在濟南市西關禮拜寺巷南口的清真南大寺,是中國伊斯蘭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馬德貴阿訇擔任該寺教長至今已有50個春秋,這裡的一切無不滲透著他殷辛的汗水和敬業的心血。
1921年,馬德貴出生在濟南一個貧困的回族家庭。他從小跟隨父親靠做小買賣為生,9歲在清真西寺平民學校學習,攻讀經書和漢語,而後在清真南大寺學習宗教功課。他先後受到進步知識分子馬紹禹、中共地下黨員陳科老師的啟蒙和薰陶,並師從過著名阿訇周懷青、劉品一,不僅宗教功課成績優秀,而且逐漸懂得了救國救民的道理。在日軍入侵、國難當頭的非常時期,為尋求愛國愛教的真諦,他經著名阿訇的舉薦,負笈北平,幾經波折,終於以他豐富的宗教知識和修養,於1948年在北平祿米倉清真寺馬少齋大阿訇門下掛幛。同年9月24日濟南解放,當他聽到了這一勝利的喜訊後,心情無比激動,萬分思戀故土與鄉親,於是他婉言謝絕了北平穆斯林民眾的盛情挽留,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鄉的路程。
1949年冬,他正式受聘擔任濟南清真南大寺教長職務。面對百廢待興的現狀,29歲的馬德貴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學習培訓,孜孜不倦地學習文化、政治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熱情接受新鮮事物,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在解放初期開展的民主改革運動中。他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配合政府安撫民眾,竭盡全力地幫助穆斯林解決生活困難,他同阿訇鄉老一道整修寺容,理順關係,積極組織信教民眾過好宗教生活。1951年,他作為濟南市的少數民族代表,光榮地參加了全國第四屆赴朝慰問團,在賀龍元帥的率領下到朝鮮前沿陣地進行慰問,志願軍作戰的艱苦環境和戰士們打擊侵略者的英雄業績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他,極大地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更加堅定了他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團結昌盛貢獻畢生精力的決心和信念。是年被選為市人大代表。
歸國後,他更加勤奮地工作,參政議政,致力於民族工作和伊斯蘭教的基本建設。他與回族同仁一道呼籲發展少數民族的文化教育事業,聯名寫了要求建立回民中學的建議,省、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很快採納,經研究批准,1951年9月濟南第一所回民中學正式建立。清真南大寺專門騰出前後院北廂房3間,望月樓1間,以解決回民中學建校之初教室不足等困難。近50年來,濟南回民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多年來,馬德貴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教育,同心同德,一心一意,為保一方平安和穩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文革”期間,由於受到極左思潮的影響,清真寺被關閉,宗教教職人員受到了嚴重衝擊。馬德貴同樣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迫到工廠勞動改造,但他始終堅信黨的正確路線,忍辱負重,顧全大局,不計個人的得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民族宗教政策得以恢復和全面貫徹落實,他又重新恢復了工作。當他回到清真南大寺,看到一片零落破舊的景象時十分痛心,為此,他與穆民們積極爭取,多方呼籲,在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使寺貌煥然一新。同時他依靠黨和政府又著手籌建濟南市伊斯蘭教協會的組織工作,1983年9月市伊協正式成立,馬德貴教長任副主任。為儘早解決全市各清真寺的房產產權和伊斯蘭教的土地發還等問題,他四處奔走,上下協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北大槐樹清真寺、南關清真寺、清真北大寺相繼恢復開放,伊斯蘭教所屬房地產如數歸還,為濟南市伊斯蘭教協會的成立、發展,為各清真寺的修繕、開放與自養等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長期以來,他十分重視對清真寺的管理,和市伊協一班人組織成立了市伊協教務委員會和市管各清真寺管理委員會,建立並健全了管委會章程、各項工作條例和制度。為了不斷提高教職人員政治和業務水平,他帶領大家認真學習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等。1984年“經學班”在南大寺正式成立,他嚴格管理,因人施教,培養出的14名年輕阿訇很快成為伊斯蘭教工作的骨幹力量。1993年在清真南大寺又建立了“濟南市伊斯蘭教經學院”,他擔任院長職務並親自授課,他不但關心學員們的思想、學習和操守情況,而且在生活上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對學員們存在的問題及時批評教育。學員們順利完成了學業並掛幛,有的成了正式阿訇,有的經推薦考入北京中國經學院和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繼續深造。
馬德貴教長身兼數職,是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省第五屆政協委員和省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市一至六屆人大代表、七屆政協委員、八屆、九屆人大常委,省、市人大民僑外委員會委員;省、市伊協副會長等。他辦事認真,顧全大局,堅持原則,敢講真話,參政議政,盡職盡責。在市八屆人大代表會議上,他帶頭寫了關於改善西關回族居民居住條件的建議,得到市領導高度重視和大會代表的一致贊成。自 1991年至1994年,各級政府投資4.3億元,建起全國一流的濼源回民小區,有3700多戶回族民眾喜遷新居,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族小區之一和省、市民族工作的“視窗”。馬德貴教長十分關心回民小區的建設和管理,支持回民小區搞好綠化和社區服務等項工作。為解決少數民族看病、住院難的問題,他帶頭呼籲,建議政府將回民診所改建成具有一定規模、醫療設備齊全的民族醫院。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願望很快實現。
馬教長十分重視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工作,他不遺餘力地在廣大幹部民眾中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憑他的威望協助黨和政府處理過多起民族糾紛問題,受到民眾的歡迎和領導的好評。
他經常告誡穆民不但要搞好內部團結,也要注意搞好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要發揚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以扶貧救困為己任,關心民眾的生活疾苦。他不顧年邁體衰,不辭辛苦地奔波於章丘、濟陽、商河等偏僻的鄉村和山區,向那裡的穆斯林講“臥爾茲”,宣傳團結與穩定的重要意義,鼓勵穆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經濟。他還關心下崗的回族職工,多次同市伊協的工作人員商議,幫助解決再就業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對一些困難戶和鰥寡老人,他經常問寒問暖,操心費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1998年,我國北方和長江流域遭受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他心急如焚,帶頭並積極發動大家踴躍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人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馬教長如今已是79歲高齡的老人,身患多種疾病,但他仍日夜駐守在清真南大寺,以寺為家。1998年底,他又犯了前列腺炎,一面吃藥打針,一面堅持工作,過問教職人員的住房、生活補助、醫療保險等等,事無巨細。他還儘量參加人大、政協、民族、宗教各種會議和到外地學習考察等活動。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長者風範贏得了穆斯林和少數民族的普遍讚譽,在民眾中樹立了較高的威望。

總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馬老仍在辛勤地耕耘著,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宗教界的長期穩定,獻計獻策、獻力獻身,如鹽如蜜如燭如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