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3年12月31日,馬巒山隧道隨坪鹽通道項目開工建設。
2018年10月14日,馬巒山隧道全線貫通。
2019年12月23日,馬巒山隧道豎井貫通。
2021年12月28日,馬巒山隧道隨坪鹽通道全線通車同步投入使用。
交通區位
馬巒山隧道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東部沿海山嶺重丘,由東北向西南穿越馬巒山山體,途經馬巒山郊野公園、三洲田森林公園與東部華僑城景區,從鹽田區鹽三公路東側的採石場出洞,下穿改線後鹽三公路、上跨現狀大水坑後沿大水坑西側向南。隧道全段為坪鹽通道組成部分,北端洞口處為錦龍立交橋,向北順接坪鹽通道北端,並與
南坪快速路互通;南端洞口處為鹽港東立交橋,與
惠州—深圳沿海高速公路互通。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馬巒山隧道是一座分離式獨立雙洞隧道,具有扁平超大橫斷面,為特長隧道。洞口段受洞外接線和地形限制淨距適當減小,正洞隧道間以車行橫通道和人行橫通道連通,洞口兩端均採用簡潔明快、力線清晰的“削竹式”洞門形式。
建築參數
馬巒山隧道左線全長約7899米,右線全長約7904米,最大埋深337米。單洞最大開挖面積165.8平方米,開挖跨度大16米。路面為雙向六車道(單向三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隧道左右線基本淨距為37米,單洞行車道寬3.5米+3.75×2米=11米,路面寬12米,淨高5米。
建築設施
馬巒山隧道通風豎井深度194米,內直徑15米,實現送風通道、排風通道、供電電纜敷設通道多功能一體化整合,滿足特長隧道通風、地面風機房供電等需求。
馬巒山隧道中央景觀段採用多邊形拼裝搪瓷鋼板,呈現凹凸感立體裝飾面造型。隧道設計有6道弧形大光圈,創造出時光穿梭般酷炫的科技感。四個隧道洞門採用透光砼裝飾,夜間透光孔散發出柔和光芒,營造繁星點點的浪漫氛圍。不僅能夠美化隧道景觀,還能緩解特長隧道行車駕駛的審美疲勞,提醒駕駛員在隧道中所處的位置。隧道照明採用節能型LED燈,燈具長1.2米,沿1.2米等間距布設。
馬巒山隧道分別設計坪山區和鹽田區域景觀段、中心景觀段及洞門景觀節點,打造高顏值特色隧道景觀。隧道標準段,套用搪瓷鋼板等新型材料打造簡潔、明亮的洞內空間。在距離隧道口200米處,採用彩色絲印搪瓷鋼板打造坪山地貌風光、鹽田山海風光,形成獨具特色的裝飾壁畫。隧道兩端洞口處,設有馬巒山隧道的銘牌。
馬巒山隧道管控中心設定於馬巒山隧道坪山端洞口西北側,用地面積約5000㎡,總建築面積約3474㎡,是集設備房、辦公室、宿舍、食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樓。隧道管控中心建築設計採用渾厚的清水混凝土和簡約的幾何構造,主體建築通透、輕盈並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整體建築風格簡約大氣,極具時代感。管控中心主要負責隧道內運營管理、養護維修、綜合監控、防災救援等,為隧道安全運營保駕護航。馬巒山隧道管控中心監控室,配備41.84㎡、解析度超4K的監控大屏。
馬巒山隧道及周邊設定有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布置調節池、儲泥池、潛流濕地、生態水塘等設施,實現“海綿生態”綠色發展理念。
馬巒山隧道坪山和鹽田兩端洞口上方共設定5座高位水池,最大高差140米,隧道內最大水壓達到1.4MPa,水壓恆定。隧道內配置泡沫-水噴霧系統及消火栓系統,結合紅外火焰探測器、感溫光纖,泡沫-水噴霧可實現火災初期的定點自動化滅火。隧道還設有31條逃生橫通道,應急情況下可通過消防救援聯動控制引導安全疏散。
運營情況
馬巒山隧道進出口區段一定範圍禁止變換車道外,其他標準段允許車輛變道。
文化特色
馬巒山隧道內,駕車從坪山開往鹽田,可依次經過“天然岩洞”“海洋世界”景觀段;從鹽田開往坪山,可依次經過“天然岩洞”“坪山風光”景觀段。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馬巒山隧道沿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構造條件複雜,需穿越17條地質斷層,下穿2座水庫,工程規模大、技術難度高。施工期間需面臨斷層、破裂帶圍岩坍塌、突水、長隧道通風、供電電壓壓降大等風險困難。
建設團隊結合馬巒山隧道通風豎井口周邊環境和交通條件,創新性採用地面風機房方案,風道簡單,土建費用低,並且大幅度降低施工難度及風險。
馬巒山隧道鋪面採用新材料——溫拌阻燃瀝青混合料,有效消除施工煙霧,大幅度改善特長隧道施工環境;並明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防火阻燃性,保障隧道運營安全,達到節能減排和安全環保的效果。
馬巒山隧道採用礦山法、兩端對向方式施工。其中,通風豎井及風道施工難度極大,位於深圳東部華僑城景區內,臨近上坪水庫,周邊環境極為敏感,對環境保護要求極高。項目團隊採用鑽機反井正向擴大法(工序:豎井爆破溜碴—豎井底部出碴—豎井完成部分初支—滑模施工),直接避免大量棄碴提升至井口外運,減少井口棄碴占用土地;對施工便道要求低,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並且保護了周邊生態環境。
科研成果
《馬巒山特長隧道及深大豎井工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