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時期,始建羅星塔。
明萬曆年間,羅星塔毀;明天啟四年(1624年),學者徐勃等倡議,在原塔基上復建羅星塔。
清末
五口通商後,羅星塔所在的馬尾港被殖民者稱為塔錨地,成為世界級郵政地名之一。
清光緒十九年(1896年),啟用羅星塔,成為近現代全國統一的高程系統之一,逐漸在中國東南沿海各省通用。
1963年~·1964年,羅星塔經過大規模修繕。
建築格局
羅星塔是航海燈塔,福州港口的標誌,是國際上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之一,世界許多航海圖上都標有羅星塔。羅星塔為八角七層仿樓閣式石塔,以花崗石砌築,構造堅實牢固。羅星塔中空,通高約30米,塔座直徑8.6米。塔身各層都有腰檐與平座,每層都有拱門、石砌欄桿,塔身之門窗均採用南國風格。塔可拾級而上。檐角上鎮有八佛,角下懸鈴鐸。羅星塔頂上原有一孔小窗,是供守塔人點燈導航用的。清末,一次颱風把塔剎颳走了。重建時,馬尾造船廠特造了一顆圓周近七米的鐵球,充當塔剎。鐵球的基座寬闊,遊人可以穩坐基座之上憑欄眺望。羅星塔的零點是福建全省測量的標誌。特羅星塔周邊保存多處自明朝至民國時期的摩崖題刻、碑刻以及古炮台城寨遺址。
文物遺存
塔銘
羅星塔第二層有一方塔銘,把羅星塔的所處的地理形勢和作用概括為“中流砥柱,險要絕倫,以靖海疆,以御外侮”。
楹聯
羅星塔前有清代一幅楹聯,寫作:“朝朝朝朝朝朝夕,長長長長長長消”。該聯可解讀為“朝朝潮,潮朝潮夕;常常漲,常漲常消”。此聯作於清初,作者不詳。其通過運用漢字一字多音的特點,展現了江水每天潮漲潮落的景象。
歷史文化
重要作用
羅星塔建成後,頂端未置塔剎,其上供人夜晚點燈導航,不久被繪入《
鄭和航海圖》,成為當時中國沿海重要的航海標誌。15世紀荷蘭船舶來此,稱其為中國塔,並被收入《航海針經圖冊》成為國際公認的重要海上航標之一。
相關傳說
相傳羅星塔由南宋
柳七娘所建。因其姿容昳麗被鄉間豪強看中,設下圈套,詆其夫罪,調入苦役。七娘隨夫入閩,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變賣財產,在此建造一座石塔,為亡夫祈福。
文化標誌
羅星塔作為背景的紙幣:福建省銀行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發行的一角和伍角紙幣;福州的國營企業,像福州第一脫胎漆器廠、福州茶廠、福州市味素廠、福州棉紡織印染廠等都是以最能代表福州的建築——“羅星塔”來作為商標,並向外推廣;海峽對岸的台灣也有一群人將羅星塔作為福州的象徵創辦了羅星塔月刊社,創辦於1977年,主要刊登福建省內的重大新聞、山川文物以及一些鄉賢事跡。
文物價值
羅星塔造型古拙,是福州地區明代石塔建築的代表,為研究明代石塔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具有較高的建築及藝術研究價值。羅星塔是重要航海、郵政標誌,羅零海拔基準點曾是中國東南沿海通用的海平面基準線,是研究中國近代史、航海史、郵政史以及中外交流的實物佐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1961年,羅星塔被福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羅星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羅星塔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羅星山上。
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羅星塔,路程約4千米,用時約分8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