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花

馬尾松花

其主幹為馬尾松:喬木,高達45米,胸徑 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花期4-5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尾松花
  • 拉丁學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木
  • :松科
  • 亞科:松亞科
  • :松屬
  • :馬尾松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考證,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45米,胸徑 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分布範圍

我國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

主要價值

祛風;益氣;收濕;止血

化學成分

馬尾松花粉中含油脂,並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以鉀、鎂、硫、錳、鋅、鐵的含量較多。 赤松花粉中含去氫分支酸(dehydrochoismic acid)和多種酶 蘋果酸合成酶(malate synth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異檸檬酸裂合酶(isocitrate lyase),羥基苯甲酸酯葡萄糖基轉移酶(hydroxybenzoate glucosyl transferase)。

考證

松花,始載於《新修本草》,謂:“松花名松黃,拂取似蒲黃正爾。”
馬尾松花
1.《本草圖經》謂:“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
2.《綱目》謂:“松樹螺砢修聳多節,其皮租厚有鱗形,其葉後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長四五寸,采其花蕊為松黃。結實狀如豬心,疊成鱗砌,秋老則子長鱗。”並謂其葉有二針、三針、五針之別。
從《本草圖經》《綱目》《植物名實圖考》所附三幅圖來看,均為今松科松屬植物,說明古代藥用的松花粉即來源於松屬多種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