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套

馬尾套

馬尾套,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東南部。該湖原稱七里港,1975年更名為馬尾套。馬尾套流域面積7.08平方千米,2012年全湖北省“一湖一勘”數據,湖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2'3",北緯29°53'17" 。東起鄭河村,西到馬尾套村,南起裕華、友好村,北到白龍港村。正常水深1.8米,正常容積195萬立方米。

馬尾套湖區有豐富的土地和水資源,主產水稻、棉花、油菜和水產品,馬尾套湖區特殊的形狀形成“一湖二景”的自然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尾套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東南部
  • 面積:1.08 km
  • 容積:195萬立方米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流域特徵,地質地貌,氣候特點,自然災害,資源狀況,自然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傳說故事,湖區人物,社會生活,經濟,交通,管理,

形成演變

馬尾套湖曾是一處很長的河套,與長江荊江河道相通,後因修築荊江右岸乾堤自成一湖,湖名七里港,後改稱馬尾套,並沿用至今。1967年,投資1.7萬元,建成黃水套灌溉閘,引長江水灌溉農田,受益面積4866公頃。
1967年,建成黃水套灌溉閘,取長江水灌溉湖區農田。
1975~1976年,治理馬尾套,使湖泊面積由2.07平方千米縮小至1.08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馬尾套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東南部稱七里港,馬尾套流域面積7.08平方千米,2012年全湖北省“一湖一勘”數據,湖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2'3",北緯29°53'17" 。東起鄭河村,西到馬尾套村,南起裕華、友好村,北到白龍港村。

水文特徵

20世紀60年代前,馬尾套湖水清澈透明,水質一直是Ⅲ類。
2012年7月,公安縣環境監測站監測報告顯示,馬尾套湖水質為V類。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馬尾套湖湖區在中生代以來的燕山運動中形成,由第四系鬆散堆積物覆蓋。地表是灰色、棕黃色的粉細砂、亞砂土,中層是黏土,下層是砂礫石和卵石。馬尾套湖具有侵蝕與堆積的地貌特徵。湖區以東是荊江右堤和藕池河右堤,其他三面全部是平原湖區,以水田為主,兼有少量旱地。

氣候特點

馬尾套湖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秋多汛。年平均氣溫17.0℃,極端最低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38.3℃,年平均無霜期28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93毫米,最少年降水量712.1毫米(1971年),最大年降水量1588.6毫米(1983年),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3。

自然災害

馬尾套湖湖區自然災害為洪災、澇災、旱災和冰災。
  • 洪澇災害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公安縣暴雨成災,馬尾套湖區被淹。
民國十年(1921年),馬尾套湖區發生嚴重水災。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27日),荊江右岸朱家潭堤段潰口,造成馬尾套湖區被淹,農漁絕收。
1954年7月22日至8月1日,荊江分洪區三次開閘泄洪,馬尾套農作物全部被淹。
1973年5月14~15日,馬尾套湖區降水100多毫米,遭受嚴重澇災。
2003年7月,馬尾套湖區普降暴雨漬水成災。
  • 旱災
清同治四年(1865年),馬尾套湖區久旱無雨,遭受嚴重早災。
2011年春夏之交,近兩個月未下雨,馬尾套湖水降至湖心,人畜飲水困難。
  • 冰災
民國十七年(1928年)冬,馬尾套湖區從農曆冬月十八日降雪直到年底,冰凍持續一個多月。
1954年冬至翌年春,馬尾套湖區連降凍雨,湖面結冰0.30米,直到次年正月才融化。

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

馬尾套湖湖區有較多的自然資源。植物有菱角、蓮藕、湘蓮、芡實、茭白、蘆葦、菖蒲、水浮蓮、浮萍、水葫蘆、水藻等。動物魚類有草魚、青魚、鱅魚、團頭魴、黃顙魚、鯽魚、鯿魚、鰓魚、黃鱔、泥鰍、銀魚等,兩棲爬行動物有鱉、烏龜、蝦、螃蟹、蛇、青蛙等;鳥類有鷺鷥、野鴨、野雞等。

旅遊資源

  • 一湖二景
馬尾套湖湖區特殊的形狀形成“一湖二景”的自然風光。自然風光之一是湖長而窄的形狀,疑似九天銀河落平川。自然風光之二是七里港長而窄,形狀酷似馬尾巴,故於20世紀70年代更名為馬尾套,寓意湖泊為像一條馬尾巴似的河套。
  • 裕公垸天主教堂
馬套湖湖區的宗教設施主要是裕公垸天主教堂,它位於馬尾套湖胖東南的裕公垸安全區西堤旁。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天主教上海教區派教徒到裕公垸傳教,發展天主教徒,天主教逐漸在民間傳播。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比利時伍修士到裕公垸協助傳教。次年,在經堂灣修建主教堂,按羅馬建築風格造型,磚瓦結構,教堂由6根圓柱支撐,柱高約12米,教堂中間為長方形,教堂兩邊是教主和教徒用房。1956年,天主教堂挪作裕公鄉政府用房。1959年,改作裕公管理區用房。1975年,是裕公公社機關用房。1976年,天主教堂被拆除。1994年,由裕公垸天主教教徒募捐70多萬元在原房址重建。正面牆體上方有“萬有真原”四個大字,牆頂有三個十字架。神台上方懸掛耶穌神像。每年的耶穌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和聖誕節,天主教徒都要在教堂念禱告經。
馬尾套
裕公垸天主教堂

歷史文化

風俗習慣

  • 接親習俗
馬尾套湖湖區的婚嫁習俗,20世紀50年代以前,時興男方派花轎,由投貼的人帶領到女方迎娶新娘。所謂投貼,是指代表男方報信接親。投貼是很難辦的事,女方如果發現投貼的人來了,馬上就會將門關上,不讓投貼人進門。這種拒絕投貼人進門的行為,也是湖區的一種婚俗,意在要在投貼人燃鞭炮後,方可開門宴請接親的客人,然後發親,將新娘送上花轎。50年代後,逐步改為騎馬、騎腳踏車、以步代車,80年代後,逐步改為手扶拖拉機、汽車、小轎車迎娶。

傳說故事

  • 黃家潭子的來歷
馬尾套湖湖區曾有一個方圓0.667公頃,深不見底的大水潭子,名叫黃家潭子。相傳,很早以前這個水潭是一塊平地,並建有一座廟,廟前有一個酷似龍角的建築物,老和尚交代小和尚千萬不要觸動龍角。有一天,老和尚有事出門去,小和尚好奇地走到龍角前,忍不住伸手去摸龍角。這一摸不打緊,只聽一聲巨響,這塊平地完全沉陷。待到老和尚回來時,見到的是一片碧水。老和尚長嘆一聲,縱身跳進潭裡。恰在這時,一位姓黃的青年漢子聞聲趕來救人。老和尚對他說:“施主你冒險救了我的命,如果你今後有了難處,就來潭邊訴說。”話音剛落,他就圓寂了。姓黃的青年當時並沒有在意老和尚的話。幾年後,當他打算娶媳婦的時候,卻連買碗筷的錢都沒有。有一天,他到潭子邊發愁自語,突然,潭子掀起波瀾,漂出來碗筷等用具,這時他才記起老和尚說的話。這件怪事被當地人知道後,很多人到潭子邊訴說,都毫無靈驗。官府得知後,強逼黃姓青年說出神法,但無論官府怎么用刑,黃姓青年都未說出什麼。最後,他被扔進潭裡淹死。從此,人們便將這個潭子叫作黃家潭子。

湖區人物

  • 王竹溪
王竹溪(1911~1983年)名治淇,號竹溪,公安縣麻豪口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武昌荊南中學讀書。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上海麥倫中學讀書。民國十八年(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翌年轉入物理系。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清華大學畢業,考入研究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出國公費留學生,申請到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不久,他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毅然回國,受聘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擔任物理系主任。1952年,調北京大學任物理教授,兼任物理教研室主任。其間,他編著了《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導論》,成為全國高等院校物理教材。1962年3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他還長期兼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物理學報》主編、中國物理名詞委員會主任。他主持審定的《物理學名詞》收詞9000多條;《物理學名詞補編》,收詞6000多條;《英漢物理學辭彙》,收詞22萬多條。1979年,兼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編輯委員會主任,為該書的編輯做了大量工作。他編著的《新部首大字典》,收漢字51萬多個,創造中國文字部首檢字新方法。
  • 民歌民謠
馬尾套湖湖區流行很多民歌民謠,如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生活歌等。《迎梁歌》就是其中的一首:
日出東邊紫雲開,一朵鮮花披彩來,文武百官兩邊排,八仙迎進棟樑材。
迎進棟樑建華堂,人丁興旺又進財,雕樑畫棟彩雲繞,子孫文武踏金階。

社會生活

經濟

馬尾套湖湖區土地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歷來主產農產品和水產品湖區農產品主要有水稻、棉花和水田油菜。2013年,湖區水稻播種面積4688公頃,總產量39005噸:棉花種植面積1934公頃,總產量3074噸:油菜種植面積3334公頃,總產量8139噸。馬尾套湖區的水產品養殖面積1348公頃,2013年養殖產量9593噸(其中魚類7014噸,殼類2117噸,貝類88噸其他374噸),捕撈產量506噸。

交通

馬尾套湖區交通有白龍港、馬尾套、友好和裕華4條鄉村公路,全長14.4千米。

管理

1952年,成立七里湖漁場,屬江南農場管轄。
1962年,改歸白龍公社管理。
1975年,更名為馬尾套漁場,屬裕公公社管理。
1987年,屬裕公鄉管理。
2008~2010年,修築沿湖泊白龍港、馬尾套、友好、裕華村5條通村公路,全長14.4千米。
2010年,改歸麻豪口鎮管理,至今未變。馬尾套湖的漁政由公安縣水產局漁政管理站虎東中隊負責。
2014年12月31日,公安縣人民政府發布《公安縣湖泊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
2017年2月16日,公安縣人民政府發布《公安縣重點水域水污染防治河湖庫長劃分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