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革
馬場鎮建場於公元1621年,距今已有388年歷史,當時由“曾周”兩姓辟場,每逢農曆“馬”日趕場,故名“曾周馬場”.解放前是貴州四大名場之一。1991年拆鄉建鎮後為鎮政府所在地,與
清鎮市、花溪區和長順縣相毗鄰。貴煙公路、貴廣公路、
貴昆鐵路及株六複線穿境而過。距省城貴陽46公里,平壩區城區20公里,距黃果樹瀑布64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境內有新藝機械廠、羊艾農場、六0一庫等六家中央、省屬廠場。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82.88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其中一類村7個,二類村8個)260個村民組。全鎮總戶數14686戶、48673人。
發展狀況
馬場鎮耕地總面積40949畝,其中田21462畝,土19445畝。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均勻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地類型為山區水稻田,有著生態條件的多宜性和農業種養業的多樣性,適宜於農業綜合開發。馬場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為主。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加農業產出和農民收入。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
川心大蒜、栗木西瓜、新院村的烤菸、栗木村蛋雞養殖、松林灰鵝、馬鞍能繁母豬等產業結構已初具規模,成為全鎮產業結構的亮點。商品已投入市場,2008年馬場鎮引進億達石油支撐劑工程項目。新村養牛,松林養鵝等項目已全面落實。在硬體設施上,鎮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資金,並藉助上級扶貧資金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大方縣電廠二期工程已經在馬場開工建設,從近幾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馬場鎮糧食產量均以5%左右的幅度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設施建設
1998年,馬場鎮被貴州省建設廳列為全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以來,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多渠道籌集資金,先後興建和擴建河心公園、烈士陵園、精神文明活動中心、農貿市場和辣椒大蒜批發市場、客車站、農業培訓中心大樓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抓好集鎮綠化、美化工程;大力治理“髒、亂、差”;實施“亮麗工程”,在主要街道安裝60餘盞路燈;對集鎮主幹道及至馬場中學的道路進行水泥硬化;改造閉路電視,實現光纖傳輸。通過項目形式,大力改善農村生活用水用電、改圈改廁改廚;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通信網路;不斷推進村莊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污水、垃圾處理。
結構調整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馬場鎮積極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按照“政府引導、典型示範、市場運作、穩步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地蘿蔔、新院烤菸、洋塘葡萄等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成為全鎮產業結構調整新亮點。完成對林卡辣椒的商標註冊並成立了林卡香辣製品有限公司,產品已投入市場,銷售前景看好。新村養牛,馬安養豬,青松養雞,松林養牛,加禾、松林養羊等項目已初具規模,全鎮“一村一品”產業結構調整模式雛形初具。
林卡辣椒主產於林卡片區等九個行政村,已被安順市列為具有規模型的辣椒產業化生產基地,計畫到2010年實現種植面積達13000畝,產值4000萬元。林卡辣椒具有色澤鮮紅、肉厚籽少、光滑圓潤、大小適中、香辣共存的特點,是提煉紅油、加工辣椒製品的優質原料。
川心大蒜主產於川心、林卡、平陽等八個行政村,並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加工大蒜罐頭製品的上好原料。
栗木西瓜主產於栗木村,種植面積1300畝。因其獨特的氣候和土質結構,特別是天然無污染的灌溉水源,使栗木西瓜皮薄、肉厚、籽少、爽口清甜。
新院烤菸新院烤菸為馬場鎮這年來迅速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亮點,2007年種植面積950畝;2008年達到2100畝,增幅達到177%;2009年將達到3100畝。通過烤菸種植的迅速發展,當地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改善。
人文經濟
曾被省政府、省建設廳列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和“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全鎮198.5平方公里,人口4.64萬人、共1.27萬戶,轄28個行政村(260個村民組),耕地4.25萬畝。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農業特產有“林卡辣椒”、“?>
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兩個作用”在特色農業上做文章尤其是“林卡辣椒”、“川心大蒜”、“栗木西瓜”等已初具規模,是馬場的產業結構的亮點。
馬場鎮始終堅持以大環境促進大招商,大服務促進大項目,大規模促進大發展,大撿查促進大安全為目標,振奮精神、乘勢而上。以確保廠場建設和生產為重點,以安全生產為抓手,鞏固和加強鄉鎮企業在經濟成長方式上的地位。以催生小企業和發展塊狀經濟為切入點,加強企業的科技質量、誠信建設等基礎管理工作,努力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僅2008年馬場鎮即引進企業4家,招商引資金額突破1250萬元,馬場鎮的鄉鎮企業保持著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勢頭。
旅遊文化
馬場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舉全鎮之力,加快開放、拓展市場、發展旅遊、形成產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效益優勢轉化,旅遊產業的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
高峰山—卍華禪院 西南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位於貴州省平壩縣馬場鎮境內。距省城貴陽市50公里。從貴昆公路48公里處左轉2公里即到,是西南佛教旅遊和避暑休閒勝地。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公元1360)。永樂十八年(1420)建文帝來到高峰山,在此修禪養性,寫下了《從亡傳》,現存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西來面壁”石刻即建文帝所書。禪院歷經明代賞觀、清代自然等諸代住持,幾經興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了塵和尚重振禪院,公元1944年慧海等高僧在此創辦“西南佛學院”,從此高峰山卍華禪院名揚天下。文革期間,殿宇佛像被毀、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1992年8月修復,禪院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禪院為群峰所環繞,四面山峰層巒疊翠,禪院內古木繁盛,怪石屹立。著名景觀有“高峰八景”:獨印把關、平地煙霞、羅漢撞鐘、烏鴉早朝、玉屏夾道、怪石蟠龍、金滿斗、南天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覽至此,在其《遊記》中,大讚其“得天獨厚”。
克酬水鄉 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馬場鎮克酬水庫。距省城貴陽市48公里,城區平壩30公里。從省會貴陽市乘車往長順縣方向48公里右轉200米即到。克酬水鄉是以水利工程為依託,民情風情為特色,在克酬水庫建立起來的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度假區總體面積200100平方米,其核心區域面積185600平方米。由會務中心、水上樂園、天文台、休閒茅草屋等組成。度假區內樹木繁茂、碧波蕩漾、鳥語花香。內設遊樂場、燒烤房、娛樂中心、會餐大廳。克酬水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遠離塵世的喧囂;純樸的布依米酒,熱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散發古樸的民族氣息和蘊藏著古老民族的神秘,讓人賞心悅目,猶如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堪為遊人觀光賞景、休閒度假、觀賞民俗的大好去處。
場邊苗族風情點 位於滇黔老路旁,是苗族民眾自然聚居村寨。風情點以展示苗族特有的民族風俗為主,村寨內有苗族特有的水輪、篝火場和苗族舞蹈表演場,特別是每年一度農曆四月初八的“阿嶗苗族四月八節”這裡更是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齊聚於此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斗鳥、鬥牛、苗族婚慶習俗等獨特表演吸引著眾多觀眾。寨內小河碧水輕柔、綠柳成蔭、街道整潔,食宿設施具全,是為消夏去暑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