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亞群落

馬基亞群落

馬基亞群落是一種混雜著岩玫瑰、乳香黃連木、娘金娘、霸王樹和矮橡樹等常綠灌木,覆蓋大部分未開墾的鄉間土地。它是在森林採伐跡地上形成的這類次生植物群系。

馬基亞群落是硬葉灌叢在科西嘉島的民族地方名稱,其常出現於地中海邊較低的山坡上。

硬葉常綠闊葉林在世界植被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類型。在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亞西南部、北美西南部、北非南部等地都有分布,馬基亞群落主要樹種具有硬葉、常綠、多茸毛等旱化的典型特徵,反映了分布地氣候在一定季節具有溫暖乾燥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基亞群落
  • 外文名:maquis,macchia
  • 又稱馬基斯群落、地中海夏旱灌木群落
  • 氣候地中海型氣候
  • 優勢種:常綠灌木群落
  • 植物組成:硬葉和石南狀葉、常綠灌木等
概念,特點,研究與運用,

概念

馬基亞群落也稱馬基斯群落或地中海夏旱灌木群落,是由硬葉和石南狀葉,以及帚狀型植物組成的常綠灌木和矮喬木的密灌叢,高1.5~2.5米。

特點

馬基亞群落分布於整個地中海地區,但在地中海西部,尤其是科西嘉島更為發達,優勢種有大果黑構葉、淡紅半日花屬、夾竹桃、乳香黃連木等。
馬基亞群落在地中海夏旱灌木群落中保存著個別樹木,其可以作為常綠闊葉林的特徵,但大的常綠灌木群落大部分是乾性半灌木叢占優勢的,且這些灌木叢具有厚的革狀葉。
馬基亞群落的許多灌木具有芳香,例如薄荷種類、月桂類和桃金孃類。油橄欖無花果和其他小喬木散布在整個地區,假如沒有受到人的破壞,往往形成開闊的森林。石灰質荒地灌木群落是馬基亞群落的一個類型,見於土壤瘠薄多岩石的地區,植被生長得更稀疏矮小。
類似於馬基亞群落的群落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在北美的西南部,這種群落被稱為濃密常綠闊葉灌叢,在非洲南部則稱為好望角植物區系,而在澳大利亞西南部則被稱為桉樹矮林。

研究與運用

①一種既無喬木群落(森林)又無草本群落(草原或草甸),而僅有矮灌木和半灌木占優勢的灌木群落(矮灌叢),蓋滿了乾旱河谷沿岸乾燥山坡的荒涼景觀,是岷江上游乾旱河谷自然植被的現狀概貌和基本特徵。乾旱河谷灌叢形成於特定的生態環境和地質歷史的時空中,是一種處於森林與草原之間的而近似於草原灌叢的隱域性(非地帶性或超地帶性)植被。其含有的眾多中亞荒漠、草原種,在乾旱河谷多為中生或中生耐旱特性。因此,乾旱河谷灌叢不是草原也更不是荒漠,而是中國-喜馬拉雅地區夏雨性的冬旱灌叢(群系綱),它與地中海型氣候的冬雨性夏旱灌叢(群系綱:如地中海的Macehia和北美洲的Chaparral等)同屬於乾旱(季節性)灌叢植被型的兩個群系綱(Formation class)。
從乾旱河谷灌叢數量分析的樣地相關性半矩陣中,析出的具有三角形網眼的灌叢之群系關聯網(Relative net)和群系之樣地關聯網,顯示了灌叢核心群系和群系的典型樣地在關聯網中的相關位置。乾旱河谷灌叢沿著地質歷史的長河在地貌形成與演化過程中,大約在上新世(或許更早)青藏高原尚處於夷平面發育時期,早先的乾熱性古植被(森林草原)中,就可能已經孕育著乾旱河谷灌叢的雛型,至少與鄰近的橫斷山區乾旱河谷及中亞的荒漠、草原區(或泛、古地中海區)擁有許多共有種,繼而在整個第四紀中不斷發展和逐漸形成。在全新世最新的深切河谷中生存著第三紀古老植被的殘遺類型和衍生後裔,是現代乾旱河谷灌叢起源古老的歷史性反映和植被現狀的基本特徵,它應該是一種原生性的植被(或頂極群落)。
②橫斷山 -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開端是在晚白堊紀和早古近紀(早第三紀)。古植物資料表明在古近紀初期橫斷山 -喜馬拉雅植物區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葉林為主的暖濕植物區系。古近紀後期和新近紀(新第三紀)以後古地中海氣候逐步旱化,原來的暖濕植物區系在地中海地區逐步消失,而在橫斷山及喜馬拉雅和東亞其他地區得以保存和發展,現代橫斷山及東喜馬拉雅的亞熱帶森林即是其後裔。古近紀中期以後由於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卻,氣候變得乾旱,原暖濕植物區系逐步被現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區系所取代。
新近紀以後,旱生的現代地中海植物區系由於喜馬拉雅和橫斷山的隆起而轉向適應高山環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現代的中國 -喜馬拉雅成分。橫斷山 -喜馬拉雅地區硬葉高山櫟林的起源 ;鐵筷子屬,綠絨蒿屬,芒苞草屬,假百合屬及馬桑屬的地中海、喜馬拉雅 -橫斷山間斷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區系殘遺的體現 ;黃花木屬、獨一味屬等眾多中國喜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後裔。這些代表類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現代的喜馬拉雅 -橫斷山的高山植物區系以及中國 -喜馬拉雅成分中有相當的一部分是起源於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區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