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坊書(耿翔著散文集)

馬坊書(耿翔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坊書》是當代作家耿翔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3年10月。

該書是作者在古城西安生活二十多年後對故鄉的重新回望與審視,書中追憶了故鄉馬坊的諸多風物,充滿了對糧食、對農具以及對野菜的回憶。該書也是作者在文學意義上對故鄉的一次建構,一次與故鄉和生命的和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坊書
  • 作者:耿翔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3年10月
  • 字數:225000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馬坊書》是作者多年來與馬坊有關的記憶的深情記錄。在馬坊這塊純淨的鄉野上,作者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並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了這些難忘的經歷。作者把對馬坊的熱愛體現在了一棵莊稼的根莖里、一隻蟲子的嘶鳴里、一面山坡的陡峭里。這些看似細小瑣碎的事物,卻飽含著了作者對馬坊這片鄉土的深深的愛。正是因為作者對馬坊濃厚的鄉土情結,作品才如此鮮活地存在,感動著每一位在大地上成長的人們,觸動著每一位在大地上行走的人們。

作品鑑賞

耿翔雖然描寫的是鄉村物事,但他彈撥的卻不是一曲欣喜明亮的田園牧歌,作者不止一次地說:“我理解的農業,絕不會是田園牧歌式的。”回首馬坊,作者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的回歸,一份溫暖與感動,更多的是一種憂傷記憶。通讀全書,幾個詞語反覆出現:疼痛,溫暖,敬畏,神。其實,這幾個詞也基本上奠定了該書的基調。
馬坊是疼痛的,這種疼痛是持久的,是土地生而俱來的,與貧窮息息相關的,它如一根芒刺狠狠扎在馬坊的肉體上。“馬坊的疼痛,一直糾纏著我。首先承受的是體外的疼痛。”“而我承受的體內的疼痛,是我生命中最深重的疼痛。”“現在看來,這些在我體外和體內的疼痛,一直在沉睡著。都因和文字的一次遭遇,而突然醒了過來。因此我的寫作,是用文字叫醒我身上的痛。”作者深深感悟到“泥土是有隱痛的。泥土的隱痛,就是這塊泥土在養活人的過程中,日積月累下來的傷疤。人在承受不了時,可以喊疼,可以逃避。而泥土能喊疼嗎,能逃避嗎。”他以憂傷的語言,深深觸動著讀者的神經。“我至今還很心痛的記得,站在馬坊的一棵大樹下,望著蒼狗一樣的白雲,我空洞的目光里,剩下的全是淚水。”
耿翔通過對於痛苦的認知,對於個體生命的內省,展示了鄉村貧苦狀態下人類生存的困境。“村上的夜晚,是最睏倦和最痛苦的。我想更多的勞動者,是最睏倦的一群,他們倒在夜晚裡,是一架大山的倒下,他們第二天站起來,是一架大山站起來。”鄉村的疼痛也有具體的表現形式:“我在十多歲的時候,越過每年的霜降,手就開始皴裂。很深的口子,浸滲的血水,告訴我鄉村的疼痛,全在我們的一雙手上。”更多的疼,表現為一種高貴精神的歸趨。“沿著莊稼的高度,泥土,也是借用種子一身的力量,向頭頂的天空傾訴內心的隱痛。”這種疼痛感在《一厘米的疼》中得到更具情感性的開掘。“我是從這些揮舞著鐮刀的胳膊上,刺耳的聽見皮膚,在陽光下一厘米的喊疼,也刺耳的聽見陽光,在皮膚上一厘米的喊疼。一厘米,是皮膚喊聲疼的距離嗎?是陽光喊疼的距離嗎?是鄉村喊疼的距離嗎?我確實不知道,但我有這種感覺。看看我留在鄉土上的文字里,都有一種文字感。我寫馬坊,實際上是在我的心底,挖掘馬坊人身上的疼。”作者所要找尋的,已不僅僅是與鄉土相關聯的記憶,而是記憶這下的疼痛感。這種疼痛感一直伴隨著作者,也是作品隱隱流淌著的弦音。
馬坊又是溫暖的,它來自太陽的普照,來自神性之光,來自人的勤勞、善良,鄉村的淳樸和智慧。“一朵雲的棉花,那時就告訴我,一片飢餓的天空下,還有溫暖。一群羊的棉花,那時也告訴我,一塊飢餓的泥土上,亦也溫暖。”作者暗示讀者,在馬坊農業的大背景下,疼痛如一粒種子,牢牢地紮根在土地上,而溫暖的色彩僅有天空的彩虹那般短暫。馬坊人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坦然面對上天安排的一切。“馬坊以它的很蒼茫的自然,從小啟示我,人的心裡一定要有一種敬畏。”因為“我一直這么想,我們都是神的後裔,我們住著神的土地,穿著神的衣裳,吃著神的糧食,也喝著神的水。當然,我們一生都在為神,耕種著遍布人間的土地。”淳樸的鄉村從來就知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無論活在哪,都要敬畏五穀,也要敬畏狼,儘管它會傷害人們。“父親從來不會去傷害狼,老天讓它在村外活著,肯定有老天的想法,人是不能與老天爭什麼的。”
神雖然是一種精神的存在,但在馬坊,神是有形的。神出現在村子裡,是一尊神像。“他在我們村的西邊,遮蔽在莊稼地里,有一孔很淺的土窯,窯里塑著一尊神,村里人叫他爺像。”這尊像滿足著馬坊人對神的全部想像,也寄託著人們全部的情感。而葵花,則是佛光的顯現。“舉著一個人身上的光芒,靜守在她的屋後。葵花啊,我看見佛光。”作者說“我一再提醒我的文字,不要把馬坊神化。”其實,作者已經將馬坊悄悄神化了。在山大溝深,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年代裡,神是種信仰。神的尊貴源自於大地的尊貴,對神的敬畏就是對大地的敬畏。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馬坊書》曾獲老舍散文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
2017年4月6日,《馬坊書》獲得首屆“三毛散文獎”散文集三等獎。

作品評價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耿翔將詩歌賦予散文——在語言、結構、命意以及情緒、情感的控制術上——確實“狠賺了一筆”。不僅是技術上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詩”的心靈讓耿翔對馬坊的發現、重建和命名成為可能。“不用誰來指點,我在土地上領略過神意的目光,會集中在羊長得清俊的頭部,像在世界的末日,展讀一段沒有被污染的文字。”“精神的清潔,是我穿越它被厚重的羊毛裹得有些臃腫的身體,在清潔的文字里,對羊的一種認識。”如果散文作為一種世俗文體的觀念成立,詩性的“清潔”可以在心靈和文字意義上使得散文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一種警醒和澄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馬坊書》
2013年10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0619-5
《馬坊書》
2014年1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0619-5
《過山河記. 馬坊書. 散文卷》
2017年12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702-0102-0
《馬坊書》
2019年1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1504-3

作者簡介

耿翔,陝西永壽人,1958年生。中國作協第六次、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參加詩刊社第九屆“青春詩會”,2010年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塞爾維亞。在《人民文學》《詩刊》等刊物發表詩歌、散文作品,散文《馬坊書》《讀莫扎特與憶鄉村》榮登《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年度排行榜。已出版《長安書》《秦嶺書》《馬坊書》等詩歌、散文集10餘部,作品獲老舍散文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三毛散文獎及《詩刊》年度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