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經幢

金剛經經幢

陝西省永壽縣馬坊鎮馬坊村有一座古樸雄渾的八棱經幢,經幢上主要刻寫的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據考證為盛唐時期京兆附近養馬八坊中的太平坊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剛經經幢
  • 所屬年代:唐
  • 出土地點:陝西永壽縣馬坊鎮馬坊村
永壽縣馬坊鎮馬坊村豎立著一座古樸雄渾的八棱經幢,因為風雨侵蝕,字跡年久模糊,村中人從未弄清楚經幢上刻寫的是什麼內容。2010年盛夏,我回村小住多日,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這座經幢上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標題。隨後多次回村考證,終於弄清了這一經幢為唐代建造,經幢主要部分刻寫標題。隨後多次回村考證,終於弄清了這一經幢為唐代建造,經幢主要部分刻寫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全文,總計5000餘字。經幢頂部前面刻寫的是《尊勝陀羅尼咒》。後部分是跋文,大體是記述經幢建造時的因由。令人十分驚喜的是跋文中還刻寫有“太平馬坊”、“分置牧馬之使”、“敕書”等字樣,說明馬坊村歷史悠久,經幢的建造與唐皇家在馬坊村設定牧馬之使有關,這也和許多史書的記載是吻合的。此後我將這一發現考證過程撰寫了一篇《〈金剛經〉經幢辨識記》的文章,《陝西日報》全文發表時將標題修改為《太平馬坊》,對我和鄉親們鼓勵很大。接著,我對這座經幢及馬坊村的歷史又作了進一步考證,從中又有一些新的重要發現,使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振奮。
1
馬坊村《金剛經》經幢上“太平馬坊”中的“太平”二字在這裡不是形容詞,不是我當初理解的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之意。而是指盛唐時期,皇家在京兆附近設定的管理養馬事務的八坊中的一坊。據《新唐書·兵志》記載:“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七十萬六千,置八坊岐、豳、涇、寕間,地廣千里,一曰保樂,二曰甘露,三曰南普潤,四曰北普潤,五曰岐陽,六曰太平,七曰宜祿,八曰安定。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頃,募民耕之,給以蒭秣。八坊之馬為四十八監。”到開元十三年,有馬四十三萬匹。
翻閱這段史書記載,對照經幢上“太平馬坊”四字,令人大喜過望、豁然開朗、興奮不已。而且這四個字古樸莊嚴、遒勁開張、有別於經幢上的其他字型,屬於典型的北魏風格,顯得特別醒目,當初經幢建造者似乎有意向後人留下這一鮮明的標記。毋容置疑,這四個字就再也明確不過了,我的家鄉馬坊村,就是唐屬於典型的北魏風格,顯得特別醒目,當初經幢建造者似乎有意向後人留下這一鮮明的標記。毋容置疑,這四個字就再也明確不過了,我的家鄉馬坊村,就是唐代八坊中的太平坊所在地。
馬者,兵之用也。唐代八坊,駿馬奔騰,精鶩八極,彪炳青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書韓乾牧馬圖》詩中寫道:“南山之下,汧渭之間,想見開元天寶間,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萬匹如雲煙。”可見,八坊對盛唐軍事力量的重要貢獻。可這八坊中另外七坊的具體位置究竟都在什麼地方?經多方查閱史料,得悉甘露、南普潤、北普潤都在今日麟遊縣一帶。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甘露坊,在麟遊縣西,唐馬坊也。”另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普潤縣在鳳翔府北、麟遊縣西,隋大業元年,於此置馬牧,又置普潤屯,後廢屯置縣。唐時在此置南普潤坊、北普潤坊。岐陽就在今日岐山縣東北。宜祿在今日的長武縣,唐時曾在此置宜祿縣。安定在今日甘肅省涇川縣境內。這樣一來,八坊中僅剩下保樂坊的位置還不夠明確了。
金剛經經幢
金剛經經幢
2
通過多方研究考證,對家鄉《金剛經》經幢建立的年代範圍就更為具體一些了。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儀鳳中,太僕少卿李思文檢校隴右諸牧監使,監牧有使自是始。”儀鳳是唐高宗的年號,指公元676至679年。經幢上刻有“分置牧馬之使”的文字,說明唐皇家在馬坊村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設定牧馬使的。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中,管理養馬事務的機構、規模也是不斷調整變化的。從最初設立的八坊、四十八監,到增設南、西、北、東四使,從京兆附近的岐、豳、涇、寕,擴展到隴右、河西走廊等地。馬坊村是從貞觀四年(630年)的。從最初設立的八坊、四十八監,到增設南、西、北、東四使,從京兆附近的岐、豳、涇、寕,擴展到隴右、河西走廊等地。馬坊村是從貞觀四年(630年)在北周醴泉苑的基礎上設立醴泉監的。據《元和郡縣圖志》載:“貞觀四年置醴泉監,兼置屯五所,隸司農寺。”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元和十一年伐蔡……,後牧監使與坊皆廢。”元和十一年就是806年。這就是說,唐皇家630年在馬坊村置醴泉監、太平坊,679年置牧馬使,到806年之後監、坊、使逐步被廢除。也說明養馬事業的興盛衰落是隨著大唐帝國的興盛衰落而變化的。馬坊村在開初設定醴泉監、太平坊、牧馬使和置屯五所的時期,也是大唐帝國如日中天、金聲玉振的時期,同時也是佛教活動最為活躍興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唐僧西天取經、大小雁塔和大佛寺、昭仁寺的建立、法門寺佛指舍利的供奉等等,一時間,佛教在大唐王朝的各項重要活動和場所中都占有顯著位置。在此期間,唐皇家在牧馬監、坊、使所在地建立寺廟、經幢,刻寫佛教經典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
據《新唐書·百官志》載,唐王朝在管理養馬事務的太僕寺和司農寺各設“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太僕寺“掌廏牧、輦輿之政,總乘黃、典廏、典牧、車府四署及諸監牧。”司農寺“總上林、太倉、司竹、宮苑、鹽池、諸屯等監。”醴泉監是在醴泉苑的基礎上設定的,且兼置屯五所,屬於宮苑屯監,因而隸司農寺。同時規定“凡馬五千為上監,三千為中監,不及為下監。”“上牧監,監各一人,從五品下;副監二人,正六品下;承各二人,正八品上;主簿各一人,正九品下。”“屯監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諸屯掌營種屯田,句會功課及畜產簿帳。”馬坊村當時是監、屯、坊、使所”“諸屯掌營種屯田,句會功課及畜產簿帳。”馬坊村當時是監、屯、坊、使所在地,當屬上監,管理養馬事務的各類官員遠遠高於和多於州縣所在地的官員。這裡當時的繁盛景象是可想而知的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就在唐明皇荒淫無度、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時,天寶十五年(742年),安祿山起兵叛亂,唐王朝從此江河日下、走向衰落。“元和十一年後,監牧使與坊皆廢,故地存者,一歸閒廏,旋以給貧民及軍吏,間又賜佛寺、道館幾千頃。”《新唐書·兵志》上的這些文字記載和村中《金剛經》經幢上“分置牧馬之使”和“敕書”的字樣遙相呼應,充分說明馬坊村《金剛經》經幢是在公元679至742年之間奉皇家之命建造的。因為679年前還未設立牧馬使,742年安祿山叛亂之後,唐王朝政權吃緊,烽火綿延,根本無暇在監、坊、使所在地建造寺廟經幢。
金剛經經幢
金剛經經幢
3
從研究考證家鄉馬坊村《金剛經》經幢的建造年代、環境背景過程中,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從中進一步證明馬坊村一帶從北周到隋唐的三百餘年間,是皇家遊獵避暑、牧養戰馬的重要活動場所。
馬坊村地處永壽縣中部,距永壽縣縣城監軍鎮11公里,距古都長安僅百餘公里。該村前有馬坊河,後有槐平山,東望五鳳翠嶺,西鄰溫秀故城,山環水抱,地勢平坦,氣候溫潤,林木茂盛,環境幽美。北周在此置醴泉苑和醴泉宮,周武帝曾連續三年來這裡遊獵避暑,隋文帝也曾到這裡巡遊。唐王朝在醴泉苑和醴泉宮的基礎上,置醴泉監、太平坊和牧馬使,兼置屯五所。加之這裡東有甘泉宮,西有九成宮,北有唐開國宰相長孫無忌墓,南有絲綢之路交通要衝監軍鎮,一時間,宮殿林立,長廊四起,重台聳翠,飛閣流丹,車馬轔轔,梵音裊裊,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唐代兵部尚書、父子將軍來瑱、來曜故里距此僅三公里。
當初因何名曰醴泉苑、醴泉宮、醴泉監?據被錄入四庫全書的《關中勝跡圖志》記載:“醴泉,在永壽縣南三十五里彭村,有土橋,水過橋南,泄澗下。久旱,聞泉中吼聲則雨;以穢物投之,則水不逾橋,滲入土中,待穢盡,水乃復出。人呼神泉。”
《關中勝跡圖志》為清代陝西巡撫畢元所著。此時的縣城在今日永平鎮。彭村是馬坊村附近的一個村落,已消失。另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醴泉苑,在永壽縣東北十里,並宮,並周所立,後廢。貞覌四年置醴泉監,並置屯五所,隸司農寺。”在這一記述的校勘記中寫道:“並周所立當指醴泉宮與醴泉苑並為北周所建。”《元和郡縣圖志》為唐代地理名著,此時的縣城在今日監軍鎮北五里的永壽村,因而有“醴泉苑在縣東北十里”之說。
《周書》中明確記載,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年)四月行幸醴泉宮”,“天和四年四月行幸醴泉宮”,“天和五年四月行幸醴泉宮”,並對周武帝隨員大臣的名姓及活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述。又據:《隋書》記載,隋文帝“開皇七年(578年)二月,車駕幸醴泉宮。是月,發丁男十餘萬修築長城,二旬而罷。”《資治通鑑》對此也有明確記述,內容和《周書》、《隋書》中的記載大體相同。
另外,馬坊村有多處農田瓦礫遍地,給正常耕種造成諸多不便,前些年興修水利、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發現大量的磚瓦碎片、瓦當和宮殿屋脊,因村民缺少文物意識,都將其推到附近的壕溝里。好在還遺留有一座雄渾古樸的金剛少文物意識,都將其推到附近的壕溝里。好在還遺留有一座雄渾古樸的《金剛經》經幢,雖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在村中,似乎在向人們炫耀著這裡昔日的輝煌。
由上述記載不難看出,馬坊村不僅是醴泉宮、醴泉苑、醴泉監、太平坊所在地,而且醴泉苑、醴泉宮比仁壽宮要早建幾十年。據《隋書》載:“開皇十三年(593年)二月,詔營仁壽宮。”唐貞觀五年,仁壽宮更名九成宮。作為皇家遊獵避暑勝地,淳化的甘泉宮、永壽的醴泉宮、麟遊的九成宮,三宮依次緊挨,輝映千秋,大體都在一個經緯度上。只不過相比之下,醴泉宮距古都長安僅百餘公里,比甘泉宮和九成宮距離長安的路途更為近捷、地勢更為平坦一些。
總之,從幾年來對村中《金剛經》經幢的考證研究中,通過對照經幢上僅存的能夠辨認清楚的文字,查閱有關歷史書籍,請教專家,初步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家鄉永壽縣馬坊村《金剛經》經幢上刻寫的“太平馬坊”四字的發現及有關史料記載,證明馬坊村是盛唐時期皇家為發展養馬事業在京兆附近設定的八坊中的太平坊所在地。
二、馬坊村一帶是北周建立的皇家園林醴泉苑和醴泉宮所在地,唐在此置醴泉監,兼置屯五所,隸司農寺,後又在此置太平坊、牧馬使。
三、馬坊村三米多高的八棱經幢為皇家建造,上面完整地刻寫了佛教經典《金剛經》和《尊勝陀羅尼咒》,建造時間大體在公元679至742年之間。
以上僅一管之見。對於馬坊村《金剛經》經幢的有關記述還需進一步研究考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