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吊

馬吊

馬吊,在明代天啟年間,本來作為遊戲的附屬品籌碼,經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馬吊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吊
  • 簡述:一種新的戲娛用具
  • 性質:一種紙制的牌
  • 別名馬吊牌
簡介,考證,歷史記載,

簡介

馬吊牌是一種紙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閒家之分。莊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閒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
馬吊牌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此牌是從馬子(賭博時用以計數的籌子)演變而來,牌面上所畫又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叫一吊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若如此認識,馬吊牌的名稱的涵義便不言自明,翻譯過來,大概是“關於錢的牌”。

考證

據胡適先生考證:麻將是由明代一種叫“馬吊”的紙牌演變而來的。在明代,士大夫整日整夜沉溺於打馬吊,把正事都荒廢了。明亡之後,清人吳偉業著有《綏冠紀略》,認為明朝亡於馬吊。當然,這樣下結論今日看來是有失偏頗的。
胡適指出,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和小腳,其實中國還有第四害,這就是麻將。據估計,當時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時計,就要消耗400萬個小時,相當於損失了16.7萬天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不算。對此,胡適痛心疾首地感嘆道:“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的!”
胡適還講過這樣一個海外見聞:他留學異國時,發現麻將已經傳到國外,成為東、西方社會各界頗為時髦的一種遊戲:“俱樂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將,書店裡出了許多研究麻將的小冊子。中國留學生沒有錢的可以靠教麻將掙錢吃飯。”可是到了1927年,當他重遊各國時,又驚奇地發現,麻將在西洋已成為“架上的古玩”,很少有人問津。原因何在?胡適分析後下結論:但凡“勤勞奮鬥”的民族是絕不會被“麻將軍”征服的,麻將只能是愛閒愛盪、不珍惜光陰的民族的“專利品”。

歷史記載

“戲具,四十頁為一具,一頁為一種,分為四門,自相統轄。曰十萬貫,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萬貫、索子皆始於一而尊於九;十萬貫自二十萬貫始至萬萬貫共十一頁,俱繪人形與萬貫同。文錢一門最尊者為空湯,次枝花,次以一至九,並舉水滸傳宋江諸人實之。古雲馬吊腳,謂四門如馬之四足也。”——《牧豬閒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