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台鄉

馬台鄉

馬台鄉位於臨翔區東部瀾滄江畔,距臨滄城44千米。東與平村鄉隔江相望,南與博尚鎮(那招村)相連,西與鳳翔、忙畔街道辦事處接壤,北與邦東鄉毗鄰。有國土面積296平方千米,境內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3429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22個村民小組,5770戶2394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9‰),其中農業戶5738戶23466人。居住著彝、拉祜、傣等12種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臨滄市臨翔區
  • 電話區號:0883
  • 郵政區碼:677006
  • 地理位置:臨翔區東部瀾滄江畔
  • 面積:296平方公里
  • 人口:23949人
  • 機場:臨滄機場
  • 車牌代碼:雲S
風景名勝,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新農村建設,

風景名勝

墓碑
文化站:1985年10月建立馬台鄉文化站,目前,文化站占地面積298.4平方米,設有圖書閱覽室、職工之家。全鄉9個村民委員會先後建立了村文化室,均配備了一套電教設備,宣傳欄,全鄉共有圖書45830冊(其中鄉文化站1100冊,各村分別為500冊,馬台中心校22099冊,全河中心校18131冊)。田徑場2塊,籃球場11塊,桌球桌6張,打歌場5塊,組建了3個業餘文體隊伍(琅琊舞獅隊、全河嗩吶隊、山歌隊),經常開展文化、體育及宣傳教育活動。
馬台鄉馬台鄉
古蹟:新古器遺址。馬台鄉唐家村那蚌村民小組在新石器時期遺有雷鞋、石斧等珍貴文物,於2003年3月被劃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烈士陵園。馬台鄉革命烈士陵園屬馬台村委會轄區,距鄉政府駐地2公里,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規模較小,僅有4名烈士碑墓。2004年,為紀念1949年在中國解放戰爭中在馬台戰鬥和1969年7月14日在緬甸國際戰爭支左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臨滄市民政局、臨翔區民政局、馬台鄉人民政府,以及臨滄、昆明、思茅、西雙版納等地區54名有識之士的大力支持捐資,對馬台革命烈士陵園進行系列整修。現建有烈士紀念碑1座。
革命烈士名錄(按犧牲時間順序排列):
王洪順,男,1930年生,雲南省墨江縣九聯鎮東街人。1949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8月23日在馬台小忙頂反擊戰中光榮犧牲。
楊和玉,女,臨滄市臨翔區馬台鄉清河村人。1979年8月為幫助雲南人民討蔣自衛軍二縱隊十一支隊找船隻渡江突圍,同年9月1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光榮犧牲,年三十九歲。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宗貴,男,原籍湖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師三團機炮連任班長,中國共產黨員。於1950年8月15日在馬台緬樹丫口土匪暴動戰鬥中犧牲。
張有貴,男,臨翔區馬台鄉清河村人,1940年生,1961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六三七部隊。於1969年7月14日在緬甸光榮犧牲。
古樹:馬台鄉現存古樹一株,生長在平掌村委會田壩心寨邊,細葉榕樹和大葉榕樹合二為一,直徑約2.5米,高約20米

農村經濟

澳洲堅果
馬台鄉認真按照“三篇文章”和“三大特色經濟帶”的規劃布局,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緊扣加快發展這個主題和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結合本鄉實際,產業結構調整凸顯專、特、優,以突出特色闖市場,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科學發展之路,建設高、中、低三個梯級發展經濟帶格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萬出新步伐。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21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2556萬元,林業收入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9元,非公經濟健康發展,二、三產業比重日益增加,一、二、三產業比例為84.7%:7.7%:7.6%。
澳洲堅果澳洲堅果

文化教育

教育
馬台鄉下設馬台、全河兩所中心校,29個教學點,建築面積19335平方米,危房5874平方米。兩所中心校共有教職工204名,2812名在校生,26個學前班,551名在校幼兒。其中:中學在校生842名,國小1970人。中學入學率達99.8%,鞏固率達97.8%,國小入學率達99.7%以上,鞏固率達98.9%。
教育教育
兩所中心校均備有微機室、多媒休教室、圖書室、儀器室、實驗室、運動場及勞動設備齊全。

人口衛生

衛生服務
馬台中心衛生院始建於1953年7月,當時稱第五區人民衛生所。2006年末,院長石兆平,有工作人員16人,其中醫師3人,醫士5人,護士4人,工勤人員4人。該院從始建至今先後擴建修繕5次。現院內設有門診部、住院部、防保組、婦幼組、治療組、功能室(B超心電圖)、X光室、中藥房、西藥房、院部綜合辦公室。
衛生服務衛生服務
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互助體系,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有所好轉。2006年全鄉共有5357戶210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全年獲得門診減免7197人次,共133151.14元;住院報銷490人次,共269425.62元。完成了2007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金收繳工作,收繳資金210770元,參合農戶5380戶21077人,參合率達90.1%。
人口與計畫生育服務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全面落實,計畫生育“三大工程”大力開展,“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鄉”積極創建。2006年,全鄉計畫生育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9‰;完成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辦證72戶,兌現獎金7.6萬元,全鄉累計完成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光榮證》辦理302戶。

基礎設施

電力設備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累計投工46.5萬個,對508件農田水利溝渠進行整復修,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4500畝,同時,投資2萬元對塘房水庫、等簡大溝等部分水利設施進行了修繕,使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
電力設備電力設備
2、人畜飲水條件得到改善。完成了下幫歪、平掌村、大寨、全河中學、琅琊完小、清河村等6件人畜飲水工程的掃尾工作,解決了236戶1242人和148頭牲畜飲水困難問題。
3、公路建設得到加強。建成圈馬路二期工程塘罐窯至觀音閣共5公里彈石路建設。臨大線油路工程建設馬台段38公里順利啟動。
4、糯扎渡電站建設。糯扎渡水電站建設共涉及我鄉4個村委會16個自然村,移民戶227戶。堅持“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原則,全面開展移民安置工作。
5、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4萬元,實施了平河村組織活動場所和村委會建設;投資2000元,在全河街修建了垃圾坑;投資5000元對馬台街實施了綠化工程。
6、電力設施強化建設。實施了平河村委會楊家、毛家、核桃樹等3個村民小組、164戶農戶的電網改造,實現兩改一同價,用上了安全電、放心電。全鄉通電率達100%。
7、通信設施逐年好轉。2006年,在唐家村伙頭田、南糯村委會實施了移動通信基站建設。使移動信號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通話質量進一步提高。
8、能源建設加快步伐。鼓勵民眾以氣代柴,以電代柴,保護生態環境,馬台鄉累計建成沼氣池306口。

特色產業

佛手香櫞
茶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鼓勵和引導農戶繼續做強做大茶葉產業。2006年新建高優生態茶園800畝,至年末,馬台鄉茶葉面積達16979畝,其中:高優茶園面積達 10002畝。全年茶葉收入490萬元,占經濟總收入11.6% ,茶葉產業已成為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之一。
佛手香櫞佛手香櫞
核桃。根據馬台鄉“三梯度”產業發展格局,在高海拔泠涼區域,把培育泡核桃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2006年種植核桃11541.6畝,按照“五個一”技術標準種植10953.6畝。2006年末,馬台鄉核桃總面積達19854.2畝。年產核桃20250噸,
甜龍竹及其它產業。竹子總面積9700畝,其中:甜龍竹2100畝,年產甜筍42噸,出售竹材4500噸;堅持以短養長,以長促短,抓好熱帶水果的開發、發展種植經濟林果。

新農村建設

義務修路
馬台鄉緊扣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要求,穩步推進馬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民生活新提高、構建公共服務新體系、建設鄉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風尚、健全管理民主新體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的“一方案三規劃”,現已將規劃分解到村、組,制定出實施計畫,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馬台鄉大力推進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通過建立百戶科技示範戶,帶動全鄉廣大農戶學習實用科學技術的積極性,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鄉122個自然村都已組建了理事會,共有會員609人。積極發動民眾組建各類協會,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2006年,共建立核桃協會5個,養殖協會3個,茶葉協會4個,紫膠協會1個,甜龍竹協會1個,香蕉協會1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