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其頓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Macedonia
馬其頓基督教各派的統稱。馬其頓總人口約202.4萬(2000年),基督徒約128.4萬,約占總人口64.43%。其中新教有宗派6個,約4000人,獨立宗派有5個,約1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2萬人,東正教有宗派3個...
馬其頓東正教是馬其頓基督教的主體機構。其最高領導者為馬其頓大主教。該教管轄著馬其頓共和國東正教基督徒和馬其頓在世界各地(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社區團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馬其頓在塞爾維亞政府的恐怖統治之下。當時塞維亞政府在整個馬其頓採取了很強勢的同化政策,比如強迫學校和教堂學習塞爾維亞...
希臘薩洛尼基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 類別 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 1988年 遺產原屬 薩洛尼基最早建於馬其頓帝國時期,後來是基督教在希臘早期傳播的基地之一。遺產現狀 希臘基督教 簡介 薩洛尼基位於希臘北部薩洛尼基省,是一個州的首府和海港城市,也是傳播基督教的首要幾個基地之一。薩洛尼基城曾作為古馬其頓王國最重要的...
馬其頓問題產生於19世紀後葉,主要是指馬其頓革命組織利用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巴爾幹諸國覬覦馬其頓領土而導致的相互之間的矛盾,通過開展民族解放運動的方式迫使歐洲列強介入馬其頓事務,以此敦促奧斯曼帝國實施改革並改變基督徒的生存環境,從而進一步謀求建立一個馬其頓民族國家。關於馬其頓問題的起源研究學術界尚有不少...
4世紀時還有認為聖靈不是上帝,而是受造者或介乎上帝與受造者之間的馬其頓尼派;阿哥尼斯特派則主張返回原始基督教狀態,實現社會平等和財產公有,反對教會同羅馬帝國結合,並多次發動反對奴隸主國家和帝國教會的大起義,遭到殘酷鎮壓。至7世紀逐漸消失。聶斯托利派 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托利所創。428年聶斯托利抨擊...
到了19世紀末,奧赫里德擁有2409戶人家和11900名居民,其中超過 45%的居民是穆斯林,而餘下的則主要是東正教基督徒。在1912年之前,奧赫里德是位於莫納斯提爾省(今天的馬其頓比托拉地區)的莫納斯提爾桑扎克的行政中心。旅遊景點 通過15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旅行者的觀察,奧赫里德的一個傳說得到了支持,在城鎮的範圍...
塞薩洛尼基古建築遺址位於馬其頓區東北部。遺址共分為四個部分:內有46座城堡的古城牆,長4公里,高10米,厚度位2米;建於13世紀的拜占廷浴室;大約建於1320年的聖·凱瑟琳教堂,這個拜占廷式的教堂於1430年被改建為清真寺;建於13世紀末期的聖·潘捷列伊蒙大教堂。塞薩洛尼基由於從初期基督教時代開始在向歐洲的傳...
北馬其頓奧赫里德湖區及其腹地(包括奧赫里德市)於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拓界後的遺址將覆蓋位於阿爾巴尼亞境內的奧赫里德湖區、位於該湖西北部的Lin半島以及連線該半島與馬其頓邊界的沿岸地帶。該半島上存有6世紀中期建成的基督教教堂的遺蹟;在靠近湖畔的淺水區有3處史前湖岸木樁建築遺蹟。奧赫里德湖不僅有...
馬其頓聯合亞加亞同盟對埃托利亞同盟進行的戰爭。前219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在科林斯召開泛希臘同盟大會,宣布對埃托利亞同盟成員伊利斯開戰。亞加亞同盟在亞拉圖領導下,支持馬其頓,對埃托利亞同盟及其盟友斯巴達作戰。前218年腓力五世曾一度占領埃托利亞同盟首府特爾蒙。次年因埃及等斡旋,以及腓力五世要對伊利里亞人作戰,...
埃德薩伯國(County of Edessa),公元前303年,馬其頓大將塞琉古一世在中亞兩河流域建立起了了希臘化的塞硫古王朝。塞琉古一世將幼發拉底河上游的猶太教聖城奧哈(據說是猶太教亞伯拉罕的居住的地方),用馬其頓原首都名稱,為其改名為埃澤薩,此後埃德薩作為希臘人和基督教的聖城,成為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東統治的前沿。
亞里達古 亞里達古,一位馬其頓的基督徒,他是保羅的朋友和同工,跟隨保羅一起傳道到羅馬。以弗所城銀匠暴動時,他與保羅在一起,並一同前往耶路撒冷,後來又一起坐船到羅馬。聖經 使徒行傳19章29節,20章4節,27章2節 歌羅西書4章10節 腓利門書1章24節都提到他的事跡 ...
維吉納太陽,在古希臘文化中代表希臘的標誌。類似於基督教的十字架,猶太人的大衛星,伊斯蘭教的新月。套用歷史 在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維爾吉納太陽已經被用於作為馬其頓(希臘)的符號。當1991年,新獨立的國家馬其頓共和國將這個標誌用於他們的國旗上時曾引發了一場爭論,馬其頓共和國的做法激怒了希臘民眾,希臘人認為採用...
希臘、馬其頓甚至阿爾巴尼亞人擁戴他,印度、伊朗人則對他恨之入骨。基督教人士認為他征服世界也為世界帶來《福音書》,耶路撒冷的猶太教信徒對他敬若神明,穆斯林把他看作先知,拜火教則認為他破壞了本教的大量聖書。巴洛克藝術家歌頌他的性節制,同性戀和雙性戀者則對他的性取向作了不同的解釋。而癲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