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昂

馬克昂:代號馮風(外號XX)(1914-1943)廣東省海豐縣人,1937年加入中共地下黨,歷任中共陸豐縣委組織部長、中共陸豐地下黨縣委書記,1942年2月上調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任司令部機關協理員。1943年6月在(東莞縣塘頭廈)作戰負傷後被捕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昂
  • 出生地:廣東海豐縣海城鎮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1943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馬克昂,一九一四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出生在廣東海豐縣海城鎮一大戶人家。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他高小畢業後,一九三二年秋考入了海豐中學師範班。在中學讀書期間,他學習認真,不滿足課本知識,特別喜愛閱讀左翼進步文學,以及抗日救國雜誌。他為人謙虛,善於團結人,在同學中很有威信。那時的中學校長張道隆,思想反動,對學生實行專制管理,不準學生集會和閱讀進步書刊,禁止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引起學生強烈反對。馬克昂等進步學生,發動和領導了反對張道隆的鬥爭,得到全校同學的回響,進行全校罷課,終於在一九三五年上半年,把張道隆趕出了海豐中學,取得鬥爭的勝利。馬克昂也從此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人物經歷

投身於抗日救國鬥爭洪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寇入侵,我東北大好河山相繼淪陷。一九三五年的“華北事變”,造成中華民族空前危機,爆發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在這一年,馬克昂海中師範班畢業,次年到海豐縣可塘區中心國小任教。這時他與在廣州參加學生運動回來的王文魁在一起,。兩人志同道合,成為摯友。在王文魁的教育和帶動下,馬克昂接受了黨關於抗日救國的政治主張,政治思想迅速提高。一九三七年夏秋間,當海豐全縣發起組織“海豐縣青年抗日同志會”時,馬克昂為發起人之一。“七七”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全國燃起抗日鋒火,在這愛國有罪、賣國有賞,是非顛倒,烏雲翻滾的日子裡,馬克昂得到鍛鍊,並在鬥爭中成長起來。這一年十一月,由王文魁介紹,光榮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八年初,“海豐縣青年抗日同志會”宣布正式成立。馬克昂被選為縣幹事會幹事。青坑區(現改為赤坑)青抗會成立後,馬克昂利用假期時間,在可塘舉辦青乾班:以學校為基地,團結全體師生,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把統戰工作擴大到當時國民黨可塘區分部書記和青坑區長。一九三八年下半年,馬克昂參加縣委青乾班結束後,被批准參加中共海陸豐縣工作委員會青委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海豐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
致力於黨的組織建設事業
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一九三八年春,汪精衛集團叛變投敵,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和聲討。這時黨堅持團結抗戰,為反對投降而鬥爭。在這一新階段,一九三九年三月,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成立。八月,馬克昂被派到陸豐工作,初時以特派員身份參加陸豐縣委領導,九月任縣委組織委員,隨後任陸豐縣委書記。陸豐自重建黨組織之後,形勢比較有利,發展較快,但也帶來新黨員成份增多,不少黨員對黨的基本方針缺乏認識,工作經驗不足,且領導骨幹能力也較薄弱。如龍山中學有的黨員,在公開場合以“左”的面目出現,表現風頭主義,以致暴露了黨在龍山中學的面目。面對這一情況,身為縣委領導的馬克昂,及時抓好對黨員的形勢教育、組織觀念教育、統戰策略教育,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黨員思想和黨的素質,克服了出現的一些問題,推動了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培養骨幹,充實基層,一九四一年二月上旬(農曆正月初四日),在大安區下葫鄉水口村(現劃八萬區)山坑的一間小屋,舉辦了海陸豐地下黨黨員訓練班。訓練班的生活供應和安全保衛概由該村地下黨員負責。參加訓練班的黨員,有海豐縣的王文瑞、呂自憑、余復群、余立夫和陸豐縣的馬毓英、莫楊、鄭達飛、鄭學齡等八人。由馬克昂親自講解黨綱黨章等黨的基本課程,學習了唯物主義辨證法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論新階段》著作,以及統戰工作等理論。這次訓練班,對海陸豐地下黨的素質提高,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馬克昂在海陸豐中心縣委領導下擔任陸豐縣委領導職務期間,始終注意抓好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因此,陸豐地下黨的工作開展,是比較穩妥、實事求是的,沒有出現“左”的現象,還從形勢變化的實際出發,注意組織力量的調整和隱蔽,對少數比較暴露的領導幹部,也作了調整或撤退,既有利於工作,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些都與馬克昂堅決貫徹的方針政策,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戰鬥在抗敵救國前線
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是敵後游擊戰爭和抗日根據地最困難時期,日偽軍集中兵力加緊對我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清鄉”政策。一九四二年二月,馬克昂從陸豐縣委的工作崗位上調東江縱隊司令部任司令部機關協理員。這時東(莞)寶(安)前線形勢,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徐東來、黃文光的挺進隊、獨九旅等,不斷向我東縱進攻。此時,馬克昂很注意加強機關人員的政治工作,以穩定情緒,提高鬥志,加強必勝信心,推動機關業務部門,包括通訊聯絡、軍事情報、後勤物資保證等相互協調,溝通與密切了機關與部隊的聯繫。在作戰時,馬克昂認真貫徹上級的戰鬥部署,動員機關全體人員積極配合戰鬥。由於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作風民主,獲得部隊首長和戰士稱譽為一個好協理員。
一九四三年五、六月間,國民黨軍隊徐東來第一挺進支隊及黃文光、袁霞等部,集結大批兵力進攻我東縱。在一次遭到敵人突然襲擊的戰鬥中,我大部分機關人員隨部隊轉移,而馬克昂和其它的同志,因來不及衝出,被迫退到附近叢林地帶,結果被重重包圍。敵人進行猛烈圍攻和威脅,他們始終不屈堅持戰鬥。最後敵人採用極為惡毒的手段,不顧一切,縱火毀林,使一片林木化為灰燼。馬克昂等堅持戰鬥到最後的同志,燒傷後不幸被俘。他們當天被押解到敵人前沿指揮部所在地—東莞縣塘頭廈。馬克昂受到嚴刑拷打、威迫利誘,但他堅貞不屈,沒有向敵人泄露任何機密,大義凜然,嚴詞斥責敵人破壞抗日,出賣民族利益,是親者痛仇者快的千古罪人。數天后,敵人從馬克昂身上得不到什麼東西,便下手殺害。當押赴刑場時,馬克昂毫不畏懼,視死如歸,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抗日必勝,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等口號,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九歲。
噩耗傳出,東縱戰友和革命民眾無不悲痛。正在東寶前線工作的王文魁,曾在當時東莞中學黨支部主辦的刊物上,用“魏文庸”的筆名,發表了一篇題為《斗室憶故人》的悼念文章,對馬克昂不幸犧牲寄託衰思,表示深切的悼念。
(葉左傑根據馬毓英同志調查的材料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