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從探討馬克思的解釋學思想出發,對其學說中的哲學觀、辯證法、實踐唯物論、唯物史觀等重要內容進行了原哲學的解釋,同時依據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提出的大量新事實,對上述內容進行了當代語境下的探討和重新理解。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解釋學視域的馬克思
一 作者言說與讀者理解之間的函變
二 理解的前提與前提的理解
三 文本為作者存在與為讀者存在
四 文本意義的生產方式還原
五 邏輯事物的事物邏輯審視
六 語境的實踐論訴求
第二章 恩格斯反思的科學昭告——生產方式辯證法元理論的審視
一 理論遺憾的特定語境
二 思想自省的認知啟示
第三章 哲學觀的探賾
一 哲學的反思與超驗
二 哲學的縝密邏輯
三 哲學的理性執著
四 哲學的文化品格
1.精神生活的理性升華
2.人民智慧的精髓
3.時代的精神造化
4.文明的靈魂
第四章 實踐唯物論的學理分析
一 “實踐唯物論”發生學文化的必然性
二 關於“客體”的實踐論解釋
1.唯物主義諸形態的“唯物論”
2.實踐賦予自然界以“人的本質”
3.實踐對於感性世界的基礎意義與自然界的優先地位
4.主客體對象性關係的實踐規定
三 關於“人”的實踐論解釋
1.人類發生學的實踐追問
2.實踐建構人的社會存在
四 關於社會生活的實踐論解釋
第五章 唯物辯證法的新思考
一 辯證法研究的式微
二 辯證法範疇體系建構論的回顧與斷想
1.範疇體系建構論的思維軌跡
2.反思中的心悟
三 非線性系統理論對矛盾辯證法的補正
1.二元分析置疑
2.內外因理論的失語
3.個性與共性關係的審視
四 非線性系統理論對質量辯證法的參驗
五 非線性系統理論對否定之否定辯證法的深化
六 面對非線性系統理論的辯證法範疇
1.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論
2.必然性與偶然性關係的理論
3.“決定論”
4.條件與根據關係的理論
第六章 生產方式自組織機制解析
一 “自組織”與“互組織”的一般描述
二 生產力的自組織
三 生產關係的自組織
1.生產關係是一個自組織系統
2.生產關係的自組織機理
3.生產關係自組織對於生產力的反規定性
4.生產關係反作用的方式與功能
四 生產力的本性與主導地位
1.生產力發展的連續律
2.生產力發展的強變律
3.生產力發展的累進律
4.生產力發展的加速律
第七章 剩餘價值理論的當代詮釋
一 剩餘價值理論的原典闡釋
二 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代的爭議
1.歷史上的異議
2.當代的論爭
3.焦點和派別
4.思想根源
5.學理的啟示
三 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代的發展
1.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剩餘價值的生產與分配問題
2.關於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剩餘價值生產問題
3.關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剩餘價值問題
四 剩餘價值理論的當代意義
1.分析社會主義未來走向的重要依據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指南
3.指導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科學參照
4.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理論原則
後記
作者簡介
胡瀟,漢族,湖南湘潭人,1992年晉升為研究員並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現任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兼任中國社會與文化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中心《管理世界》編委、湖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年鑑》編輯。辭政從學以來,懷著強烈的學術使命感在哲學園地躬耕不息,先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l項,省、市級立項科研課題12項;獨立出版《理想與現實的沉思》、《文化現象學》、《民間藝術的文化尋繹》、《思想哲學》、《文化的形上之思》、《緣道》、《意識的起源與結構))等學術著作9部,主編、合作出版《現代管理心理學綱要》、《城市環境藝術》、《當代語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著作8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文藝研究》、《社會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教育研究》、《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等國家和省級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