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哲學軌跡

馬克思的哲學軌跡

《馬克思的哲學軌跡》是2007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憶石。本書主要講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馬克思哲學的確立、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對當代社會的影響。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第一章導論,第二章馬克思哲學形成的客觀環境、主體動因,第三章馬克思哲學的孕育(1842—1844年),第四章馬克思哲學的確立(1845—1846年),第五章唯物史觀的問世(1847—1848年),第六章馬克思哲學的驗證(1848—1872年),第七章馬克思的晚年探索(1873—1883年),第八章充實社會結構論,第九章完善社會形態論,第十章《人類學筆記》與當代社會主義,後記,

內容簡介

怎樣才能達到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對客觀、全面的認識?怎樣才能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指導功能?本書以這兩個問題為出發點,系統分析研究了馬克思的哲學,書中具體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馬克思哲學的孕育、馬克思哲學的確立、唯物史觀的問世、馬克思哲學的驗證等方面的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在當代
一、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命運
二、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影響
三、“讀史使人明智”
第二節馬克思哲學的分期
一、馬克思哲學的歷程
二、馬克思哲學的實質
三、馬克思哲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馬克思哲學形成的客觀環境、主體動因

第一節歷史選擇了馬克思
一、尖銳的經濟矛盾、激烈的政治衝突
二、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啟迪
第二節馬克思理解了歷史
一、親職教育及其烙印
二、理論探索的特色

第三章馬克思哲學的孕育(1842—1844年)

第一節從思辨唯心主義到人本唯物主義
一、批判宗教,論證自由(大學時期:1835.10—1841.3)
二、信仰動搖,轉向現實(《萊茵報》時期:1842.4—1843.3)
三、尋求鑰匙,提出新見(克羅茨納赫時期:1843.5—1843.8)
四、區分解放,獲取武器(《德法年鑑》時期:1843.9—1844.2)
第二節從人本唯物主義到歷史唯物主義
一、異化勞動論的創立(1844.3—1844.8)
二、制定形成中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1844.9—1844.11)

第四章馬克思哲學的確立(1845—1846年)

第一節新世界觀界碑的樹立
一、馬克思的思想轉折
二、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
第二節唯物史觀的創立
一、幾個概念的澄明
二、唯物史觀的起點
三、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第五章唯物史觀的問世(1847—1848年)

第一節唯物史觀的闡發
一、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
二、在批判蒲魯東主義中論證唯物史觀
第二節唯物史觀的問世
一、《宣言》產生的時代背景
二、《宣言》的主要理論觀點
三、《宣言》的理論特色

第六章馬克思哲學的驗證(1848—1872年)

第一節歐洲革命對唯物歷史觀的驗證(1848—1852年)
一、1848年歐洲革命對唯物史觀提出的新要求
二、歐洲革命對唯物史觀的驗證
三、唯物史觀的新發展
第二節四十年心血鑄就的成果(1867年)
一、艱辛的創作歷程
二、獨特的理論貢獻
三、辯證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馬克思的晚年探索(1873—1883年)

第一節晚年馬克思:湮沒與再現
一、“晚年馬克思”的被忽略
二、“晚年馬克思”的被發現
三、“晚年馬克思”的研究現狀
第二節馬克思晚年理論轉向的原因
一、西方社會的時代課題
二、東方社會的時代課題
三、原始社會展現的問題
四、唯物史觀面臨的問題

第八章充實社會結構論

第一節社會結構論的研究成果
一、社會結構論的研究對象
二、社會結構論的創立
第二節社會結構論面臨的挑戰
一、唯物史觀的潛在危機
二、社會結構論待反思的問題
第三節社會結構論的推進
一、史前社會研究的成果
二、“兩種生產”論的新探索

第九章完善社會形態論

第一節社會形態論的不同表述
一、“二形態說”
二、“三形態說”
三、“五形態說”
第二節對社會形態論的爭議
一、爭議的焦點
二、對“爭議”的辨析
第三節東方社會跨越“卡夫丁峽谷”分析
一、“跨越”的前提條件
二、“跨越”的現實基礎
三、“跨越”的理論價值

第十章《人類學筆記》與當代社會主義

第一節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與“村社社會主義”
一、“村社社會主義”
二、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與“村社社會主義”
第二節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證明
一、恩格斯與“民粹派”的爭論及其實質
二、列寧的論證及其實質:
三、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實踐證明
第三節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一、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局限
二、列寧對馬克思思想的發展
三、馬克思理論在中國的推進

後記

請有識之士前來編輯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