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是田子渝等創作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3月。

該書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詳細地勾勒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的歷史脈絡。該書力圖做到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放回歷史中去評判,不用歷史後期的政治結論作為評判前期歷史的標準,儘量客觀地展示歷史的本來面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
  • 作者:田子渝等
  • 首版時間:2012年3月
  • 字數:543000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六章。第一章描述中共建黨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自發傳播的歷史。第二章描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初期傳播在黨的領導下有組織地進行,集中論述了傳播機構、傳播陣地、傳播成果與傳播影響。第三章主要描述科學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非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流派進行的論爭,分析論爭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和影響。第四章描述蘇俄、共產國際指導下的傳播與影響。第五章主要描述國民黨人士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情況。第六章論述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的歷史性跨越,即揭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帷幕。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大幕的開啟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與馬克思主義傳播
第一節 初期傳播的主力軍: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
第二節 初期傳播主要大眾媒介
第三節 初期傳播主要渠道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第二節 傳播機構、雜誌、重要著作
第三節 傳播主要內容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最初結合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過程中的思想交鋒
第四章 在蘇俄、共產國際指導下的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與影響
第一節 問題與主義的論爭
第二節 與基爾特社會主義的論爭
第三節 與無政府主義的論爭
第四節 新村、工讀運動失敗後的覺醒
第一節 傳播馬克思主義是共產國際的基本任務之一
第二節 蘇俄、共產國際對華初期傳播的媒介與渠道
第三節 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初期傳播的內容與影響
第五章 國民黨人士與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初期傳播的歷史性跨越
第一節 主要傳播者與傳播媒體
第二節 主要內容介紹
第三節 對國民黨人士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評價
第一節 中共二大前夕共產黨人對民主革命規律的探索
第二節 中共二大革命綱領的制定
第三節 中共二大前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刊物

作品鑑賞

該書遵照列寧“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之內”的原則,堅持論從史出,不以人廢史,不以某人後來的地位作為初期傳播時的評判標準,一切均置於特定的歷史中去評判。在傳播媒體方面,該書一方面指出《新青年》《共產黨》《嚮導》《先驅》等在傳播中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也客觀評價《晨報》《星期評論》《建設》《今日》等的貢獻。在傳播者方面,一方面高度讚揚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毛澤東蔡和森等共產黨精英的先鋒作用,另一方面對李漢俊施存統張申府等的歷史功績也給予肯定,即使是像戴季陶周佛海這樣的反動人物,也不以他們後來的政治面貌而否定他們在初期傳播中的作用。對一些被歷史塵埃淹沒的人物,也儘量挖掘,如袁振英李季等,力求完整地再現歷史。
該書新觀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完善已有的觀點,或進一步論述,或辨正。二是根據新史料,提出了新見解。如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美國渠道、中國提出建黨思想的歷史考察、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傳入中國的時間、馬克思辯證法的傳入不應以瞿秋白1924年的《社會哲學概論》為準、國民黨人士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的歷史作用、《今日》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的積極作用、國民革命的歷史考察等。三是調用新的角度。新角度用“外在”(共產國際)視閾來討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致使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共時性結構關係在研究平台上建立起來,凸顯了共產國際組織上的領導、思想上的指導、經費上的支持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傳播的重要的因素,這拓寬了初期傳播史的研究視野。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期傳播史(1918—1922)》
2012年3月
學習出版社
978-7-5147-0162-3

作者簡介

田子渝,四川瀘州人,1946年生。1947年畢業於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中文科。現任湖北大學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武漢市文史研完館館員,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毛澤東思想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