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社會秩序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社會秩序研究》是東北師範大學2012年的一篇博士論文。該文主要闡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社會秩序研究
  • 關鍵字:社會秩序類現代性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範大學
  • 學位級別:博士
  • 學位授予年份:2012
  • 分類號:B03;B0-0
摘要,目錄,

摘要

“社會秩序的正當性與可能性?”這一社會哲學難題的提出,已然承諾了一個基本假定,即“良序是可欲且可能的”。但此種可能性的承諾並非事實指認,而呈現為價值公設。關於社會秩序的思想,根植於人的生命本性和實踐需要,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人們就在孜孜以求地探尋著一種個體自由發展與社會整合調諧的秩序化境。長久以來,圍繞社會秩序的建構,對其產生的根源、持存的原因以及良好社會秩序的建構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曠日持久地理論探討與實踐嘗試。良善社會秩序作為人性追求與社會設定的辯證統一體,既是一個關於人類存在和發展實然狀態的描述性概念,亦是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未來的理想性追求,彰顯了人的自然本性與自為本性、種的生命與類的生命的、個體行為同社會制度之間的辯證統一。 當今社會的秩序研究,直接來自於社會失序現象在現實領域的日漸凸顯,從而促發從理論層面進行反思並從制度安排上加以完善的實踐需求。文章力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視域內探討社會秩序的問題,以及在社會秩序構建的論域內闡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論文著重解決如下問題:第一,在思維方式的向度,檢視歷史上各種社會秩序觀內隱的“種”思維方式,進而提出社會秩序這一核心範疇的規範基礎與存在論根基;第二,在釐清社會秩序的規範基礎之上,深入解讀馬克思的經典文本,凝練概括馬克思社會秩序的思想框架,探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異化秩序的總體性批判與未來人類社會自由解放的“類秩序”追求之間的邏輯耦合,這是本文的重點之所在;第三,社會秩序在當代轉型中國的歷史境遇,以及世界性人類性的重大發展現實,實現馬克思思想同當代社會的現實互動,在馬克思社會批判話語中展開對中國社會和諧秩序的批判性建設。 當代社會發展的類觀念引導我們以人類共同體為基礎,構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並且能夠共同認同的理念——和諧共生的社會秩序觀。和諧社會秩序的觀念是中華民族以哲學反思的方式所表達的對於自身存在方式的自我意識和對理想生活的自覺追求,差異性與共同性構成共在世界的規範基礎和存在根據,人的尊嚴與價值的實現是其最根本的評價尺度。和諧的社會秩序表現為多元主體的共同在場與和諧共處,互動主體間的商談共識,為一種良善生活提供基本價值規範。在此基礎上,在公共事務領域中,人依循公共性的價值尺度,踐履與其他所有人共在共處的約束性規範,從而有效地維護和推動人類共同體的存續與發展。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8
  • 引言8-26
  • (一) 論題研究的歷史境遇8-12
  • (二) 社會秩序問題的研究現狀12-18
  • (三) “類”觀念社會秩序研究的致思路向18-26
  • 一、 馬克思的類觀念與當代社會秩序問題26-41
  • (一) 社會秩序研究的思維方式檢視26-32
  • (二) 類觀念的本質32-34
  • (三) 種思維主導下的社會失序34-41
  • 二、 社會秩序的歷史觀念41-52
  • (一) 社會秩序的歷史溯源41-47
  • (二) 東西方文化傳統中的秩序訴求47-49
  • (三) 社會秩序的類型49-52
  • 三、 馬克思類觀念社會秩序思想的理論架構52-73
  • (一) 社會生活實踐的存在根基53-57
  • (二) 社會化分工的生成方式57-61
  • (三) 揚棄異化的社會批判理論61-65
  • (四) 自由解放的類秩序追求65-69
  • (五) 歷史辯證法的方法論原則69-73
  • 四、 構建當代中國的和諧社會秩序73-99
  • (一) 中國傳統群體秩序觀探究74-83
  • (二) 中國社會秩序的當代重塑83-88
  • (三) 社會共同體構建的人性依據88-90
  • (四) 國外馬克思主義的他者鏡鑒90-93
  • (五) 建構和諧社會秩序的思想路徑93-99
  • 結語99-101
  • 參考文獻101-108
  • 後記108-109
  • 在學期間公開發表論文及著作情況1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