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主體論”研究》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資本主體論”研究
- 作者:劉梅
- 類別:政治類圖書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1347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僅僅圍繞“資本主體性”這一馬克思整個批判理論的核心思想,系統清理了“資本主體性”概念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並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了“資本主體性”的內在結構和思想淵源,進而提出,馬克思哲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的批判,也不是單純訴諸哲學史的形上學批判,而是對資本和現代形上學的雙重批判,即“資本—主體性”批判。這為我們批判性地考察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同時,這一思想又與馬克思的整個哲學觀變革一起構成了馬克思重新理解、考察和剖析現代社會的“資本主體論”。在當前的馬克思哲學研究中,只有準確把握馬克思哲學這種特殊的理論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馬克思所實現的哲學觀變革,以及對整個西方傳統哲學特別是內在意識形上學的根本超越。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資本主體性”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資本主體性”的發展歷程
一、“貨幣轉化為資本”
二、經濟現象的“三重顛倒”
三、“普照的光”
第二節 “資本主體性”概念的提出
一、資本作為“自行增殖的物”
二、資本作為“社會關係”
三、“資本作為主體”
第三節 “資本主體性”的實質
一、自行增殖的價值主體
二、顛倒的社會關係
三、異化的主體性
第二章 “資本主體性”的三副面孔
第一節 存在對資本的從屬
一、“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二、“生產勞動”原則的擴大化
三、存在作為“生產資料”
第二節 價值的“結構性革命”
一、“生產的終結”?
二、價值的顛覆與重構
三、資本對價值的僭越
第三節 文化資本化
一、大眾文化的興起
二、文化的非批判化
三、“資本自我”取代“主體自我”
第三章 “資本主體性”溯源
節 “主體”的“人化”
一、近代之前的“主體”概念
二、“主體性原則”的確立
三、人的主體地位的終確立
第二節 “上帝人本化”與主體形上學的確立
一、“實體即主體”
二、“上帝人本化”
三、從“意識優先”到“理性優先”
第三節 資本作為“主體化的實體”和“實體化的主體”
一、數學因素與現代形上學
二、價值“公約化”
三、資產階級價值譜系終形成
第四章 “資本主體性”的當代發展
節 從“商品生產”到“欲望生產”
一、“商品生產”與作為“缺失”的欲望
二、欲望從“缺失”到“生產”
三、欲望產生“現實性”
第二節 欲望與資本的合流:釐清現代性的生產邏輯
一、生命的“形上學”本性
二、資本“脫域化”與欲望“轄域化”
三、現代形上學的完成
第三節 “資本主體性”的“雙重架構”
一、現代社會的“雙重現實”
二、資本批判與哲學批判的統一
三、馬克思哲學的當代出場路徑
第五章 “資本一主體性”批判
節 馬克思超越意識哲學的內在邏輯
一、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
二、“感性能動性”為“意識能動性”奠基
三、“生產過程主體”取代“思維過程主體”
第二節 “自由勞動”在馬克思哲學中的本體論意義
一、黑格爾對勞動的“過程化”理解
二、馬克思對黑格爾勞動概念的繼承和批判
三、“自由勞動”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論意義
第三節 “共產主義”的關鍵字
一、“超驗”與“經驗”:超驗就在經驗之中
二、“勞動”與“遊戲”:勞動成為遊戲
三、“理論”與“實踐”:純粹理論生活理想的再現
四、“人”與“存在”:人和存在一起成長
五、“還鄉”與“詩意的棲居”
第六章 馬克思“資本一主體性”批判的內在張力
節 對馬克思哲學批判的通常理解及其存在問題
第二節 馬克思“資本一主體性”批判的理論內涵
第三節 馬克思“資本一主體性”批判的“超越維度”
第四節 作為“實踐形上學”的馬克思哲學
附錄 “內在”與“超越”——內在意識形上學的根本焦慮
參考文獻
索 引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