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奧利爾·斯坦因英籍匈牙利人(Marc Aurel Stein,1862—1943)原籍匈牙利。生於布達佩斯。於布達佩斯、維也納、都賓根等大學求學,後往英國牛津大學專攻考古學。畢生從事考古、探險與學術研究。1943年,逝世於阿富汗喀布爾市。曾在維也納、萊比錫、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887年至英屬印度,任拉合爾東方學院校長、加爾各答大學校長等職。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進行三次中亞探險。第一次中亞探險(1900- 1901)主要發掘和田地區和尼雅的古代遺址,考古報告是《古代和田》 (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險(1900- 1908)除重訪和田和尼雅遺址外,還發掘古樓蘭遺址,並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 又至敦煌,拍攝洞窟壁畫,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24箱、絹畫和絲織品等5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奧利爾·斯坦因
- 外文名:Marc Aurel Stein
- 國籍:英
- 出生日期:1862
人物簡介,探險經歷,敦煌騙寶,
人物簡介
馬克·奧利爾·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國探險家。原籍匈牙利。曾在維也納、萊比錫、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887年至英屬印度,任拉合爾東方學院校長、加爾各答大學校長等職。斯坦因1862年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猶太教徒,可是為了兒子的前程,卻讓他專門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他們認為,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是開啟猶太居住區之門的鑰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兒子開闢自由之路。後來的事實完全證明,他們精心的選擇的確很有遠見,這對斯坦因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斯坦因10歲時就被送到德國上學,在學校里學會了德語、英語,還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後來他在萊比錫和維世納上大學時又學會了梵文和波斯語,21歲時取得了大學博士學位。由此可見,他在學生時代就已表現出非凡的才華。25歲時他獨身一人來到印度、克什米爾地區,從此開始探險、測繪和考古事業。他是以一個地理學家為開端,進而成一名世人注目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從現在看來,他在探險中的發現和考古方面的貢獻,要比他在地理方面的貢獻大得多。他對事業的追求是十分執著的。只要是他認定要去做的事,無論有多么大的困難,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他都不會因此而放棄。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他終身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全部投人到他所熱愛和追求的考古探險事業上。
探險經歷
斯坦因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花在了亞洲腹地的探險考古活動。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進行三次中亞探險:
第一次中亞探險(1900~1901)主要發掘和田地區和尼雅的古代遺址,其旅行記為《沙埋和田廢址記》(Sand-buriedRu-insofKhotan,London,1903),正式考古報告是《古代和田》(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
第二次探險(1900~1908)除了重訪和田和尼雅遺址外,還發掘古樓蘭遺址,並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又走訪莫高窟,拍攝洞窟壁畫,並利用王道士的無知,廉價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其旅行記為《沙漠契丹廢址記》(1912),其中有敦煌騙寶經過的詳細記錄;其正式考古報告為《西域考古記》(1921),共五卷。
第三次探險(1913-1915)又重訪和田、尼雅、樓蘭遺址,並再次到敦煌,從王道士手中獲得五百七十餘件敦煌寫本,還發掘了黑城子和吐魯番等地的遺址,其正式考古報告為《亞洲腹地考古記》(1928),全四卷。還著有《在中亞的古道上》(1933),對二次探險做了簡要的記述。
1930年,擬進行第四次中亞探險,被南京政府拒絕,其所獲少量文物,下落不明。
第二次探險(1900~1908)除了重訪和田和尼雅遺址外,還發掘古樓蘭遺址,並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又走訪莫高窟,拍攝洞窟壁畫,並利用王道士的無知,廉價騙購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其旅行記為《沙漠契丹廢址記》(1912),其中有敦煌騙寶經過的詳細記錄;其正式考古報告為《西域考古記》(1921),共五卷。
第三次探險(1913-1915)又重訪和田、尼雅、樓蘭遺址,並再次到敦煌,從王道士手中獲得五百七十餘件敦煌寫本,還發掘了黑城子和吐魯番等地的遺址,其正式考古報告為《亞洲腹地考古記》(1928),全四卷。還著有《在中亞的古道上》(1933),對二次探險做了簡要的記述。
1930年,擬進行第四次中亞探險,被南京政府拒絕,其所獲少量文物,下落不明。
敦煌騙寶
馬克·奧利爾·斯坦因,他一生5次到莫高窟,1907年4次,1914年1次,每次都是以考古學者的身份而來,沒有帶帝國主義的一兵一卒到敦煌。他與藏經洞的監守者王道士所打的交道都是純粹的個人之間的試探、磨合和協商,與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在帝國主義列強的軍艦上籤訂條約完全不一回事。斯坦因的敦煌之行,連帝國主義的影子也沒有。
斯坦因是位考古學家,但不懂漢語,在1907年前往敦煌以前,他已經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和田、尼雅、樓蘭等地許多古遺址進行過發掘,盜取了大量文物和古代寫本,有相當多的陰謀伎倆。早在1902年,斯坦因就從他的同鄉好友、匈牙利地質學家拉喬斯?洛克濟(LajosLoczy)那裡,聽說過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畫和雕塑,所以考察敦煌成了他很早的探險計畫之一。
1906年斯坦因開始他的第二次中亞探險活動,1906年4月20日,由8人組成的斯坦因考察團從印度出發,他們越過帕米爾高原,來到中國新疆。斯坦因在喀什聘請了一個中國師爺――蔣孝琬,作為他的漢語翻譯和助手。他們沿古絲路東行,一路經過和闐、若羌、樓蘭等地,挖掘了著名的樓蘭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由於此時伯希和也在新疆考察,因此斯坦因一路比較小心,也大大加快了工作速度,為了是早在伯希和之前到達目的地敦煌。斯坦因打著要把“聖僧玄奘”從印度帶來的佛經送回原處的鬼話,以4錠馬蹄銀(約200兩銀子),盜走精美的佛經和絹畫上千件,共29箱,動用了一個浩大的馬車隊。斯坦因認為“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提並論”。
1907年3月12日,斯坦因到達敦煌。當時他還不知道發現藏經洞的事。因此只準備在敦煌藏經洞呆二個禮拜,簡單考察一下洞窟,並在敦煌補充一些東西,然後再去羅布泊沙漠進行考古發掘。但到敦煌不久,他從一位定居敦煌的烏魯木齊商人中知道了幾個前王道士發現藏經洞的事,引發了他對這一發現的很大興趣,便決定仔細考察一下。3月16日斯坦因到千佛洞,這時,王道士為了籌集修整洞窟的經費,到別處化緣去了。住在莫高窟上寺的一個小和尚給他看了一卷精美的寫經,斯坦因雖然不懂漢文,但從外觀上已經感覺到這種寫本一定很古老。於是他決定等到王道士回來後再作打算。為了節省時間,他返回縣城並禮拜見了敦煌的幾位地方官員,然後雇了一批工人,先去挖掘敦煌西北長城鋒燧遺址,獲得了大批漢代簡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