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貝爾斯

馬修·貝爾斯

馬修·貝爾斯(Matthew Bailes),1963年3月16日出生於澳大利亞中部愛麗絲泉鎮,天體物理學家,邵逸夫天文學獎獲得者,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斯威本天體物理和超級計算中心創始人、脈衝星及快速射電暴研究小組負責人,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桂冠研究員、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主任,斯威本科技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

馬修·貝爾斯於1984年在阿德萊德大學獲得榮譽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任研究員;1990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2年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研究員;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亞望遠鏡國家設施擔任研究員;1996年至1997年在墨爾本大學擔任研究員;1998年至2003年在斯威本科技大學擔任ARC高級研究員; 1998年至2010年在斯威本科技大學創立了天體物理學和超級計算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2013年至2016年擔任斯威本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2016年被任命為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主任;2021年出任斯威本科技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2022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2023年獲得邵逸夫天文學獎。

馬修·貝爾斯致力於脈衝星、快速射電暴和引力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修·貝爾斯
  • 外文名:Matthew Bailes
  • 國籍澳大利亞
  • 出生地:澳大利亞愛麗絲泉鎮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16日
  • 畢業院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22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2023年獲得邵逸夫天文學獎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3年3月16日,馬修·貝爾斯出生於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小鎮愛麗絲泉。
1984年,在阿德萊德大學獲得榮譽理學學士學位。
1989年,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任研究員。
1990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是星系動力學家Ken Freeman,博士論文還受到了當時在悉尼工作的脈衝星天文學家Dick Manchester的遠程指導。
1990年—1992年,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研究員。
1993年—1995年,在澳大利亞望遠鏡國家設施(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運營的世界級射電天文台的統稱)擔任研究員。
1996年—1997年,在墨爾本大學擔任研究員。
1998年—2003年,在斯威本科技大學擔任ARC高級研究員。
1998年—2010年,在斯威本科技大學創立了天體物理學和超級計算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
2013年,參與完成了澳大利亞第一部IMAX-3D電影《Hidden Universe(隱藏的宇宙)》的製作,電影在上映一年內成為澳大利亞票房第六高的紀錄片。
2013年—2016年,擔任斯威本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
2016年,被任命為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主任。
2021年,出任斯威本科技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
2022年,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2023年,獲得邵逸夫天文學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馬修·貝爾斯的研究主要涉及開發時域天體物理學儀器,並與他在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的合作者一起,將其用於脈衝星和快速射電暴的發現。他的團隊為Molonglo望遠鏡開發了一台超級計算機,用於計時脈衝星和發現快速射電暴。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2月AMiner平台數據,馬修·貝爾斯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皇家天文學會月刊)》《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經典引力和量子引力)》《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體物理學雜誌)》《Experimental Astronomy(實驗天文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60多篇,被引13200餘次,H-Index:63。
  • 科研項目
馬修·貝爾斯於2017年開始主導MeerTIME項目(某國際聯盟在MeerKAT陣列(對南半球時間脈衝星靈敏度最高的望遠鏡)上進行的為期五年的計畫,該計畫將定期安排1000多顆射電脈衝星進行相對論引力測試,搜尋超大質量黑洞雙星引起的引力波特徵,通過脈衝星故障監測計畫探索中子星內部,探索雙星脈衝星的起源和演化)。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馬修·貝爾斯的第一個學生鄧肯·洛里默(馬修·貝爾斯在英國卓瑞爾河岸天文台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給彼時讀碩士的鄧肯·洛里默指導過論文)和他一起發現了許多新的脈衝星,並共享了2023年邵逸夫天文學獎(共三位獲獎者,莫拉·邁克勞克林是唯一一位女性,她是鄧肯·洛里默的妻子)。
馬修·貝爾斯
鄧肯·洛里默、莫拉·邁克勞克林、馬修·貝爾斯(從左至右)
  • 教育舉措
馬修·貝爾斯率先將虛擬現實技術套用於教育領域,他還推動了斯威本科技大學天文學線上上的發展。
  • 教學培養
馬修·貝爾斯被斯威本科技大學授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首席導師資格,教授天文學相關課程。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皇家學會奮進獎學金
2015年
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桂冠獎學金
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
2020年
斯威本終身成就獎
斯威本科技大學
2022年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澳大利亞科學院
2023年
邵逸夫天文學獎
參考資料: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單位
擔任職務
——
100M Breakthrough Listen項目(投資6400萬英鎊,使用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尋找地外生命)
顧問
2021年—
傅立葉空間有限公司(Fourier Space Pty Ltd)
董事
參考資料: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馬修·貝爾斯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曾接待過訪問澳大利亞的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 興趣愛好
馬修·貝爾斯從小就喜歡數學和科學,6歲的時候他就對登月感到驚奇。國小時同學們稱呼他為“教授”,高中時,他的興趣從數學轉移到物理,他喜歡閱讀科學史,尤其是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他渴望成為一名科學家。父親再婚後,他有了一位在大學學習物理的繼兄,並指導了他一些物理相關的知識,幫助其打開了科學事業的大門。

人物評價

馬修·貝爾斯為建立澳大利亞在這些領域(脈衝星、快速射電暴和引力研究)的高國際知名度做出了重大貢獻(making major contributions to establishing Australia's high international profile in these areas)。(澳大利亞科學院評)
他(馬修·貝爾斯)在毫秒脈衝星的發現和計時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快速射電暴的發現做出了關鍵貢獻(He is a world leader in the discovery and timing of millisecond pulsars and has made pivo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Fast Radio Bursts)。(斯威本科技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