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

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1978年出生於浙江寧波慈谿市,畢業於浙江大學中文系(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師從著名戲劇文化研究學者胡志毅,大學畢業工作多年後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專修新聞學和電影攝影專業。曾擔任過新聞攝影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和製片人、紀錄片導演,電影攝影師, 創作了數百集的紀錄片及大量的電視和電影作品,在紀錄片創作上師從中國著名紀錄片製作人陳曉卿

現為專業電影製作人、導演。

同時擔任中影新銳(北京)影業公司總經理、製片人、導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寧波慈谿市
  • 出生日期:1978年
  • 職業:電影製片人、導演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執導影片《四戒》受邀參加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嘉賓展映
  • 代表作品:《最萌身高差》《花田喜事》
個人簡介,作品,

個人簡介

人生信條:不以善小而不為。
獲獎情況:
馬侃
第四屆澳門國際電影節優秀製片人金蓮花獎。
第66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中國新影人基金論壇優秀項目導演。
執導影片《四戒》入圍第四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第四屆英國萬象國際華語電影節。
執導影片《四戒》受邀參加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嘉賓展映。

作品

導演/編劇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往事》(三部)2006—2008
馬侃
《劇變滄桑》2007
《大戲黃梅》2009
《海上沉浮》2009
《兄弟訣》2011
四戒》2012
《胭花》
《最萌身高差》 2016
《花田喜事》2019
製片人
紀錄片《文軍西征》2007
紀錄片《民國疑案》2008
電視劇《屯戍西疆》2012
電視劇《良心》2013
電影《閨蜜》2014
電影《宅女偵探桂香》2015

  作品簡介
四戒
中文名:四戒
類型:喜劇,劇情
其它譯名:諸事不宜
主演:馮雷
地區:中國大陸
片長:95分鐘
導演:馬侃
上映時間:2012年6月8日
編劇:馬後課、苗強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四戒》是由馬侃執導,馮雷劉樺等主演的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極具荒誕色彩的喜劇故事,片中“偽養生大師、煤老闆、女主持、醫生、保險推銷員、黑車司機”等普通人物原本按照各自的生活線索運行,隨著情節展開,矛盾升級,每個人物之間原本潛在的聯繫也逐漸浮出水面,眾人因為一場車禍而糾纏在一起,每個人的命運也陡然轉變。該電影於2012年6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馬侃
該片以契合中國社會現實的故事架構,引發對中國轉型期社會矛盾的思考,並通過黑色幽默的方式,將人物命運進行戲劇化展示,反映中國現代都市複雜錯位的人際關係和欲望,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平衡以及欲望的平衡。

  

  
《大戲黃梅》
馬侃
《大戲黃梅》(又名《黃梅戲》),由著名紀錄片製作人陳曉卿任總導演,馬侃任執行總導演,金晨煜任總攝影,是陳曉卿的紀錄片團隊繼2007年打造大型自然類紀錄片《森林之歌》後,把目光轉向獨具魅力的黃梅韻。在進行了長期和深入的調研工作和專家論證之後,力求將該片打造成一部最權威的黃梅戲影像志。《大戲黃梅》堅決採用“大歷史觀”的理念和方法來觀照黃梅戲百餘年的歷史,大歷史觀又被稱作整體史觀,它的主體精神表現為由過去相互割裂的人物史、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全面轉變為“社會的歷史”(注意:不是“社會史”),是一個“整體的社會”。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精神狀態、社會生活、生態環境等等都是相互聯繫的有機構成,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必須用整體主義的眼光全面考察歷史。 本片大膽突破了傳統的紀錄片和舞台劇拍攝手法,在影像上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另類風格。
《大戲黃梅》雖然講述的是黃梅戲這種源於鄉野的民間戲曲百餘年的發展歷程,卻不是非常狹隘的單講黃梅戲。不論是黃梅戲的起源、發展,還是黃梅戲圈內的傳奇人物,都是置諸大背景下做“以大觀小”的討論,力圖讓看似“孤立”現象在文化各因子錯綜複雜的大構架中找到合適的坐標。   在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入選名單中,安徽省安慶市和湖北省黃梅縣申報的黃梅戲均榜上有名。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同時也說明了,黃梅戲已經面臨著一種困境,在各種文化濫觴的中國社會,已經處於一種弱勢地位。《大戲黃梅》的拍攝,可以說是對黃梅戲藝術的一種“搶救”,其中涉及到的黃梅戲表演大家、戲迷等歷史見證人大部分已經去世,很多在世的也都是高齡老人。本片的創作人員本著對藝術認真的態度,一次次登門拜訪老藝術家、老戲迷,像時白林、鄭立松、王冠亞等見證人都是元老級的人物了。他們被劇組的真誠所打動,說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很多觀點和事實都是在本片中首次披露。
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
在梳理黃梅戲百年歷程的過程中,創作者逐漸發現,一種民間戲曲的產生和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注重創新和觀眾體驗,小到一個黃梅戲班,或者一部黃梅調電影,大到整個黃梅戲產業和文化,就能突破瓶頸,取得新的發展。《大戲黃梅》滿懷希望,在歷史的長河中,對黃梅戲自身的藝術生命力進行深入挖掘,也是為了給今天的黃梅戲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鑑。因為百餘年來,黃梅戲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順應著時代潮流不斷進取,在維護相對原生態的文化發展環境和發揮黃梅戲文化的社會功能方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全球化進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獨特的文化、審美價值,又能在市場經濟的大風大浪中穩步前行,是黃梅戲面臨的首要問題。
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
帶著這樣的思考,《大戲黃梅》在創作過程中,特別注意黃梅戲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節點”。一個是上世紀50年代,黃梅戲藉助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拍攝出《天仙配》《女駙馬》等熱門電影,培養了眾多戲迷;第二個是上世紀後二十年,黃梅戲又利用電視劇這種形式,創造了一個黃梅電視劇的神話,也讓黃梅戲的知
馬侃(電影製片人、導演)
名度進一步提升。進入新世紀,黃梅戲又吸收歌劇、舞劇和歷史劇等元素,編排《徽州女人》《鞦韆架》《風雨麗人行》等新劇,在傳統與創新的兩條道路上不斷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