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一家》是葡萄牙作家埃薩·德·凱依羅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80年。
《馬亞一家》主要是講述葡萄牙一個古老貴族的沒落,以及年青一代知識分子對待生活的態度,從而反映出十九世紀末葡萄牙上層社會的保守和缺乏生機的狀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亞一家
- 外文名稱:Os Maias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埃薩·德·凱依羅斯
- 字數:510000
- 首版時間:1880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阿方索和他的妻子婚後育有一子,名叫佩德羅。他非常依賴自己的母親。在母親去世後,他非常的痛苦。直到認識瑪利亞·蒙福特,後來他和這位女性結了婚,儘管他的父親阿方索一直都不同意。他們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卡洛斯,女兒叫瑪利亞。婚後,佩德羅的妻子愛上了一個義大利人,後來和這個義大利人帶著女兒離開了里斯本。當得知這件事情之後,佩德羅非常痛苦,選擇了自殺。兒子卡洛斯跟著祖父阿方索生活,後來接受了阿方索推崇的英式教育。阿方索曾希望自己的兒子佩德羅能夠接受英式教育,不過說服不了妻子,後作罷。
幾年後,卡洛斯前往科英布拉讀書,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醫生,並且在祖父的幫助下開了一家診所。後來他在朋友的晚宴中認識了一位女性(瑪利亞)。這二人很快墜入愛河。卡洛斯一直認為自己的姐姐已經去世。瑪利亞知道自己確實有一個弟弟,不過據她所知,他的這個弟弟好像在倫敦去世了。兩個人一直秘密地戀愛。直到後來有一天他得知原來瑪利亞是自己的姐姐,剛開始他非常的害怕,但是後來依然和瑪利亞保持這種不正當的關係。後來阿方索得知了這件事情,一怒之下病倒了,不久之後也辭世了。
創作背景
埃薩·德·凱依羅斯最初的創作為浪漫主義風格,後來他了解到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閱讀了大量現實主義的作品,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認為,作家要客觀地描寫社會現實。應該以改善這種現實為目的,並作出自己的貢獻。小說家就不應該去描寫個別的和特殊的現象,而應該去描寫一個社會集團或者一個階層的典型事例。凱依羅斯把他對葡萄牙社會弊病所做的診斷以及對未來民族前途的看法都寫在小說《馬亞一家》中。
人物介紹
卡洛斯
卡洛斯是《馬亞一家》這部作品當中的主角之一。他熱愛科學同時生性輕浮,他從事醫生只是因為自己喜歡而並不是因為責任。他是佩德羅和妻子所生的孩子,但是除了很小的時候,他和自己的父母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聯繫。他是由自己的祖父阿方索帶大的。在自己母親跑到義大利,父親自殺之後,他由自己的祖父阿方索來照顧,卡洛斯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而不是和自己父親一樣接受的是葡萄牙的浪漫主義教育。英式教育規矩很多,而且非常強調體育鍛鍊,這點和葡式教育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在這種教育下,卡洛斯成長為了一個不論身體還是頭腦都非常棒的小伙子。後來卡前往科英布拉求學。在租住的房子中,他和朋友們過著非常混亂的生活,在這裡他們談天說地,談藝術、談政治、談哲學。在畢業之後,他回到里斯本,在祖父的幫助下開了一家診所。而後沉浸到了里斯本的萎靡生活當中,身邊每天都是女伴、朋友、冒險。卡洛斯和瑪利亞開始並不知道他們之間有血緣關係,所以他們很快墜入愛河,甚至決定離開里斯本去別的地方生活。當祖父知道後,一病不起後來去世了。在祖父去世後,卡洛斯一直非常的傷心,整個生活也是一團糟。就這樣,一個本來英俊、聰明、雄心壯志有教養的這么一個年輕人,本來是會成為生活中的勝利者,可是現在卻注定和他的父親佩德羅一樣走向失敗之路。他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他所受到的教育,而是因為他所處於的環境——一個寄生的社會、懶散、虛無沒有任何動力,同時也因為一些遺傳方面的因素——他父親的脆弱、膽怯、自私和虛無以及他母親的放蕩不羈的性格。
在文中作者經常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名叫尤比西奧。其實作者的意圖非常的簡單,他希望通過對於卡洛斯和尤比西奧所受教育的對比來揭示兩種不同教育下的結果。
瑪利亞
瑪利亞(卡洛斯的姐姐)生活在一個巴西猥瑣男人的身邊。當她回到里斯本之後,她認識了卡洛斯並成為了他的情人。她和卡洛斯之間雖然二人都不知道但是一直保持著一種不倫之戀。
瑪利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她的個子不低,一頭金髮,性感而且精緻。她有著女神一般高貴的步伐,她是高等文明之花,在一幫女性之中就她最顯眼。從心理上,我們可以感知到瑪利亞從來都不會成為批評的對象,對於她的描述其實並不是很多,對於她的過去我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正是這種模糊性增加了環繞在她身邊的魅力。書中對於瑪利亞的描述基本上都是通過他和其他女性人物的對比而進行的,同時我們通過卡洛斯的視角也能對瑪利亞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當然對於卡洛斯而言瑪利亞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當卡洛斯第一次聽到瑪利亞的名字時,他就覺得這個名字非常的完美,和這位女性的那沉靜的美搭配的天衣無縫。
瑪利亞在文章中被描述成一個墮落到凡間的女神,在一幫里斯本的庸脂俗粉中她顯得是那樣的突出。瑪利亞象徵著浪漫的女主人公,這位女主人公一直為命運所迫,但是最終她終於找到了(雖然只是暫時)她生命的意義:在於激情、在於愛情。當然這一切都是卡洛斯給他的,她是真心愛著卡洛斯。她其實也是過去、成長生活環境的犧牲者。
佩德羅
佩德羅是阿方索的兒子,同時也是卡洛斯和瑪利亞的父親,他在妻子離開後選擇了自殺。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典型的葡式浪漫主義教育,這一直和他父親阿方索的想法衝突,因為阿方索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接受英式教育。阿方索的妻子是一位狂熱的天主教徒。當他們在英國居住時,他妻子的這種狂熱天主教情節變得愈發嚴重,因為英國是新教國家。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接受英式教育,於是她專門從里斯本請來了一位神父來讓自己的兒子接受典型的葡式浪漫主義教育。當佩德羅長大之後,他成為了一個柔弱而且憂鬱的人。他的性格非常的急,而且非常的軟弱,與此同時情緒非常的不穩定。他經常會有一些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他就會好幾天都不說話,看起來非常的憔悴,眼神憂鬱。作者在對佩德羅進行描述時,非常突出佩德羅和母親之間的關係,說明其受母親影響非常的大。佩德羅其實是里斯本當時社會環境的犧牲者,同時也是這種倒退教育的犧牲者。他唯一的感情就是對於母親的愛,所以在母親去世之後,他才會變一蹶不振,痛苦萬分,不能自已。一直到他認識瑪利亞·蒙福特,他對瑪利亞·蒙福特的愛甚至讓他開始和自己的父親作對。儘管外表強壯,但是他的內心確實非常的懦弱,這也證明了為什麼他會在瑪利亞·蒙福特離開之後選擇自殺,因為我們一般都認為自殺是懦弱者的行為。
瑪利亞·蒙福特
瑪利亞·蒙福特是一個非常具有控制欲的女性,後來她成為了佩德羅的妻子,並和佩德羅有了兩個孩子:卡洛斯和瑪利亞。從瑪利亞·蒙福特這個人物形象中,我們也能看出這部作品受到了自然主義的影響。瑪利亞·蒙福特的父親過去一直從事黑奴的販賣,在對待瑪利亞·蒙福特的態度上,父親一直對她都是非常的輕視。瑪利亞·蒙福特沒有怎么受過教育,父親對她一直也是疏於管教,雖然在物質上還不錯,但是在道德教育上她幾乎沒有接受過太多的約束。所有上述這一切都造就了瑪利亞·蒙福特善變、輕浮的性格,她喜歡被男人們追求,即便是在結婚後。後來的對於丈夫的背叛,對於兒子的拋棄以及艱難的後半生(生活落魄,之後經歷了貧窮和疾病)都是她多變、輕浮性格造就的。
作品鑑賞
小說描寫葡萄牙一個古老貴族馬亞一家的沒落以及年輕一代知識分子對待生活的態度,從而反映出19世紀末期葡萄牙上層社會的保守凝滯和缺乏生機的狀態。這部結構巧妙的小說深入到了貴族階層及其親朋好友的生活世界,展示了為君主制效力的大臣們的狂妄無知,大金融資本家無處不在的無形影響,暴發戶令人作嘔的自我吹噓,外交官的卑鄙伎倆以及貴族婦女的生活瑣事和浪漫幻想,構成了一幅社會世態的畫卷。小說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沒有劇烈激盪的矛盾衝突,也沒有深刻細膩的心理分析,卻極其準確地刻畫出葡萄牙社會懶散成習的惰性,這正是馬亞家沒落和葡萄牙社會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作家相信,只有通過場強烈動搖萄萄牙社會的災難才能重新譜寫它的歷史。埃薩在繪製這幅葡萄牙社會畫卷時,並沒有描寫農民、工人等勞動者,這也許因為他對這一人數最多的社會階層缺乏了解,才作出了許多悲觀的結論,使作品具有濃重的悲觀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若澤·馬里亞·埃薩·德·凱依羅斯(1845—1900)生在波武阿——迪瓦爾津,是個私生子。他的生父是個法官。由於他體會了受歧視的生活。他常把那些虛偽的家庭倫理道德、私通和亂倫作為揭露和鞭苔的對象。大學期間。他參加了“七十年代派”(也稱“科英布拉派”)後擔任該團體刊物《投槍》主編。在《葡萄牙新聞報》上發表過散文詩。《阿馬羅神父的罪惡》是他的第一次嘗試。寫於1876年。1878年發表另一部長篇小說《堂兄巴濟利奧》。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意模仿《包法利夫人》。作者最認為成功的小說是《馬亞一家》(1880)。逝世後他的長篇小說《首都》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