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為芽大,橢圓形,長約7-8毫米,芽鱗密被白色貼伏柔毛,葉先端漸尖或有時尾狀漸尖,而不為長尾尖;子房無毛。
參看:西藏釣樟(原變種)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5-1590米的山坡、溪邊。
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
主要價值
枝、葉、樹皮含芳香油及膠質。廣西民間將葉粉調入豬飼習韋使其變稠且有香味,豬喜 食可增膘;樹皮藥用可清涼消食。廣東羅浮山將葉作為米粉糊香料。
本種提示
本變種葉的變異較大,從紙質到近革質,新葉發出後被毛,後漸脫落成無毛或近無毛, 卵形到披針形,葉緣稍下卷,網脈通常成小窩狀或細網狀,易與川釣樟(變種)L. pulcherrima (Wall.) Benth. var. hemsleyana (Diels) H. P. Tsui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