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簡稱“浸大”(HKBU),位於香港九龍塘,隸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管轄,也是香港八所重點公立大學之一,浸大是一所立足國際的研究型博雅大學、是一所香港特區政府全面資助的公立文理綜合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為學生提供廣泛多元、跨學科及具有創意的教育,不僅在藝術領域、人文領域專業基礎紮實,還在科學及中醫領域上不斷帶來突破。

香港浸會大學的前身是註冊於1955年並成立於1956年的香港浸會書院。1972年經香港政府許可,更名為香港浸會學院。1979年,學校開始推行“2+2+1”學制,四年後又改為“2+3”學制。1994年經立法局批准,香港浸會學院正式更名為香港浸會大學,並於2012年開始,推行新的四年學制。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101-200名,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第63位。2025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第252位。

截至2023年,學校由九龍塘校區,啟德校區,石門校區,荃灣校區4個校區組成。賽馬會創意校區正在建設中,預計2024年開放。學校有50多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跨學科研究室,3個離岸研究所。學校授予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共設有8個二級學院,共設46門學士學位課程,33門博士學位課程,74門碩士學位課程。截至2023年,學校現有教師1698名,本科生9130名,研究生4996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浸會大學 
  • 外文名: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簡稱:浸大、HKBU 
  • 創辦時間:1956年3月5日 
  • 創辦人林子豐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研究型博雅大學、文理型綜合大學  
  • 學校特色滬港大學聯盟成員(2018年) 
    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2016年) 
    京港大學聯盟成員(2018年) 
  • 主管部門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 
  • 現任領導:衛炳江(校長) 、陳鎮仁(校董會主席) 
  • 本科專業:27(截至2023年) 
  • 院系設定:8 
  • 校訓:篤信力行 
  • 校歌:《香港浸會大學校歌》 
  • 校慶日:4月20日 
  • 地址:香港九龍塘窩打老道224號(主校區) 
    平山觀塘道51號(啟德校區) 
    沙田區安睦街8號(石門校區) 
    荃灣區怡樂街2-12號(荃灣校區) 
    香港九龍塘聯福道30號(賽馬會創意校區)(建設中) 
  • 主要獎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8年) 
    國家教學成果獎(2020年) 
  • 知名校友陳永光 、鄭丹瑞 、潘烈文 、曾順福 、鄭婉華 
  • 榮譽博士邵逸夫楊振寧、季羨林、孫燕華、沈向洋、許鞍華、饒毅等 
  • 榮譽院士王錦輝陳瑞球查毅超霍啟剛 等
  • 發展定位:領先亞洲、立足世界的博雅大學 
  • 教師人數:1698(截至2023年) 
  • 學生人數:17682(截至2023年) 
  • 占地面積:126200 m((截至2023年))    
歷史沿革,香港浸會書院,香港浸會學院,香港浸會大學,辦學條件,學院及下屬院系,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錄取方式,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九龍塘校區,啟德校區,石門校區,荃灣校區,賽馬會創意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友情況,科教界,政治界,文藝界,商業界,所獲獎項,國際排名,

歷史沿革

香港浸會書院

香港浸會大學前身為1956年創立的香港浸會書院。1956年3月5日,香港浸會書院校董會成立,首任校長為林子豐博士,黃汝光博士為校董會主席,林子豐博士為校長,晏務理博士為副校長。開辦四年制文憑課程,有學生一百五十三人,借用九龍何文田培正中學部分課室作為校舍。1961年,設立文理兩學院。1965年,成立商學院。1966年,香港浸會書院第一座校舍落成,位於窩打老道。1967年,擴設“五年制”,招收預科生,並改良學系組織。1970年,獲教育司署核准為香港第一間政府承認的私立四年制專上學院。1971年,董事會任命謝志偉博士、陳彥民博士為校長及副校長。

香港浸會學院

1972年,獲香港政府許可,改名為“香港浸會學院”。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評定學院畢業生的學術水平與大學學士的學歷相等。1973年,國際教育協會發表證明香港浸會學院學術水平的《國際教育協會報告》。美南浸信會大學聯會一致通過,香港浸會學院所頒發的文憑,與美南浸信會所有大學和學院的學士學位相等。1975年,學校成立謝再生紀念館,成立校外課程部。1979年,學院開始獲政府資助,推行“2+2+1”學制,首兩年為院制基礎課程,其後為兩年的系制文憑課程和一年的榮譽文憑課程。1980年,紹邦樓、校園正門牌樓及區樹洪花園相繼落成。1982年,學校建成星島傳理中心。1983年,立法局通過《香港浸會學院條例》,使學院成為獨立的高等教育機構,具備開辦學位課程和頒授學位的資格。方樹泉圖書館落成。原有的“2+2+1”學制轉為“2+3”學制。1985年,學院借用聯福道政府物料供應處五個貯藏庫,改作臨時校舍,稱為“聯福道校舍”。1986年,學校開辦第一批學士課程。1987年,文學院和社會科學院遷往聯福道地段的臨時校舍。1988年,立法局通過《香港浸會學院(修訂)條例1988》,明確規定浸會學院頒授的學銜及榮譽學銜,包括學位及榮譽學位。商學院易名為工商管理學院。楊瑞生紀念館建成。1989年,邵逸夫大樓和查濟民科學大樓舉行開幕典禮。招收首批哲學碩士研究生。1990年,校外課程部升格為校外進修學院。1991年,傳理學系升格為傳理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

香港浸會大學

1994年11月16日,立法局三讀通過香港浸會學院正名香港浸會大學。1996年,學校建成區樹洪紀念圖書館。1997年,新校區建成,並被命名為浸會大學道校園。1998年,開始招收外地交流生。1999年,中醫藥學院成立。2002年,學校成立研究院。學生宿舍落成入伙。2003年,獲政府撥出沙田石門的三幅相連土地,興建持續教育學院轄下的國際學院校舍,以及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國小。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正名為「香港浸會大學」
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在中國內地的珠海市建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合作辦學)簡稱UIC,成績合格畢業時,本科學生獲頒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學位。2006年,學校成立視覺藝術院,同時沙田石門校園國際學院成立,提供副學士及自資學士學位課程。2007年,學校建成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2011年,學校成立創意研究院和通識教育處。2012年,學校實施大學四年新學制。2013年,創辦饒宗頤國學院,同時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成立“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0年7月,香港浸會大學加入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
2021年5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二期校園開工建設。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被選為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服務契約承辦機構。中醫醫院選址在香港將軍澳,預計於2025年落成並開始投入服務。
2024年4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高等研究院成立。

辦學條件

學院及下屬院系

香港浸會大學共設有八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傳理學院、理學院、視覺藝術院、社會科學院及持續教育學院。
學院及其專業
學院
學系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英國語言文學系
語文中心
宗教哲學系
人文及創作系
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學系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
管理、市場及諮詢系統系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互動媒體
傳播系
新聞系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國際學院
生物系
化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
數學系
物理系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
地理系
教育學系
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
歷史系
社會學系
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
社會工作系
香港浸會大學創意藝術學院
電影系
音樂系
視覺藝術系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
統計時間:2024年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香港浸會大學共有55門學士課程,其中有5門跨學科和個性化課程。跨學科課程為商業計算和數據分析,藝術與科技,環球娛樂,社會科學以及健康與社會福祉創新。另有67門碩士課程,32門博士課程。
香港浸會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項目(MBA)共設定16門學科,其中11門為核心科,3門為必修科,而其餘兩門為選修科。研究生授課模式分為兩種,研究式研究生課程以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關於研究型研究生課程,學校提供PRg博士以及碩士學位,即哲學博士(PhD)和哲學碩士(MPhil)。
2013-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排名香港第3位、世界第81位。浸大工商管理學院為香港首家獲得三重國際頂級認證的商學院,位列世界前1%,並於2018年入選《金融時報》“亞太區25所頂尖商學院”。在2022-2023年度U.S.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位列133名,計算機科學系位列197名。在2023年度軟科中國大學學科排名中,香港浸會大學圖書情報學科位列47名,傳播學位列51-75名。2023年,浸大在CSRankings資料庫領域位列世界第12位。在2024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傳播系亦位列全球51-100名。
2024年QS香港浸會大學分科排名
學科名稱
排名
地理
151-200
傳播
51-100
英語文學
201-250
語言學
251-300
經濟
301-350
經濟管理學
251-300
社會學
301-350
會計財務
301-350
數學
351-400
參考資料:QS世界大學排名
統計時間:2024年
2022-2023U.S.News香港浸會大學學科排名
學科名稱
排名
化學
794
計算機科學
197
材料科學
447
臨床醫學
809
數學
133
社科與公共健康
280
藥理學與毒理學
363
參考資料:U.S.News
統計時間:2024年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學校共有1698名教學人員,其中1287名為全職教學人員。學校有1位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4位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114位榮譽大學院士。有52名學者被美國史丹福大學評為全球頂尖2%的科學家。香港首位獲得“楊振寧獎”的物理學家來自浸大。
教師名單
獎項類別
獲獎時間
名單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2年
黃英豪、呂愛平
2023年
賈偉、蔡宗葦
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2021年
郭毅可
榮譽大學院士
1990年至今
葛培禮、何嘉坤、呂寧義、姚珏、區田豐、施南生、舒其望、徐莉、吳蠻、陳冠中、梵志登、許華傑等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
2020年
柳愛萍
香港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畫
2020-2021年
張曉明
2023-2024年
周昌松
張美君
楊振寧獎
2022年
馬冠聰
統計時間:2023年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香港浸會大學為了給學生提供最佳學習體驗,在2017年成立了創新服務學習中心,該中心在正規課程中推廣服務學習。2021-2022年,創新服務學習中心啟動了“遙距電子服務學習”項目,套用新科技鑽研新常態下教與學的方法,在疫情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
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科文理兼備,始創辦多個學院和學術課程。大學的視覺藝術院和電影學院是香港首創的,還有香港首個全日制傳理學、中醫藥學、人文學及歐洲研究學士學位專業、以及“創業及創新學”專修。2019學年開辦三個新專業,包括創意產業音樂學士(榮譽)、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理學士(榮譽)、以及理學士(榮譽)主修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2020學年浸大開辦兩個新專業,分別為環球熒幕演技藝術學士(榮譽)與全球及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學士(榮譽)。2022學年浸大不但成立了創意藝術學院,更推出四個跨學科專業,包括“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榮譽)”、“工商管理文學士(全球娛樂)(榮譽)”、“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榮譽)/理學(榮譽)”,以及“文理及科技學(榮譽)自訂主修”專業。
教學措施
香港浸會大學秉持全人教育理念,為了達到為本科生提供自由開放的全人教育目標,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每六年都會對大學進行一次質素核證工作,報告指出浸會大學嚴把學術標準、提升“教與學”質量、抓緊真實評估、對學生學習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搭建就業網路併力推“多元共融招生政策”。
為了全面強化全人教育,香港浸會大學還設定了通識教育課程,學分總計18分,通識教育課程強調跨學科學習,讓學生透過不同層次的科目,發掘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並能將所整合的知識加以實踐和運用,旨在展示博雅教育的要素,如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同理心等。
為提供更全面的學習機會,香港浸會大學還設定了聯通課程,該課程通過研討會、校園活動、工作坊及體驗式學習活動等非正式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新入學的新生需要在首四個學期內完成至少八項聯通課程活動,否則將無法學習第五學期的課程甚至無法畢業。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香港教資會傑出教學獎2項。
教育成果(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學術誠信與道德——擴增實境技術
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聯校心理健康推廣計畫
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跨學科英語課程
2022年度香港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線上遠程協作項目
2019年度香港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兒童作為消費者:針對青少年的行銷
2022年度國際高校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
“翻轉教室”教學法
2022年度國際高校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
“學生自我效能及參與”教學策略
2022年度國際高校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
統計時間:2022年

合作交流

香港浸會大學致力於不同層面推動校園國際化,同時開拓不同的國際平台,以此開闊學生視野。大學與世界各地超過300間學府結成夥伴院校,每年讓400多名學生得以參加交換生計畫。
國際合作
香港浸會大學與北美、南美、歐洲、大洋洲、亞洲、非洲及亞洲等知名學府簽訂交換生協定書,每年協定互派交換生學習,交換為期半年或一年。學校在暑期還設有海外訪學計畫,學生可申請在暑期前往北美、亞非地區、歐洲及澳大利亞的高等學府進行交流學習。截至2023年,共開設12門海外雙學位學士課程,與英國約克大學、波蘭華沙大學、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等5所頂尖國際學府開展交換生計畫。
學生事務處設有環球工作體驗計畫。學生事務處會提供3-6個月的海外實習機會,這計畫不但有助學生將來的就業,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及溝通能力,強化了他們的處事技巧,令學生對未來選擇在不同的地域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中國國內交流
2022年6月30日,香港浸會大學與內地18所大學以線上形式共同舉辦“共融共贏再啟新程”校長論壇暨香港浸會大學與內地一流高校合作簽約儀式,此次與香港浸會大學同時簽約的內地大學有: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昌大學、山西大學、貴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以及中南大學。
自2022-2023學年起,香港浸會大學舉辦多個“大灣區事業考察團”及“大灣區創業考察團”,透過參訪大灣區的企業及初創公司,讓學生了解大灣區企業發展、就業市場、工作文化、創業生態等,累積參加學生人次超越200位。合作夥伴包括德勤中國、金蝶軟體(中國)、亞太水治療康復研究中心、東莞濱海灣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華南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基地、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等。
2023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學術交流備忘錄》,旨在促成雙方在學生及學者互訪、合辦學術活動、開展人文社科研究等領域的合作。

錄取方式

香港浸會大學採取獨立招生,沒有參加內地統招,31省市區的應屆高考生(包括復讀生)可申請入學,有意報讀者須直接向大學遞交入學申請。申請學生需高考成績達所屬省市區報讀第一批重點高校的分數線(一本線/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或以上,英語分數達到110分,根據專業的不同或將設定入學面試。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高考生申請人數高達7489人,其中錄取內地高考學生179人。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有6個跨學科研究實驗室,50多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離岸研究所。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平台一覽
類別
創立時間
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3-07
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香港浸會大學)
2013-10
跨學科研究實驗室
2020-06
計算醫藥學實驗室
系統健康研究實驗室
數據經濟實驗室
智慧型社會實驗室
人工智慧的倫理與理論實驗室
研究所
2016
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
2004
裘槎環科所
2002
香港浸會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科學聯合研究所
2015
整合生物信息醫學與轉化科學研究所
2012-09
香港浸會大學羅守輝骨與關節疾病轉化醫學研究所
2016
香港浸會大學精準醫學與創新藥物研究所
1993
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
2013-01
饒宗頤國學院
2011
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2011
計算及理論研究所
2002
北京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套用數學聯合研究所
研究中心
2015
健康及醫療資訊學研究中心
2005
數學圖像及視像中心
1996
非線性研究中心
2008-11
量化系統生物學中心
2004
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線性與複雜系統聯合研究中心
2018
金衛醫療神經再生研究中心
1992-11
統計學研究及諮詢中心
2014
亞洲能源研究中心
1992-5
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
1991
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2001-07
中國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
2007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2004-11
公司管治與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2016
電影與動態影像研究中心
2006
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
2001
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
2001-07
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1994
翻譯學研究中心
2016
香港中醫藥表型組學研究中心
2008
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套用研究中心
2009-06
比較管治與政策研究中心
2002-01
近代史研究中心
2014-10
高智明伉儷帕金森症研究中心
2014-09
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
2014-09
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
2009
岑堯寬岑碧泉紀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
2015-02
康臣腎病中藥研究中心
2019-10
中國EQUATOR中心
香港境外研究中心(研究院)
2000-07
2013
2015-04
統計時間:2023年

研究成果

成果統計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並於2020年再獲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23年,學校登記了25個專利,被授予了26個專利權,獲授予的技術授權100個。浸大中醫藥學院在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領域先後取得多項國際專利。
科研亮點
項目統籌
項目名稱
時間
劉際明教授
網路智慧決策與行為動力學研究
2018-2019
蔡宗葦教授
複雜環境污染物的典型地區污染特徵研究
袁曉明教授
交替方向法的理論與演算法研究
阮邦志教授
視覺魯棒特徵提取與非線性分析
賈偉教授
拆解普洱茶降低膽固醇和脂質的分子機制
2019-10
卞兆祥教授
腸道菌群轉變誘發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膽汁酸過度合成和排泄的機制
2019-12
黃嘉良教授
多功能螢光小分子的設計合成、基礎研究及生物套用
2019-2020
張戈教授
以精準醫學為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策略
2020-06
王凱亮博士(中醫藥學院)、卞兆祥教授
飽腹感調節機制及治療肥胖藥物標靶
2021-2022
張嘉龍博士、李敏教授
中藥雷公藤能有效針對免疫機制來緩和帕金森症
蔡宗華教授
腸道為生物酶重新激活三氯生致誘髮結腸炎
高蒙教授
“北極放大效應”令沙塵減少
2023
統計時間:2024年
研究資助
2022-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獲得研究資助總計2340521000港元。在收入方面,協作研究收入30119000港元,獲得契約研究收入314967000港元,獲得智慧財產權衍生收入152000港幣。
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畫
年度
項目名稱
項目統籌
2019-2020
核酸適配子的分子機理及用於診斷和治療的轉化研究
呂愛平教授(中醫藥學院)
2022-2023
腸道菌群—宿主共代謝失衡在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
賈偉教授(中醫藥學院)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官網
統計時間:2024年
香港研究資助局協作研究金
年度
項目名稱
項目統籌
2019-2020
擬南芥非典型的NAD-capped RNA:加端帽和去端帽的機理和NAD-RNA的分子與生理功能
夏亦薺教授(生物系)
蔡宗葦教授(化學系)-CO-PI
熊禮明教授(生物系)-CO-PI
2021-2022
基於質譜的代謝組學研究帕金森氏病的生物標記物
蔡宗葦教授(化學系)
基於區塊鏈和可信計算的用戶可控的數據共享及分析
徐建良教授(計算機科學系)
調查SARS-CoV-2對原發性纖毛和神經系統的侵入和感染
Angelo Homayoun All博士(化學系)-CO-PI
2022-2023
一種新的基於中醫的網路藥理學框架刻畫了人類疾病和藥物疾病關係
田亮博士(物理系)
呂愛平教授(中醫藥學院)-CO-PI
湯雷翰教授(物理系)-CO-PI
楊鑄博士(生物系)-CO-PI
鐘麗丹博士(中醫藥學院)-CO-PI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氣候與環境意識的城市化發展:解決方案與協同效益
高蒙教授(地理系)
深海西伯加蟲環境適應以及多樣性的基因組啟示
邱建文教授(生物系)
徐建良教授(計算機科學系)-CO-PI
RNA的NAD端帽:機理和功能
夏亦薺教授(生物系)
易威伸博士(化學系)-CO-PI
蔡宗葦教授(化學系)-CO-PI
熊禮明教授(生物系)-CO-PI
2023-2024
聯邦圖管理和查詢:子圖搜尋、關鍵字搜尋和隱私保護
黃欣博士(計算機科學系)
劉際明教授(計算機科學系)-CO-PI
王琦琛博士(計算機科學系)-CO-PI
徐建良教授(計算機科學系)-CO-PI
楊任馳博士(計算機科學系)-CO-PI
通過菌株解析度的完整微生物基因組改進代謝網路重建和代謝譜預測
張璐博士(計算機科學系)
卞兆祥教授(中醫藥學院)-CO-PI
翟李翔博士(中醫藥學院)-CO-PI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
統計時間:202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
年度
項目名稱
項目統籌
2022-2023
探索金屬蛋白酶對糖尿病發生機制及治療策略
王凱亮博士(中醫藥學院)
氣溶膠生成與天氣、氣候相互作用數值類比
高蒙教授(地理系)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
統計時間:2024年

學術資源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由主圖書館,中醫圖書館,石門校區圖書館,特殊館藏和檔案館以及歐洲文獻中心組成。截至2023年6月,在電子資源這方面,館內收藏了1834971本電子書籍和220489刊電子期刊,同時有427個資料庫。九龍校園內有藏書1003355冊,視聽及縮微資料130587份,現刊820種。在石門校區內,有藏書54044冊,視聽及縮微資料6595份,現刊61種。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香港浸會大學設有校徽和標誌。校徽於1956年創校後便開始使用,由三種圖案:聖經、波浪和繩結組成。聖經代表優質獨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學術研究和對倫理及靈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島為主的地貌,也與儒家的“智者樂水”呼應,代表大學不斷努力改善質素;繩結代表在主的懷抱中基督徒能夠聯結一起。標誌則於1994年在香港浸會大學正名為大學後開始使用,校標設計來自於校徽,以書本和水的圖案為基調,將學校英文名稱縮寫“BU”與書本的輪廓結合,使標誌與漢字的“迎”和“進”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標誌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設計展獲獎。

精神文化

校訓
學校校訓為“篤信力行”。
“篤信”指的是忠實地信仰。“力行”指的是努力地實行。
校歌
香港浸會大學校歌
作曲:謝志偉
作詞:謝扶雅 謝志偉
南天海角 獅子山前 我校聳立輝煌
中西結合 昌明學術 世界新發光芒
盡心盡性 立己立人 基督榮名孔揚
緬念前猶 任重道遠 相期澤普流長
成功道上 披荊斬棘 師生奮發圖強

社團文化

香港浸會大學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為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們提供服務,學校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將社團分成了五類,分別為文化社團、運動社團、社會事務性社團、宗教社團及其他專門性社團,學校總計44個社團。
香港浸會大學社團一覽
社團類別
社團名
宗教社團
天主教同學會(Catholic Society)
文化社團
樂團(Band Society)
國樂社(Chinese Music Club)
電影社(Cinemania)
舞蹈社(Dance Association)
話劇社(Dramatics Club)
浸會國際交流社(HKBU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學生會動漫藝術研究社(Student Union Animation and Comic Arts Society)
學生會法德文化興趣學會(Student Union Animation and Comic Arts Society)
學生會國語表演藝術研究社(Student Union Mandarin Drama Performance Association)
學生會攝影學會(Students' Union Photographic Association)
運動社團
划艇社(Rowing Club)
學生會泰拳及拳擊學會(Student Union Society of Muay Thai and Boxing)
空手道社(Krate Club)
學生會劍道學會(Student Union Kendo Club)
運動康樂大聯盟(Student Union The United Association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s)
詠春武術社(Wing Tsun Society)
學生會居合道社(Student Union Iaido Club)
學生會合球社(Student Union Korfball Club)
學生會登山協會(Student Union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學生會箭藝會(Students' Union Archery Club)
學生會排球社(Students’ Union Volleyball Club)
學生會躲避球社(Students’ Union Dodgeball Club)
學生會山藝歷奇學會(Student Union Hiking Explorer Association)
社會事務性社團
內地香港青年聯合會(Association of Mainland and Hong Kong Youths,AMHKY)
社會服務團(Social Service Association)
扶輪青年服務團(Rotaract Club)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
大學青年會(University YMCA)
學生會可持續教育服務團(Students' Union Sustainable Education Service Group)
香港紅十字會大學聯會 (Hong Kong Red Cross University Club )
其他專門性社團
中文辯論隊(Chinese Debating Team)
魔術學會(Magic Club)
學生會創行學會(Student Union ENACTUS)
天文社(Astronomy Club)
電腦學會(Computer Association)
遊戲研究社(Game Theory Society)
學生會國語辯論隊(Student Union Mandarin Debate Team)
學生會養生社(Students' Union Chinese Health Care Society)
學生會中國策略棋牌社(Students' Union Chinese Tile-based Game Society )
學生會電競社(Students’ Union Esports Society)
學生會解謎學會(Students’ Union The Riddlebusters)
品酒學會(Wine Association )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
統計時間:2024年

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共有九龍塘校區,啟德校區,石門校區,荃灣校區4個校區。新校區賽馬會創意校園尚在建設中。

九龍塘校區

九龍塘校位於九龍塘窩打老道224號,由三個校園組成,包括善衡校園、逸夫校園及浸會大學道校園。逸夫校園建成於1995年,浸會大學道校園建成於1997年,善衡校園原為1966年建成於窩打老道的校舍,1995年更名為善衡校園。截至2013年,總面積54000平方米,另有毗鄰逸夫校園的聯校運動中心,占地36000平方米。善衡校園占地22000平方米,逸夫校園占地9,000平方米,持續教育學院位於浸會大學道校園,大樓總面積達5607平方米。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傳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6個學院均位於九龍塘校區。
香港浸會大學
九龍塘校區

啟德校區

啟德校區位於位於平山觀塘道51號,建成於2005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視覺藝術學院位於啟德校區,校園前身是一級歷史建築物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具有20世紀初的殖民地建築特色。
香港浸會大學
啟德校園

石門校區

石門校區位於香港沙田區安睦街8號,建成於2006年總面積多達三萬平方米。該校區有國際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國小。
香港浸會大學
石門校區

荃灣校區

荃灣校區位於荃灣區怡樂街2-12號,建成於2019年,淨作業樓面面積為2700平方米。
香港浸會大學
荃灣校區

賽馬會創意校區

賽馬會創意校園位於九龍塘聯福道,採用垂直構造,占地7430平方米,新校園將成為具標誌性的創意教育基地,以及全新的住宿學習社群,浸大音樂學院和創意媒體集群亦會進駐於此。預計2024年下半年將開放新校區。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衛炳江
常務副校長
黃定發
副校長(研究及拓展)
呂愛平
副校長(教與學)
周偉立
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
鄒靄雲
協理副校長
卞兆祥、張國威、劉際明、潘明倫
參考資料:香港浸會大學官網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時間
1956年3月—1971年5月
謝志偉
1971年5月—2001年7月
2001年7月—2010年6月
2010年7月—2015年7月
2015年9月—2020年7月
2021年2月至今

校友情況

香港浸會大學自1956年成立以來培育超過158000名畢業生,其中不乏成功及專業人士,浸大學子在香港及世界各地發光發熱並為浸大樹立名聲。校友會與大學一脈相承,多年來積極參與支持大學的各項活動及發展,透過參與校友會舉辦的不同文化,教育及聯誼活動,從而進一步拉近距離,建立友誼和聯繫網路,互相支持。

科教界

科教界校友
姓名
職務
陳永光
中醫師、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
潘烈文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姚偉彬
澳門大學東亞書院院長
麥繼強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教授
黃玉山
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饒毅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政治界

政界校友
姓名
職務
林智遠
香港特別行政區審計署署長、第七屆立法會議員
陳凱欣
現任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
區詠芷
香港環境局政治助理
蔡少綿
香港環境局政治助理、港鐵公司事務總監

文藝界

文藝界校友
姓名
職業
莊文強
著名導演
吳宇森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導演
鄭丹瑞
香港監製、導演、編劇、演員
區瑞強
香港著名音樂人
香港廣播節目主持人
作家
許鞍華
著名導演

商業界

商界校友
姓名
職務
楊主光
香港寬頻集團執行副主席
曾順福
德勤中國執行長
雷雅萍
薈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林志民
東亞銀行行長
梁永祥
新鴻基有限公司董事長

所獲獎項

國際排名

香港浸會大學排名情況
學校排名
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第601-700位。
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101-200名。
2024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第295位。
2024U.S.New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583名。
2025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第252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