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一般指本詞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簡稱“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2012年9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准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年3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批准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據2023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約100萬平米,設有6個學院以及1個研究生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22個授課型研究生專業,17個研究型研究生專業;共有逸夫書院、學勤書院、思廷書院、祥波書院及道揚書院五所書院。截至2023年2月,學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進了520餘名國際優秀學者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5名,圖靈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1名,各國院士近3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外文名: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 簡稱: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
  • 創辦時間:2014年3月
  • 辦學性質: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
  • 學校類別:綜合
  • 學校特色:中外合作(含內地與港澳地區)大學聯盟
    AACSB認證
  • 主管部門:廣東省教育廳 
  • 現任領導段崇智(理事長)、徐揚生(校長)
  • 本科專業:25個
  • 院系設定: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 
  • 校訓博文約禮
  •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翔大道2001號(518172)
  • 院校代碼:16407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辦學模式,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校名來源,學校校徽,學校校訓,學校紋章,現任領導,校園環境,

歷史沿革

20世紀70年代末,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多所大學及機構合作,進行研究及棕乃循舉辦合辦課程。而港中大的發展策略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加強在珠三角一帶的教學協作,在深圳增設新的校園就是其中的契機。
2009年10月,港中大成立專責小組探討在深圳設立校園的可行性。
2010年2月,港中大與深習項鑽習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表達雙方意向,在教育領域先行先試,建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後定名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時任港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選址龍崗神仙嶺。
2011年3月,港中大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定,擬按合作辦學形式,籌建港中大(深圳)。
2012年9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0月11日,港中大(深圳)批籌暨啟動校區開工儀式在深圳市龍崗區校址舉行。
2013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詳細辦學協定,並組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同時,理事會向全球招聘港中大(深圳)校長。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作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學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大學,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依法進行管理;同年,道遠樓、誠道樓及體育館等啟動區設施翻新工程完工,並於3月重新入伙,而啟動區圖書館(知新樓)亦率先於2014年啟用4層中的首兩層。
2015年2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中科院高能簽訂戰略合作協定;4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批首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2016年1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組建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研究院;3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組建深圳大數據研究院;9月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相繼成立;11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迎來首屆碩士畢業生。
2017年1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依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設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組催4月10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和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同時成立,這是港中大(深圳)組建的首批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6月20日,由圖靈獎得主霍普克洛夫特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霍普克羅夫特高等信息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6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啟動包括3+2本碩連讀、師資交流、聯合建立研究院、博士後聯合培養以及科研合作等諸多形式的全面和深度合作;9月4日,香港中文協朽阿大學(深圳)舉行2017年度開學典禮,100萬平方米新校園正式啟用。
2018年3月22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3月,祥波書院建成完工,並舉行成立典禮;4月,新建樓宇全部投入教學使用,第一期校園建設告一段落;同月,體育場建設方案獲批;6月,港中大(深圳)第二期校園建設開始初步規劃,擬定建築面積為267,180平方米;6月13日,港中大檔邀詢寒(深圳)-騰訊AI Lab機器智慧型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雙方開啟科研、人才培養全方位戰略合作;6月16日,港中大(深圳)-京東集團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雙方將通過聯合培養博士生、聯合研究等多種形式,在計算機視覺享婆籃、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領域開展深度合作;7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宣布數據與運籌科學研究院成立;10月17日,成立未來智聯網路研究院(FNii);11月13日,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畫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11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宣布正式成立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
201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牽懂蒸肯頭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獲深圳市基礎研究機構建設授牌。
2020年7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成立;9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
2021年10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簡稱“港中大(深圳)”)—聯易融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港中大(深圳)舉行。
2022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五所書院——道揚書院成立典禮舉行,當天,該校同時舉行錦璽唐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贈協定簽署儀式。
2024年1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揭牌儀式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3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設有6個學院以及1個研究生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
學院專業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專業方向
經管學院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經濟科學、國際商務經濟學
會計學
會計和財務報告、會計數據和分析
金融學

國際商務
環球商務管理、環球供應鏈及物流管理
市場行銷

理工學院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數學、套用數學、金融數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化學

人文社科學院
翻譯

套用心理學

英語
國際企業文傳、法律事務、語言技術
數據科學學院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醫學院
生物信息學

生物醫學工程

藥學

生物科學

臨床醫學

音樂學院
音樂表演

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經管學院&理工學院&數據科學學院聯合創辦
金融工程
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學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進了520餘名國際優秀學者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5名,圖靈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1名,各國院士近30名,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美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美國運籌學和管理學研究協會、國際計算機學會等國際專業技術協會會士近40名;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
科研學者(部分)
學術稱號
姓名 / 職稱
徐揚生 / 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羅智泉 / 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朱世平 / 教授
唐叔賢 / 教授
Arieh Warshel / 教授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
Kobilka Brian / 教授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Aaron Ciechanover / 教授
Myron Scholes / 教授
菲爾茲獎獲得者
丘成桐 / 教授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圖靈獎得主
John E. Hopcroft / 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本忠 / 教授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Stephen Boyd / 教授
美國工程院院士
裴有康 / 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張大鵬 / 教授
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
蔡小強 / 教授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張瑞 / 教授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李海洲 / 教授
IEEE Fellow
黃建偉 / 教授
IEEE Fellow
張縱輝 / 教授
IEEE Fellow
崔曙光 / 教授
梁永波 / 教授
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
艾春榮 / 教授
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士
鄭仲煊 / 教授
IEEE Fellow
黃建偉 / 教授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 學位課程
據2023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研究生院提供兩類型課程,即研究型研究生課程及授課型研究生課程,頒授多種不同的高等學位;已開設22個授課型研究生專業,17個研究型研究生專業。
研究型研究生課程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人文社科學院
全球研究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翻譯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套用心理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經管學院
經濟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金融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會計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市場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信息管理與商業分析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理工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碩士-博士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專業
數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能源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專業
物理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醫學院
生物科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數據科學學院
數據科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計算機科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資料來源:
授課型研究生課程


人文社科學院
翻譯(筆譯/口譯)文學碩士專業
同聲傳譯文學碩士專業
套用心理學理學碩士專業
全球研究文學碩士專業
公共政策文學碩士專業
城市學社會科學碩士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專業
經管學院
會計學理學碩士專業
經濟學理學碩士專業 
金融學理學碩士專業
管理學理學碩士專業
市場學理學碩士專業
信息管理與商業分析理學碩士專業
金融EMBA
理工學院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高級管理人員理學碩士專業 
通信工程理學碩士專業
醫學院
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專業
數據科學學院
數據科學理學碩士專業
金融工程理學碩士專業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理學碩士專業
音樂學院
音樂表演文學碩士專業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文學碩士專業(待教育部批准)
資料來源:
  • 重點學科
截至2023年2月,學校有4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2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管理學碩士項目獲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榜單第1名,數據科學理學碩士項目入圍QS 2023,並獲得中國第1名、亞洲第2名。
類別
名稱
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
工程學、計算機科學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套用經濟學、生物學

辦學模式

  • 綜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繼承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傳統,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實行中英雙語教學,書院制通識教育,培養跨領域、跨文化的創新型國際專業人才。
教育部規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收學生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應當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畫、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符合相關招生錄取規定和要求,並參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和合作辦學協定頒發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證書。對於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教育,學校可依照以上條例、規定和協定,按照香港中文大學同類項目在香港地區招生標準自主招生錄取,並頒發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證書。
  • 中英雙語教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採用中、英雙語教學,著重語言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成為面向世界、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袖人才。港中大(深圳)師生均來自世界各地。
  • 書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採用書院制,所有學生分別隸屬於一所書院,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書院的責任,在於打破學院和專業的界限,將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促進師生密切交流,朋輩一同成長。書院著重全人發展,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學院的專業課程相輔相成,讓師生關係重回到本真狀態,鼓勵師生多作交流,互相學習,並多以舉辦集體活動來授予學生人際交往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等軟技能,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
書院
詳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逸夫書院
逸夫書院致力促使全院師生成為一個有求知精神,有操守,有社會承擔的共融群體。逸夫書院的使命是透過共同群體經驗,讓所有成員得到求知、探索和成長的樂趣。書院通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活動豐富學生的書院生活,給與學生關愛和提供包括通識教育在內的全人教育,幫助學生鍛鍊能力,開拓視野,樹立價值觀,讓學生可以在各自所選擇的領域和專業上卓有所成,成為對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有貢獻的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學勤書院
學勤書院倡導潤物細無聲似的教養,通過提供眾多非形式的教育機會,引導學生從歸屬感、主人翁意識、創新及進取精神、多元化視角及社會責任感五個緯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全人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德、智、體、群、勞諸方面得到情志身心的全面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思廷書院
思廷書院旨在建立一個包容、友善、尊重、互信的社群空間,推行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培養並舉的全人教育。書院致力於通過一系列全人發展計畫和活動項目,將學生培養成品格高尚、博學多才、能力卓越、關懷社會的世界公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祥波書院
祥波書院秉承“博學慎思 弘毅致遠”的院訓,致力於通過全人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自信、自律,具有文化自覺和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個體。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道揚書院
在道揚書院,學生可以通過書院提供的各種互動和社會實踐課程,提升領導力、溝通表達能力和人文美學素養,也可與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師生切磋學問、交流想法,在多元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資料來源:
  • 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專科訓練外,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知識與能力去認識人類和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理念和價值;培養他們有能力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應對不同的挑戰,作出有見地的判斷;使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並成為有承擔的世界公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通識教育旨在幫助學生:
  • 拓展知識視野,培養處理新問題的能力;
  • 積極思考歷久彌新的課題,探討追尋知識與個人在工作、家庭及社區生活的聯繫;
  • 對中國文化傳承及其他文化傳統有更深入的了解;
  • 培養表達、溝通及批判思考所需的態度及能力;
  • 增強好奇心,養成廣泛閱讀習慣,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所需的態度及技能。
通識課程包括以下組成部分及範圍:
課程組成部分 / 範圍
學分
基礎課程
與人文對話
3
與自然對話
3
科目範圍
通識範圍 A: 中華文化傳承
3
通識範圍 B: 自然、科學與科技
3
通識範圍 C: 社會與文化
3
通識範圍 D: 自我與人文
3
通識範圍 W: 通選範圍
-
學生須修讀所有基礎課程,以及在每一個科目範圍內選修最少一門。通識通選範圍W(GEW)不作為大學核心課程的畢業要求。學生修讀通選範圍課程後希望將部分學分計入自由選修(不超過6學分),可按轉學分相關規定及流程提交申請進行審批。
  • 專業建設
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一覽表
專業類別
專業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金融學
生物信息學
經濟學(中外合作辦學)
金融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會計學(中外合作辦學)
國際商務(中外合作辦學)
資料來源:

社會評價

  • 國內排名
2023年3月,在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中國合作辦學大學排名中奪冠。
  • 國際排名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排名
排名機構
2022-23
2021-22
2020-21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QS世界大學排名
38
39
43
46
49
46
44
51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45
49
56
57
53
58
76
138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3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已組建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圖靈獎科學家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際一流科研創新平台、創新創業基地等近70個;已建成的科研平台獲批建設資金合計近30億元;已經組建由世界一流科學家領銜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大數據科學與套用創新團隊、金融學研究團隊、生物信息工程研究團隊等。
政府批建科研平台
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大數據計算基礎理論與方法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未來智聯網路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普通高校生命與健康科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普通高校先進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普通高校光電材料與晶片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
粵港澳高校城市運維特種機器人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重點研究中心(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
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深圳)
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未來智聯網路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
深圳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
深圳市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工程實驗室
深圳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物聯網智慧型系統與無線網路技術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半導體雷射器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先進材料產品工程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科普基地
深圳市甾體類藥物研發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模式分析與感知計算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分子聚集體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意創業基地
深圳分子聚集體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龍崗區新型太陽能器件重點實驗室
龍崗區套用自旋電子重點實驗室
龍崗區毫米波與太赫茲積體電路重點實驗室
龍崗區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龍崗區細胞保護天然產物重點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慧型製造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
深圳市龍崗區科普教育基地
資料來源:
批建科研平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國際事務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 (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霍普克羅夫特先進計算研究院(圖靈獎科學家實驗室)
資料來源:
聯合共建科研平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量子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力牧生物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希瑪國際眼科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慕思智慧家居物聯網技術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覓熵遙感技術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純白矩陣虛擬空間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易融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華為未來網路系統最佳化創新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頻譜大數據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科辰新衛星通信與遙感技術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羅湖醫院集團醫療大數據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行金融科技聯合創新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誠石化先進合成材料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京東集團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騰訊AI Lab機器智慧型聯合實驗室
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業基地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 科研領域
學校重點發展的研究領域與方向包括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數據科學、新能源與能效管理、現代生物信息工程、經濟金融與物流、新型材料科學等,提升對廣東省及深圳市重點行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 項目承擔
據2023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科技項目以及國家省市區人才項目以及各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委託橫向合作項目1000餘項,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數據與數據科學、生物醫藥與生物信息學、新能源、新材料、環境科學、經濟金融與物流等重點領域獲得各級各類項目總經費超22億元。
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高品
直播購物中具備內生信息設計的位置拍賣理論
青年基金項目
李爽
可解釋邏輯點過程及其在複雜時序系統中的套用
青年基金項目
李肖
非光滑非凸最佳化中的一類隨機模型算法和套用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繆一銘
面向6G泛在感知的語義通信與自組網融合方法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宋方達
多表型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實驗設計和統計建模
青年基金項目
楊浩翔
數據驅動的森林火災應急管理協調運營的最佳化方法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張海倫
考慮用戶行為的網約車派單匹配機制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江志興
脈搏波信號智慧型化採集關鍵技術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餘弦
基於機器學習核正則化方法的線性時變系統數據驅動控制技術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羅文晟
面向大規模有向圖的高效稠密子圖挖掘算法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陳睿
多個異質服務台和多類顧客的服務系統的最優控制策略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黃宗博
隱性擔保的聲譽機制與政策分析:基於理財產品的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隋鵬飛
非理性預期衝擊:基於收益外推與機構投資者的定價模型
青年基金項目
謝慧華
外商直接投資水平與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
青年基金項目
張鵬
大氣污染治理與企業生產率:基於規制效應和回彈效應雙重視角的研究
青年基金項目
陳天石
核正則化系統辨識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
面上項目
李海洲
面向複雜聲學場景的類腦說話人提取模型與算法研究
面上項目
吳均峰
特殊歐氏群的卡爾曼濾波理論及其在同時定位與建圖中的套用
面上項目
胡桑
行為金融框架下的資產配置與擇時及定價問題研究
面上項目
舒濤
國企績效評估政策對國企公司治理和經營活動的影響
面上項目
王競奇
商家出餐效率對騎手配送表現及留存的影響研究
面上項目
Arnulf Jentzen
在人工神經網路的部分訓練中隨機梯度下降被證明能避免所有“不良的”非全局最優的局部極小值點
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
資料來源:註:名單不全

學術資源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由啟動區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組成。圖書館收藏時下最新的文獻資源,進行以英文為主的資源建設,採用國際通行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組織文獻資源。圖書館採用primo作為資源發現與獲取門戶系統,可以為讀者提供統一資源的發現與獲取服務,內容包括圖書館自身的物理、數字館藏,以及圖書館訂購的各類遠程資料庫、電子資源。
截至2021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已達154561冊,電子書2021540本,視聽資料44682項,電子期刊65種,資料庫123個;訂購報紙25種,期刊78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大學圖書館

合作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合作院校分布
截至2023年3月,學校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的境外名校夥伴已超過130所,遍布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過230個;在校學生中具有境外學分學習經歷的比例超過60%。
合作院校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韓國首爾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等。
具體合作院校詳見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校名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創校使命
港中大創校校長李卓敏在1978年港中大第十九屆頒授學位典禮上,曾解釋大學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的原因。他指出有一個普遍解釋以為中文即是指中國文化,故此,中文大學是指傳揚中國文化的大學。
李卓敏認為“凡是大學都不可能脫離本身民族的背景。因此,中國或海外華僑創辦的大學都是中文大學……每一所大學都是溝通本國和外國文化的橋樑…那是理所當然的。”
而香港中文大學特殊的地方在於港中大是“專門為了一個特殊的使命而努力;這個使命就是把中國的資料吸收和融化到各個學科,予以發揚光大……簡而言之,香港中文大學是把中國文化的境界溶合到各學科的大學。”
李卓敏指出,大學校訓“博文約禮”中的第二個字“文”(也就是中文大學校名的第二個字)並不指狹義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學科,因此校訓更強調了中大校名的真正意義。他續認為:“凡是中國或海外華僑創辦的大學都是中文大學;但我們的大學卻是獨一的,因為英文名稱The Chinese University的The字用大寫T起頭,這就把本校的特殊使命表達出來了。”

學校校徽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校徽
港中大以中國神話中之“鳳”為校徽,蓋自漢代以來,鳳即被視為“南方之鳥”,且素為高貴、美麗、忠耿及莊嚴之象徵。以紫與金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徵熱誠與忠耿,金色象徵堅毅與果敢。

學校校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博文約禮
港中大(深圳)校訓為“博文約禮”。知識深廣謂之博文,遵守禮儀謂之約禮。“博文約禮”為孔子之主要教育規訓,其言載於《論語》:“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深圳)教育方針為德智並重,故采“博文約禮”為校訓。

學校紋章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紋章
學校紋章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後,校董會按大學條例經校長代表向英國倫敦的英國紋章院申請授予紋章。紋章院於1967年授予港中大紋章,是香港第一所正式獲得完整紋章的大學。港中大紋章其現時所用校徽大致相同,只是兩旁添加青色護盾獸麒麟。盾形校徽為“雙色回頭鳳”設計,該雙色訂為“or”和“purpure”,意即金、紫兩色。

現任領導

港中大(深圳)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民主方式管理學校,充分尊重學術自由,營造開放的學術環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為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由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各委任八人組成,理事長由港中大校長出任,理事長擁有最終決策權。其中,理事長擁有2票權利,其他理事會成員擁有1票權利。
理事會
職務
姓名
理事長
段崇智教授
成員
李清泉教授
陳金樑教授
陳偉儀教授
程伯中教授
高文教授
林偉雄先生
李學金教授
梁定邦博士
宋春山教授
唐傑教授
塗輝龍先生
吳啟迪教授
徐晨教授
徐航先生
徐揚生教授
資料來源:
大學主管人員
職務
姓名
校長
副校長
羅智泉朱世平、阮健驄
協理副校長
蔡小強、舒濤、王叢、黃建偉
協理副校長兼科研處處長
資料來源:

校園環境

大學校園分為上園、中園、下園三個部分,校園空間與建築既彰顯了中國元素又體現了西方韻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設計貫徹了[山、林、院]的空間組織理念。山:保留山體,尊重生態;林:交叉狀的教學大樓沿龍翔大道而建,形成一個半通透的屏障,隔濾了馬路與城市的繁忙,為校舍與山體間的林蔭中軸營造寧靜的氛圍;院:建築營造了很多人性化尺度的庭院空間,將林蔭中軸的綠化延伸到大樓內,亦為師生提供舒適的休憩活動空間。
上園主要包括學勤書院、思廷書院、祥波書院、道揚書院、教職員宿舍、服務中心、健身房、室外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配套設施。中園為綠化區域,設有機動車道及綠道,連通上下園,毗鄰大運自然公園。下園主要包括行政樓、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逸夫國際會議中心、室內體育館、學生中心、逸夫書院、室外田徑場及配套體育用房(新建)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校園導覽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