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根草屬
- 拉丁學名:Vetiveria Bory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黍亞科 Panicoideae
- 族:高粱族 Trib. Andropogoneae
- 分布區域:分布於東半球熱帶
- 亞族:高粱亞族 Subtrib. Sorghinae
- 模式種:香根草
植物形態,分布情況,下級分類,模式種,主要價值,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具粗壯根狀莖及含有香精油之鬚根。
稈高大粗壯。
葉鞘多少壓扁成脊;葉舌短;葉片線形,質地硬,對摺而背部具脊。
圓錐花序大型頂生,由多數輪生的細長總狀花序所組成;小穗孿生,一無柄,一具柄,成熟後的總狀花序軸節間逐節斷落;無柄小穗兩性,稍兩側壓扁;穎片近革質,邊緣稍內折,具3-5脈,第一小花僅具有2脈之膜質外稃;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透明膜質,頂端2裂或全緣,芒自裂齒間伸出或僅具小尖頭;內稃稍短於外稃;鱗被2枚;雄蕊3枚;柱頭帚刷狀,自小穗兩側伸出。
有柄小穗背部扁平,第一小花僅具外稃,第二小花雄性。
染色體小型,x=10。
分布情況
約10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我國有1種。
下級分類
香根草 Vetiveria zizanioides (L.) Nash
模式種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 Nash
多年生粗壯草本。鬚根含揮發性濃郁的香氣。稈叢生,高1-2.5米,直徑約5毫米,中空。葉鞘無毛,具背脊;葉舌短,長約0.5毫米,邊緣具纖毛;葉片線形,直伸,扁平,下部對摺,與葉鞘相連而無明顯的界線,長30-70厘米,寬5-10毫米,無毛,邊緣粗糙,頂生葉片較小。圓錐花序大型頂生,長20-30厘米;主軸粗壯,各節具多數輪生的分枝,分枝細長上舉,長10-20厘米,下部長裸露;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無毛;無柄小穗線狀披針形,長4-5毫米,基盤無毛;第一穎革質,背部圓形,邊緣稍內折,近兩側壓扁,5脈不明顯,疏生縱行疣基刺毛;第二穎脊上粗糙或具刺毛;第一外稃邊緣具絲狀毛;第二外稃較短,具1脈,頂端2裂齒間伸出一小尖頭;鱗被2,頂端截平,具多脈;雄蕊3,柱頭帚狀,花期自小穗兩側伸出。有柄小穗背部扁平,等長或稍短於無柄小穗。染色體2n=20 (Christopher,1978)。花果期8-10月。
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及四川均有引種,栽培於平原、丘陵和山坡;喜生水濕溪流旁和疏鬆粘壤土上。熱帶非洲至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爪哇、馬來西亞一帶廣泛種植。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鬚根含香精油,油濃褐色,稠性大,紫羅蘭香型,揮發性低,用作定香劑。幼葉是良好飼料。莖稈可作造紙原料。
主要價值
是本科中唯有以鬚根提取精油之原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