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房農莊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鳳凰山東北角,是傳統水果種植地,盛產煙臺蘋果、車軸梨、大櫻桃、柿子、杏等。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明初,根據王氏祖譜記載,始祖王聚明甲午年任萊州指揮簽事,於農曆3月桃花盛開時,巡查昌邑縣經過一處只有七戶人家的地方,看到河流(今萊州南陽河的支流)南岸一片桃花盛開,認為這是個吉祥之地。於是,購置附近700畝土地,作為王氏的莊園。
為了給莊園命名,王聚問他最喜歡的孫子王貴:‘如何命名莊園?’;王貴答曰:‘此處香飄四溢,獨有七處房屋,香房農莊最佳。’;王聚欣然同意,並在此處修建房屋77間,作為王氏聚居地。
因王氏在萊州府任官職,附近的村民稱香房農莊為官莊----即做官人家的莊。即是現今萊州市柞村鎮西官莊村,王氏世代的居住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房農莊
- 地理位置: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鳳凰山
- 氣候:半島海洋
- 種植歷史:明初
愛兒溝:南陽河的支流穿過香房農莊,支流的源頭為30米深的溝,溝裡面長滿了野薔薇(當地人稱作死孩子棒槌),每年清明前後,花開遍野,香飄十里。明初年,農莊裡徐姓的兒子徐升與張姓的女兒張愛兒兩人相愛了,因兩家父母的反對而私奔,藏匿於溝的盡頭,並生育兒女,至孩兒7歲時被王成發現,遂被徐張兩家迎回莊裡,並命名此溝為愛兒溝,目前現有當年兩人居住的山洞一處。
死孩子棒槌:愛兒溝內長滿了野薔薇,因徐張夫妻生育孩子有夭折的,便就地埋在溝內,為了紀念夭折的孩子,當地人認為孩子化身野薔薇,每年清明以開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因此當地人稱野薔薇為死孩子棒槌。
梨樹崖:在小河的南岸,種植約400棵,抗日戰爭前,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時,因為口渴而摘梨吃,由於梨太甜使鬼子只顧吃梨而忘記了掃蕩的事了,救了農莊人家的命,因此本地人都要敬梨神,家家種梨樹。抗日戰爭,暴發鳳凰山戰伇,村民便伐樹支援,梨樹崖的樹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