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巴林卡藏文化館
-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
- 氣候類型: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
- 占地面積:30餘畝
- 開放時間:2010年3月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景點特色,地理位置,館內結構,
景點特色
香巴林卡藏文化館即青海藏文化館,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以現代展陳和表現理念為基點,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多媒體技術,全方位介紹藏族歷史、文化、藝術、宗教和民俗風情的文化旅遊景點。
香巴林卡藏文化館是青海香巴林卡景區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是青海省十一五文化旅遊建設的重點項目。香巴林卡藏文化館於2009年12月正式建成,2010年3月向公眾開放,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湖畔,與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相距僅1公里,現代化的藏文化館和古老的塔爾寺遙相呼應、彼此互補、交相輝映。
香巴林卡藏文化館集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性於一體,充滿夢幻般神秘色彩和強烈的感性震撼力,與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相距不到1公里,現代化的藏文化館與古老的塔爾寺遙相呼應、彼此互補、交相輝映。地理位置西寧市地處青藏高原東緣,青海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地理位置
全市轄四區三縣,其中湟中縣總面積2,700平方公里,共轄10個鎮、8個鄉、418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4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萬人。縣政府駐地魯沙爾鎮位於西寧市區南面,距西寧市區26公里,面積13平方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館內結構
總體布局
1號館一層:序廳、中廳、雪域高原的文明歷程。
1號館二層:佛與神靈的世界、光怪陸離的面具藝術、絢爛的文化藝術。
2號館:宇宙結構與生命、覺悟之路——藏傳佛教獨特的生死觀、藏俗面面觀。
1號館一層平面布局:
序廳、雅隆河谷、吐蕃王朝時期、割據時期、薩迦時期、帕竹時期、甘丹頗章時期、格魯派六大寺院。
序廳
山體造型和大板塊結構營造出一種磅礴的空間氣勢,與地面的青藏高原地貌沙盤彼此呼應,渾為一體。
多媒體支持的動態宇宙穹頂,使磅礴的空間氣勢得到進一步擴張。正面的超寬螢幕,是整箇中廳的視覺中心。高科技製作的數位化電影,循環播放,演示青藏高原的形成,形象而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視覺優先的心理效應同時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體驗和震撼。
雅隆河谷
藉助於雅隆河谷的景觀造型和多媒體演示,講述廣為流傳的猴子變人的美麗傳說。散文詩風格的解說詞,點明雪域高原作為觀世音菩薩教化之地的主題,吟誦出觀世音菩薩的大明心咒:嗡嘛呢叭咪吽,神聖而雋永。
互動地面——文成公主進藏圖
年僅16歲的文成公主入蕃和親,成為松贊乾布的王妃,演繹出一段漢藏民族和文化交流、交融的千年佳話。具有公眾參與性的互動地面,繪製的是文成進藏的路線圖,以現代互動技術為基礎的設計,把文成當年途經的著名景點依次呈現給沿路線圖踏進的遊客,給人驚喜而趣味盎然。
幻影成像——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的三次劫難
由立體模型場景以及燈光造型、光學成像、影視播放、計算機多媒體等綜合技術支持的幻影成像系統,講述由文成公主帶進吐蕃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的三次劫難,讓人們在欣賞神奇莫測的現代高科技的同時,了解到這個圍繞著興佛與滅佛而展開、貫穿吐蕃王朝始終的歷史傳奇。
空中幻像——走進時輪金剛的世界
沒有照明的時輪金剛屋近乎於一個黑屋子,失去空間界限和空間區域感的黑屋子中央,是通過投影機投射出來的交替幻化的時輪金剛和連花生大師塑像。哲理詩風格的解說詞,瀰漫在整個空間裡,使黑屋子的空間效應和夢幻般的視覺效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深化。
宗喀巴大師塑像
由黃南熱貢藝術代表性傳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夏吾角創作的泥塑宗喀巴大師,栩栩如生。塑像在保留泥本色的基礎上,局部上彩,用色大膽而富有創意,堪稱藏族傳統泥塑的精品。
2號館平面布局:
入口、宇宙結構與生命、環幕影廳、藏俗面面觀。
特異的空間造型
地球,生命的搖籃,人類的家園,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著獨一無二的美麗。在她的內部,在固態的岩體下面,是涌動的熔岩。固態的岩體和涌動的熔岩,是這顆孕育了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藍色星球的基本結構。
由固態的岩體和涌動的熔岩共同塑造的空間結構,特異而張狂,滲透出直達生命本質的信心和執著。特異的空間造型預示著這將是一個追尋生與死奧秘的心靈之旅:覺悟之路。
環幕影廳——覺悟之路
閉合的空間,270度的環幕,出神入化的數位化製作,高清晰度的投影和專業級的音響效果,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和身體感受上的強烈震撼。影片在對《西藏度亡經》所描述的中陰過程進行一次淋漓盡致的光影和聲音的演繹後,結束在由人的眾生相組成的碩大的佛牆所營造的氛圍中,推出影片的核心主題:做一個認識自己的人,是生命的最高形式。